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的末路 > 第865章 陈玉成的营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然作战计划已经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给军士们打气,鼓动鼓动一下大家的情绪,怎么样鼓动大家的情绪呢?

多隆阿的命令军中军需官杀羊宰牛,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士兵们酒喝的足足的,吃得饱饱的,还把战马也喂得饱饱,

再出发。

士兵们吃饱喝足,骑起马来打起仗来就有劲儿。

湘军那个时候, 自从曾国藩当上了两江总督之后 ,有了两江总督这个靠山,粮草方面充足了起来。

再加上太平天国后期,湘军还有一个搞物资的传统,什么传统呢?

那就是“”抢“”。

抢谁呢?

抢得到太平军的就抢太平军的,抢不到太平军的就抢百姓的,总之见人就抢。

那个时候湘军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收复“”了不少太平军占领了城池。

湘军进入这些城池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搜刮钱财,太平军官员的府邸湘军士兵自然不会落空。

就连平常百姓家, 也不会幸免遇难。

湘军士兵进入百姓家中掘地三尺,都要将百姓的钱财搜出来。

不服从的百姓,直接被当做“”太平发匪“”杀掉。

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杀百姓,湘军也杀百姓,两帮人一打了败仗,心情不好,就杀百姓。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大清的书上总是记载太平军杀百姓,如何残忍,实际上湘军杀的百姓要比太平军多得多。

那个时候百姓一见到官军到来,他们都是整村整村的逃亡......

有的人流落他乡,有的人跑到山上躲避,总之打仗的没一个好东西。

太平天国十四年,长江中下游一带,百姓根本无法生存,逃难者多达几千万人。

江西的经济地位,就是在那个时期被打下来的。

我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我们言归正传。

...........。

多隆阿带领五千骑兵,吃饱喝足了之后,立刻去追击陈玉成的主力队伍。

要知道这可是五千骑兵呀!

这五千人的骑兵,可是清廷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骑兵了。

蒙古铁帽子王僧格沁手底下有一只几万人的骑兵,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这几万人在天津与英法联军对战的时候,

因为双方力量悬殊太大,这些骑兵直接被英法联军给报销了。

所以纵观整个满清,只有多隆阿手底下这一支可用的骑兵。(我这里说的是规模大)

骑兵攻城是没有办法,但是在野外打野战可以说是天下无敌。

...........

多隆阿的骑兵朝陈玉成杀过来的消息,被正在一路行军的陈玉成得知。

可陈玉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竟然意外的平静,仿佛事先知道了一样,嘴里喃喃道:

“”该来的还是来了“”

此时陈玉成手底下有两万多人,但是骑兵少的可怜,只有两千余骑兵。

陈玉成深知湘军骑兵的厉害,毕竟自己在枞阳和桐城较量过。

陈玉成知道和他们野战,自己绝对不是对手。

但是陈玉成敢出来,就肯定想好了对策于是他将手下几个将领找了过来,商讨对策。

手下将领南城春说:

“”既然青妖的马队朝咱们杀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咱们就在排兵布阵,等他们吧“”

也有人说:

“”青妖的马队固然厉害,但是我们炮火多,我们用炮火轰击,火枪齐射,他们也不敢贸然冲击“”

.........

清末单发的火枪已经非常成熟,普遍的装备到了作战队伍当中。

就连太平军士兵手持的基本上都是火绳枪,抬枪,洋枪,这些枪如果齐射的话,想要阻挡骑兵的冲锋,也是有可能的。

幸好那个时候马克心机枪还没有问世,骑兵还是在战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陈玉成听到手下人这样的建议,他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于是下令:

“”全军停止前进,就近搭建防御工事,等到清妖马队前来“”。

...........

随后两万人的太平军,选择几处山坡居高临下处,依靠山体,挖掘长壕,构造营垒。

这样的营垒很简单,就一条不到一米宽的深沟,人能趴在沟里能射击就行。

这浅沟将陈玉成部队搭建的临时营垒,围成一圈。

这样的营垒有十几个,十几个营垒又围成一个大圆圈。

犹如个九宫格一样。

...........

到了下午,多隆阿的骑兵赶到,可他们到达后,去发现对面的太平军已经严阵以待。

太平军的军旗插满了营地,彩旗飘飘,随风摇摆.........

多隆阿和手下几个将牵着马绳站在远处,看着陈玉成如此迅速的建造出了防御攻势,多隆阿不由的惊叹:

“”四眼狗......挺牛逼的呀,这么短的时间就建造出了几个大营“”

“”看样子是准备好了,等我们“”

...........。

不过多隆阿的副将们看着陈玉成那简陋的防御工事,打趣的嘲笑道:

“”大人.......四眼狗在哪儿叫防御工事呀?,他纯粹是找了个地方挖了个沟,就想挡住我们“”

“”咱们的骑兵若是冲得快一个小小的沟壑,一下子就可以跨进去,他们根本就拦不住我们“”

“”四眼狗犹如小孩行事,可笑至极“”

..........

此话一出,几人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