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是,你也不看看我是谁……”

话说到一半,张诺就愣住了,随即叫道,“什么?你说我这个袁大头是假的?”

“是真的。”

“那你是在寻我开心咯?”

张诺拳头捏得嘎巴响,吓了何仁一跳,没想到这小妮子还有暴力倾向,连忙解释道,“你这个袁大头确实是真的,三年甘肃的,没毛病。”

“那你到底什么意思?”

“但不是甘肃落叶的,多出来的那片叶子是后加上去的。刘飞,你把镜头拉近一点。”

何仁微微闪身,给刘飞让了个位置,好让直播间里的宝友们也能看看这枚袁大头的细节。

正常甘肃落叶版和标准甘肃版的特征几乎一模一样,主要区别就是背部嘉禾多出了一片叶子,且不与嘉禾相连,但是价格就天差地别了。

如果按照上个月的实时价格显示,有记载的成交额最高不过5000块钱,而甘肃落叶版则是。

张诺买的这枚也是如此,但是何仁从书包里拿出一把美工刀,略微一用力,那片叶子就掉了下来……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张诺上当了。

花了一万块钱,买了一枚几千块钱的袁大头,这已经不是袁大头了,是冤大头……

所以何仁才说张诺赔了5000块。

其实这么作假真的很难看出问题,人家老板可不会让人随便用小刀去测试真假,要不是何仁有鉴宝眼,他也看不出来。

张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立刻就要去找摊主理论退钱,何仁本想拦一下,他觉得干他们这行的,主打一个眼力,自己打了眼,再去退钱,有点丢人。

不过想了想,何仁就放弃了,张诺只是个助理,又不是圈里人,闹一下也好,正好给其他逛地摊的人提个醒。

没错,何仁觉得张诺肯定要不回来钱,人家既然敢这么卖,就不怕人退货。

果然,没过多一会,张诺就气冲冲地回来了,显然没有退货成功。

“那个老板也太不是东西了,居然不认账,还反咬一口,说我自己调包了,还说他也赔了,一个甘肃落叶版的袁大头才卖了一万,气死我了!”

何仁安慰道,“别生气了,一会儿我过去看看,如果有合适的,你再买一枚。”

张诺翻了个白眼,“还买?上当没够啊?”

“要是他没什么真东西,那自然是不买了,要是有的话,那就一定让那个老板出点血。”

张诺还是一副愤愤不平的表情,何仁说道,“行了,该干正事了,我也看上了一个东西。”

这边卖瓷器的老板全程围观了刚才的事情,心中暗笑,这几个人看来没什么真本事,对面的老板开张了,他也有希望。

等何仁再次走到摊前,老板故意压低了声音,“小伙子,刚才吃亏了吧?我跟你们说,逛琉璃厂,一定要把招子放亮点。”

张诺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们都是一丘之貉,装什么好心?

老板不会和一个小丫头一般见识,而是又把那个瓷碗拿了起来,把碗底亮了出来,“小伙子,这确确实实是洪宪瓷,而且是官窑的,不信你看,上面有款。”

何仁特意闪开了个角度,直播间的宝友们也看到了,碗底确实有“洪宪年制”四个红色大字。

有识货的宝友立刻说道,“洪宪瓷值钱的款识是红色篆书的‘居仁堂制’和‘居仁堂’,这是赝品。”

其他宝友则是生气了,纷纷叫嚣着,“房管,把这个人封了。”

“智者永封!”

他们最喜欢看主播翻车了。

何仁也看到了弹幕,哈哈一笑,“这位宝友很识货啊。”

“袁世凯称帝前夕,想要效仿清代帝王登基时先烧制御瓷的规矩,便派当时的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郭世五到景德镇督办此事。”

“郭世五带着原来清宫藏的精细颜料到景德镇后,征集各窑高手,按照珐琅彩和粉彩的技法,不计成本地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这就是官窑的洪宪瓷。”

“洪宪瓷的官窑确实是以‘居仁堂制’和‘居仁堂’为上品,因为当时袁世凯就住在居仁堂里。”

“顺便说一声,居仁堂其实就是海晏楼,慈禧修的,后来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地点就是海晏楼。然后他就把这里据为己有,改名为居仁堂,所以洪宪瓷才以此为款。”

地摊老板竖起大拇哥,“小哥果然知识渊博。”

何仁微微一笑,“能上手吗?”

“当然可以。”

老板直接把瓷碗递了过来,何仁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而是示意老板把瓷碗放回摊上。

“行家啊。”老板照做,只是暗中警惕,这次怕是忽悠不出去了。

弹幕有人不明就里,何仁也不好解释,但也有懂行的,替何仁解释道,“古玩这行有个规矩,就是不能手递手。因为古董大多都是易碎品,如果两人用手传递很容易摔碎,到时候浑身是嘴都说不清,所以如果你买古董和玉器的时候,老板执意用手把东西递给你,你千万不要接,搞不好东西原本就是坏的,或者突然有人撞你一下,你就要赔钱。”

何仁转身看了看,见没有其他人围观,这才小心翼翼地拿起眼前的瓷碗,仔细端详。半晌,把瓷碗放回原地,开口问道,“老板,开个价吧。”

本来老板觉得说到这份上了,何仁已经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官窑洪宪瓷,不会再买了,没想到峰回路转。

思考了片刻,老板说道,“五万。”

何仁笑了,“老板,不讲究了吧?”

“这位小哥,你有所不知,虽然这个碗不是官窑的,但也是精品。当年景德镇官窑瓦解后,工匠们为了谋生,又继续烧制洪宪瓷,你看这技法和上色,真不输官窑精品。而且允许我要价,就允许你还价,做我们这一行的讲究的就是有来有往。”

何仁笑道,“也对,那就一万吧。”

老板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一万太少了,最少三万。”

“老板,之前有个鉴宝节目,有个宝友拿了一对民窑洪宪瓷碗上节目,和你这个差不多,一对才三万,你这只有一个,一万不算少了,这样吧,我再给你加三千,一万三。”

老板犹豫了,这个碗是他去匀荒货的时候收回来的,当时卖家不知道洪宪瓷,他只花了300,现在何仁出到了一万三,已经不低了。而且现在民窑的洪宪瓷确实也就这个价,要是大一点的瓶子或者盘子,价格才能上去。

老板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各让一步,一万五。”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