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傻子神医太生猛 > 第464章 意想不到,养老院里也能赚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4章 意想不到,养老院里也能赚钱

大雷兄这厮还是准备的很充分,回到南城区就开了个会。

拿出八个人来专门研究稻田养泽蛙,被人们戏称为“小蝌蚪”的君。

倒也还比较贴切,蝌蚪君就蝌蚪君!

只要能帮大王庄村百姓致富,当蝌蚪君又如何?

就算要劳资的蝌蚪,还不一定给呢?

这些蝌蚪可都是个宝贝!人家叶先生赏赐了如此多的蝌蚪,都没要一分钱。

先赊给老百姓养,养大了人家还高价回收。

天上掉馅饼也没这么香吧?

八人小组紧跟在周工的后面,开始驯化泽蛙的环境适应。

第一个驯化池,设在了两仪村养老院旁边。

那里本来是开挖出来的两口藕塘,因为没赶上种藕的季节。

李金枝安排人搞了一些观赏莲花,现在已经陆续开了。

闲不住的十几个老人,捞了一些鱼虾之类的,放进了藕塘里。

这还不止呢?

他们一致认为,这新开的藕塘肥力太差,有事没事的就弄些蒿蒿草草的回来。

坐在院里、悠闲的扎成了刷子粗细的小把,然后踩进藕塘底部的淤泥中。

笑眯眯的说,这样能增加藕塘的泥土肥力。

如今村里捡不到牛粪了,如果还能捡到牛肺,他们绝对会抬着筐子,拿着粪叉出去擒屎。

老年人的观念就是不同,看着莲花,他们想到的是,淤泥里长的嘎嘎的莲藕。

既然叶老板给搞出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也得出点力。

让这藕塘里长出一些藕来,多少也能补贴一二。

当周工带着人,驮着若干的泽蛙过来时,老人们都无比的惊讶。

“泽蛙,这玩意儿还有,不是好多年不见了么?”

“就是,我记得那还是多年前,桃花溪里好多,随便抓了回家宰了吃,那时候还舍不得放油,经常糊锅呢!”

“看着这东西,我想起来了,当时家里喂了一只猫,天天跟我相依为命,可这小东西嘴刁的很,除了吃鱼就是好这一口了。

还是无极那孩子偶尔给我几只,我用狗树叶一包,放在热灰里闷熟了,猫儿吃的可欢了,构树叶打开的那一瞬间,真是香的要死……”

拄着拐杖的老兵爷爷,眯着眼睛陷入了回忆。

跟随着周工的叶樱子,听了老兵爷爷的话,禁不住眼前一亮,嘴里竟然迫切的有点想尝尝这种吃法。

叶樱子

于是乎,她就跟老兵爷爷套起了近乎。

“老爷爷,您说的这种烤制方法,真的有那么香、那么好吃?”

“女娃娃,当然有啦!你不知道爷爷我小气候,那时候桃花溪里还有娃娃鱼,放牛的时候我逮住了娃娃鱼,就在地上挖个洞,用构叶包了娃娃鱼,埋在坑里,拣些干柴在上面生一堆火,等火烧的差不多了,娃娃鱼也烤熟了,那个香啊!整个老君山都能闻到……”

看着老君山方向,老兵爷爷的儿时记忆,又浮现了出来。

岁月真是把杀猪刀,一晃自己竟然快混了一个世纪了。

众人听了老兵爷爷的话,放完了泽蛙,都围过来听着他的美好回忆。

说起现在的泽蛙,还需要人工养殖后,老人呢都有些唏嘘。

确实如此,过去田间地头,多如牛毛的东西,现在已经渐渐的成了稀罕物。

蚂蝗、鳝鱼、王八、乌龟,几十年前,稻子地里、渠沟里到处都是,随手就能抓一些回去。

村里人都还不愿意弄着吃,这些东西太费油了,还费佐料。

更多的原因是,人人都有忙不完的农活儿,哪有空儿在家里整这些。

抽空还到山上去割几捆蒿草,挑到田间地头呕做肥料。

现有的两个大池塘,正好用作泽蛙的环境适应地。

水质已经被老人们给整的基本达标了。

周工原来还愁的过度水池,这一下子都给解决了。

他甚至怀疑,这都是叶无极提前计划好的。

两个藕塘的水质,已经变得浑浊了,含氧量较之河湾里,也差了好几个档次。

实在是适应这些泽蛙的再好不过的场所。

而且这两个藕塘也足够大,每口都有四五亩的样子。

唯一的缺点,就是泽蛙的食物来源不足。

从好几十亩的河湾里,集中起来驯化,必须得保证泽蛙的食物供给。

每个池塘里要驯化一周,这一周内由于环境的变化,泽蛙食物必须得跟上。

否则,由于泽蛙进食不足,身体耐受力、免疫力一下降,就极容易前功尽弃。

当周工提出这个问题时,一帮人都傻了眼。

泽蛙的食物?

拿啥喂它们?

叶樱子眼睛一眯,这些东西不就是喜欢吃虫子么?

她马上拿出手机,搜索起附近的虫子养殖。

一搜索把她给吓了一跳,不但附近还真有养殖虫子的,而且还不少。

甚至还有养殖蚯蚓的。

这倒也不是啥稀奇事儿,虫子作为一种动物蛋白饲料,早就有人规模养殖了。

只不过是没做那一行,不知道而已。

叶樱子很快联系到了一个黄粉虫养殖场,订了每日三百斤鲜虫。

这样一来,把养老院的老人们看的眼馋了。

养这样的蛆虫,还能卖钱?

不行!我们也要赚钱。

老人们被刺激的有些亢奋了,缠住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他们要养虫子。

既然虫子能卖钱,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何不养些虫子赚钱呢?

工作人员把这要求上报给了李金枝,金枝思考了好一会儿,又告诉了叶无极。

老人们还真是闲不住,竟然还要找活儿干?

叶无极听的好一阵懵逼。

也难怪了,这些老人手机不会玩儿,看电视久了眼睛发花。

别说要是真有个适合的事儿干着,倒也还能打发时间。

养老院后面的菜地,被他们不到一小时就给整的亮堂堂了。

养殖黄粉虫,倒也是个路子。

就算成品虫子多了也不担心。

十几个大河湾里,那么多鱼类都没怎么投喂过,投喂一些虫子也很合适。

行!

就让他们养殖黄粉虫吧!

叶无极笑眯眯的答应了李金枝。

如此一来,养老院里十六个老人,开始了黄粉虫养殖。

好在这个技术还不难,简单粗暴,也适合这些老头老太太。

没有簸箕等设备,老杨头夫妇回家拿了几张,就算正式开始了。

事实证明,这些老人还是有些余热的。

五天过后,他们养的虫子,已经能够满足藕塘里的泽蛙食用了。

养老院里的一个操作,参与养殖黄粉虫的老人,每天补助30元。

这钱按周发放,老人们可以用这钱在药厂门卫处的小超市里,购买任何物品。

让这件事儿在村里迅速扩散起来,很快就家喻户晓了。

这件事儿还在村里成为了美谈,这完全是老骥伏枥嘛!

看着前呼后拥来参观的村民,老头儿、老太太干的越发有劲儿。

这让村书李大军、村长胡友祥的爹妈都眼红死了。

玛德!

劳资们想进养老院,可是没机会。

人家养老院的政策拦在那儿。

要么是在药厂里干过的,要么是有子女在药厂里干的。

就这条规则,把村里极少数干部家属,拦在了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