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穿越民国之烽火远征 > 第152章 任重道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教导总队作为整军计划的样板部队,承担着陆军编制、装备和战术战法训练改革的重任。同时作为种子军,为全军培养适应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基层军官和骨干军士。

不断有中央军校的毕业军官生编入教导总队的学兵连,实训合格后开枝散叶分配到其他部队。

军委会原本并无计划将教导总队投入战场,高层认为教导总队用于教育训练,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军官和军士充实到其他部队,更能体现出其作用。

加上总队长桂率真尚在国外未归,就抽调教导总队第2团由副总队长周振强率领编入淞沪第九集团军,作为总预备队使用,以增加面对现代化陆海空优势敌军的实战经验。

教导第2团在张华浜连日激战,损失很大,已经从总队补充团抽调了好几个完成临战整训的连紧急补充。

同时,教导总队又征召补充了大批新兵,达到了人的满员编制。

新补充的兵员和各地奔赴淞沪的增援部队共同进行整训,每一支在金陵整训的部队都要实地演练如何构筑梯次防御阵地。

按照宋鸿飞弹性防御的要求:

“前出阵地,警戒阵地,基本阵地,后备阵地,斜切阵地,侧方阵地。堑壕,掩体,警戒哨,散兵坑,机枪巢,支撑点,主堡,子堡,暗堡群,隐藏火力点,迫击炮位,防炮洞,隐蔽部,再以交通壕相连。再在外围设置雷区,鹿砦,铁丝网,防坦克壕等障碍配系。”

整训部队整团整师的拉来,铁锹、镐子翻飞,汗流浃背,热火朝天。

一处处纵深梯次配置的环形防御体系逐渐成型,在金陵城郊外的原地上不断蔓延开。

然后由教导总队军士营和第三团充当假想敌,实兵模拟攻防演练。

正面攻防,两翼攻防,迂回,包抄,突击,反突击。

演练,讲评,再演练,再讲评,继续演练,反复进行,直到都能掌握弹性机动防御战术。

宋鸿飞强调充分利用地形,依托梯次防御,进行周密的纵深配置部署,以弥补火力的劣势,并以多层次火力与反冲击摧毁敌方进攻。

先是在平地,然后到高地。

宋鸿飞要求在高地反斜面和侧翼构筑阵地,包括大量的堑壕、倒打火力点、防炮洞和隐蔽工事,宋鸿飞甚至要求连通形成坑道。

很多部队对为何要辛辛苦苦在反斜面构筑工事感到不解。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宋鸿飞说道。

“主要用于在敌人绝对火力优势时,如何防空、防炮,既能隐蔽屯兵备战,又可机动反击。还有,反斜面战术!”

“反斜面?这,谁也打不着谁啊。”

不理解也没关系,多演练几次就都理解了。

也有对此比较理解的,就是参加整训的东北军49军。宋鸿飞见到了原105师的刘芳渡、高鹏云、张学文等人。

他们对西京之战中的“钢甲岭”高地依然记忆犹新,宋鸿飞当初那一番话语依然不断在耳朵中震荡回响着。

经过此番整训,对反斜面战术得到一一亲身验证,理解更为深刻,几人都百感交集,又不由心悦诚服。

宋鸿飞对他们道:“正如当初所言,你我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一致对敌的时候到了!”

几只手有力地相握了起来。

沿着金陵城外的汤山,麒麟门,紫金山,银孔山,杨坊山,红土山,幕府山,乌龙山,高桥门,淳化,方山,牛首山,雨花台一线,都构筑起了纵深防御体系。

其实宋鸿飞有一个不为外人道的目的,他是按照历史上金陵保卫战的复廊阵地部署,把整训部队拉去构筑防御阵地。

而历史上自从淞沪仓促撤退,金陵尚未及构筑严密的防御体系,金陵外围阵地被突破后,守军缺乏有效的防御和掩护措施,日军乘势尾随追击,以致有些复廓阵地尚未占领稳固,即被日军突破。

所有人都不知道,宋鸿飞在为将来的金陵保卫战做准备!

各方部队整训的效果立竿见影。

原本日军对国军增援的地方部队有些不屑一顾,认为面对它们的飞机坦克大炮,这些装备落后、战斗力差的军阀部队不过是一盘散沙,必定一触即溃。

但日军万万没料到,这些以前长期互相混战的地方军,在国难当头之际,竟然变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并且竟然如此勇猛善战?

他们以劣势的装备和血肉之躯,面对日军强大的陆海空立体炮火,斗志昂扬,不惧牺牲,浴血拼杀。

战役之激烈,足以令日军惊心动魄。

日军讶然发现,这些新投入战场的部队战术水平突然间有了巨大的飞跃,和之前对华夏情报收集中所了解到的停留在军阀混战的落后水平是天壤之别。

华夏国军防御作战变得很有章法,已不再是刻板进行单一防线的战壕对峙,而是构筑了具有很大纵深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其防御战术之灵活机动,和江湾、张华浜之战如出一辙。

原本日军凭借海空优势和重炮火力,攻击方式相当简单粗暴:

首先出动飞机轰炸扫射,又以观测气球引导指示炮火猛轰,力图先摧毁国军阵地的工事和人员。

然后发射烟幕弹,以蒙蔽守军视线,减少进攻伤亡。随即炮火延伸,阻绝第二线国军的增援兵力。

紧接着步兵伴随战车协同攻击,步步推进。待在守军防线上冲击出突破口后,勇猛向内突击扩大。每前进一个地段,就构筑机枪掩体,防止国军反攻。

原本国军的兵力部署也不合理,战线狭长却未能形成纵深,也不重视侧翼防御,容易被突破、迂回分割。

日军这三板斧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凭借火力优势,对双方死顶硬拼的传统阵地战却也是相当有效,往往令国军付出很大伤亡而难以招架。

然而,现在日军的进攻越来越艰难了,第3、第9、第11、第101师团在嘉定、吴淞、蕴藻浜发动的新一轮攻势,有时候攻击一天都前进不了1公里,还得时刻堤防华夏军队的反突击。

松井石根暗暗叫苦,华夏军队在和日军一次次冲锋、反冲锋,没日没夜的战斗中杀红了眼,死战不退,双方都死伤惨重。

松井石根发现日军士兵的战斗意志在逐渐消弭,“三个月占领华夏”在士兵的头脑中烟消云散,早就没人信了。

其实他自己也认为这不过是军部那些高高在上的家伙们一句信口狂言,根本没有一丝可能实现的希望。

久战无果,松井石根只得再次向国内军部要求增派兵力。

军委会和军政部见整训部队的效果很好,心想如果更多的部队都能有如此战斗力,何惧日寇猖獗?

军委会高层尝到了甜头,心中已有扩编教导总队的打算。

兵工署,署长办公室。

“好小子,一回来这整训搞得有声有色啊!”俞大维一见宋鸿飞来就说道。

宋鸿飞特地前来跟俞大维详细汇报了访德期间的事项。

俞大维对跟德达成了引进150mm、105mm榴弹炮、“豪须”装甲车和2号坦克的协议欣喜异常。

但是他又非常担忧,岛国已全面封锁我国外援运输线,这批装备又能运到多少?

宋鸿飞亦暗暗叹息,这不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鸿飞又把在淞沪战场的经过跟俞大维详述,建议兵工署立即引进生产60mm迫击炮,作为步兵连队对付日军掷弹筒的有力反制武器。

俞大维也知道淞沪战场战况惨烈,我军在火力上很吃亏。基层步兵面对日军的掷弹筒没有有效手段,作为火力支柱的轻重机枪往往被日军掷弹筒轻易打掉,失去火力掩护的步兵被压制无法还击。

俞大维长叹一气:“战争爆发前,兵工署也意识到了步兵火力上的缺陷,欲引进法制布朗德m1935式60毫米迫击炮,准备进行仿制。但由于战争骤然爆发,导致我们措手不及,研制进程被迫中断。”

“迫不得已,兵工署对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进行紧急仿制,星夜赶造,不过终归还是远不如迫击炮。”

宋鸿飞叹道:“日寇是蓄谋已久,它们的94式山炮、92式步兵炮和掷弹筒,其易拆解运输、使用便携的特点倒是非常适用与我国复杂地形、道路条件差的环境,就像是专门针对你设计的一样!”

又默默地道:“研制不及,能否紧急购买?先从法兰西原装买进一批,装备几支精锐调整师部队,再谋防制推广”

俞大维点点头:“日寇在国际上施压,封锁我国军购,大量引进怕是不现实了,设法少量购买一些还是有可能的。”

末了,又语重心长说了一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对于引进2号坦克,装甲兵总监徐月详和装甲兵团长杜光亭两人简直要欣喜若狂。

徐月详戏称:“当初被你挖去一个连的维克斯两栖坦克,没想到竟然换回来两个连的克虏伯2号坦克和‘豪须’装甲车,我们可是赚大了!”

宋鸿飞淡淡道:“我只担心,岛国肯定会对德交涉,日海军又封锁了我海外运输线,能顺利到货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杜光亭不禁直挠头。

徐月详拧眉思索着,叹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如今只能由国府最高层出面继续交涉了。”

三人又谈论起淞沪战场上装甲兵战斗的事情。

杜光亭怅然长叹:“我军步兵不懂和战车协同配合,此一战我装甲兵虽英勇无畏,却是损兵折将啊。”

徐月详亦凝重地道:“步坦协同的训练太少,全国200万人的部队,能初步掌握的仅有教导总队而已,这方面还切实加强才行。”

宋鸿飞郑重的点点头,千头万绪,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