“擎渊是怎么想到要建这么个学堂的?”抚国大长公主随着擎渊在学堂中兜了一圈,这学堂格局也不同于其他书院,摒弃了所有装饰和不必要的屋舍所有都围绕着教学功能而建。此时过了元宵孩子们都已经开学,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她看向擎渊的眼神中止不住的赞赏。
“原是想不到的,正巧遇上了一个人听他讲述才知道京城里亦是有孩子们求学无门的事,才有了这学堂,不图能教出几个金榜题名的,只盼着多识点字多明些道理,让他们未来能走得更远更顺便足够了。”
学堂目前已经有了快五十个孩子,皆是十来岁左右的年纪,都不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上学的机会皆是来之不易,没有哪个是浑浑度日的,课堂上年轻的夫子讲的起劲,台下的孩子们听的真挚。
抚国大长公主见此情景又听擎渊讲述这些孩子的来历,不禁为之动容,若有所思地对擎渊说道:“擎渊你可知现今云贵最缺的是什么吗?”
擎渊不假思索地反问道:“人?”
抚国大长公主点头满意地说道:“没错,云贵虽多山却并不缺耕地,又因地处南方气候温暖,稻子一年两熟,瓜果蔬菜四季不缺,云贵不缺粮食却缺种粮和吃粮的人。”说到这里她停了下来看向擎渊。
“这是为何?”擎渊配合地问道,但实际上她却并非不知道原因和二十世纪的人一样,这个时代的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温饱不再是问题之后所有人都以为人口会大幅上升但实际却是截然相反。
“从前我以为是百姓吃不饱才留不住人,吃不饱才不敢多生养,但等到后来我发现就是百姓衣食无忧生活无忧了,他们还是要往外走。”
“人活着若只为着填饱肚子,活着又和牲畜有何不同,人都说安土安土重迁,但擎渊却觉得百姓自有他们的智慧,他们会用脚选择迁徙的方向。”
抚国大长公主看着学堂中的稚童,听着擎渊的话,点头赞许:“是啊,光吃饱饭是留不下百姓的脚步的。”
擎渊收起了漫不经心的态度,难得露出严肃的神情,对着大长公主认真地说道:“大周盛世,百姓衣食无忧才思荣辱,在地里刨食脚上泥点子未干的农民也会想着叫自己的下代不必在过背朝天面朝土的日子,沿街卖货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经过高门大户时也会想自己的下一代能不能住上这样的宅邸。”
抚国大长公主指着学堂中摇头晃脑背书的孩子:“对这些孩子们,唯有读书才能有这样的机会,擎渊这学堂办得极好!极好!”仕农工商寻常百姓想要改换门庭,在这太平盛世读书就是最好的法子。她先前喜欢擎渊这孩子的性格,大方洒脱像极了她当年年轻时候的样子,今日听她侃侃而谈又见她所作所为,更是喜欢,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姑祖母也觉得好?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从小就见宫里娘娘们成堆成堆的往庙里、往道观里捐银子,我想我也无什佛缘、道心,便想着为这些孩子做些实事也算是积了善了,听我要干这事,宫中皇祖母、各宫娘娘们还有姊妹们也是捐了不少体己钱。”说着她笑眯眯满含期待地看向抚国大长公主。
“哈哈哈……你们瞧瞧~瞧瞧~这是将算盘打到我头上来了。”抚国大长公主乐得不行,对身边的谢家姑侄三人作出无奈抱怨状,这会儿他们才算是回过味来,觉察出了擎渊这么积极的原因。
“二公主殿下仁心善举,灵雅心中实在敬佩,我平日也存了些银两与其干放着,不如用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比不得各位娘娘公主,殿下莫嫌弃手。”谢灵雅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温婉端庄性子安静,这时却主动上前与擎渊说话,言语诚恳主动提出要给钱。
“如何会嫌弃,我这是求之不得呢,不论金银多少都是学堂的恩人都是这些孩子的恩人,亦是这些孩子背后一个个家庭的恩人,我早已命人在门口竖了一块巨石,凡捐献者我不但要叫这些学生铭记于心,更要勒石以记,好叫世人知道。”擎渊对这样心善又柔美的姑娘没有抵抗力,更何况她的身份还是她未来的大嫂,她欣然上前挽起了少女的臂弯,主动亲近。
“谢璟待回家让管事拿些银子过来。”连谢灵雅这个小辈都已经慷慨解囊,大长公主自然不会心疼银钱:“不过你这钱可不是白得的,若是我想在云贵也建设这样的学堂,擎渊可愿随我去云贵帮姑祖母办好这桩差事?”
听到这话谢家几个俱是一惊,谢璟不解直接问道:“祖母,云贵并非没有书院,连官学也有好几所,好些官学现在都收不满学生,为何还要再新建?”同京城的情况不同,云贵地广人稀,并不缺读书的地方。
抚国太长公主看着他摇了摇头转而挑眉看向其他几个:“你们几个有谁能为他解惑?”
擎渊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另一个谢家代表谢琮,今日大皇子李择渊到底还是没来,谢琮却陪同着谢灵雅而来,他们二人虽辈分上是姑侄,年龄上却是谢琮居长,故他今日一直十分低调只默默看护着小姑姑,但此刻却不得不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否则到显得谢家没人。
“京中亦有国子监和官学,书院私塾更是数无胜数,只国子监和官学所收学生多是官宦子弟,寻常百姓难登其门,书院私塾不但束修昂贵,里头的先生还良莠不齐,花了钱也不一定能读好书。”
等谢琮说完,擎渊补充更不客气的原因:“国学和国子监里头的学生都是奔着科举官场去的,其他百行百业在他们眼中皆是下品,我这学堂可不一样,可不挑剔孩子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三百六十行,但有所为皆可,有教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