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意很快把心里那些情绪驱赶出去。
她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才十一岁,还没出师,没手刃师父的仇人。
哪有时间想东想西!?
李如意回家以后看见大姐正在教老三写字。
她原本还觉得温馨,可她凑过去就看见大姐把老三写对的字给改成了错了,还信誓旦旦的让老三这么背。
李如意:……
她赶忙把大姐也教育了一遍,这才摇着头挑着箱子离开。
今日晚了许多,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但周围刚去过的也不能再去。
李如意戴上草帽出了村子随便找了一条路往前走。
遇到人就跟人打听一下周围的情况。
走到中午,她找了棵树坐下,一边啃饼子一边休息。
路上蒸腾起的水汽让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在微微抖动。
李如意休息的差不多了,又喝了水才又重新上路。
走出去没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岔路口。
路口缓缓走出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
李如意看着他们大包小包拿了不少东西,乐呵呵的招呼。
“大哥大嫂是走亲戚去了嘛?”
一看她是个孩子,夫妻俩警惕心也降了很多。
男人有些木讷的样子,点了点头,哼哧着什么也没说出来。
女人倒还挺健谈的。
“嗯,走亲戚去了,你是过来的货郎嘛?”
李如意爽快的答应一声。
“对!”
“我听说前面有个钱家庄,想要过去看看。”
听说要去钱家庄,女人后背都挺了一下。
“哦,我们就是钱家庄的!”
李如意一脸惊喜。
“真的呀?那可太好了!”
女人笑的含蓄了些,打量着李如意,她男人也好奇的看着李如意。
李如意这段时间已经适应了如何跟陌生人聊天打招呼。
没有话题制造话题也要聊起来。
“我家是县城那边的,往常不往这边来,也是夏天天长,走远点也行,这才过来看看。”
“嫂子咱们村子平常来的货郎多吗?”
女人想了想。
“也不多,还没有要饭的多呢!”
这年月有好多人都在要饭,隔三差五就会去人家敲门。
“哦,我看咱们这边离县城挺远的,平常有集市嘛?”
说到了集市,不等女子说话,她身边的孩子就高兴的说起来了。
“有!我们前村有个集,可大了!”
李如意看见那两个孩子,小的很和气,一伸手就从后背的褡裢兜里抓了一把瓜子。
“真的呀?你们俩真乖,哥哥这里有瓜子,给你们尝尝。”
一看李如意拿东西出来,女人和她男人连忙拒绝。
“哎呦不给不给!你留着你留着。”
“就是,你快收回去,都是要卖钱的东西。”
李如意连忙挡开他们的手。
“给孩子的!这瓜子我自己炒的,吃的新鲜。”
几人经过一番拉扯,两个孩子还是在父母的不好意思中收下了瓜子。
他俩一尝,眼睛一亮。
“娘,娘你也吃!”
大些的孩子把瓜子塞进女人嘴里,女人往后躲着。
“娘不吃,你们吃吧!”
但那大孩子举着胳膊不放下来,最后还是塞进了女人嘴里。
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娘,女人一愣,抬头看向李如意。
“这……这瓜子……怎么是咸的?莫不是放盐了吧?”
李如意却是放了点盐。
要是寻常瓜子怎么能让嫂子大娘记住!?
“放的不多,尝个新鲜!”
女人这下更不好意思了。
李如意趁着她不好意思的功夫开始和她搭话。
“嫂子,咱们钱家庄人多吗?”
这女人也没那些花花肠子,意识不到李如意跟她打听的事重不重要,只是觉得李如意是个好人,就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还成,有三四十户,两三百口。”
李如意顺着刚才瓜子的话头问她。
“咱们家吃盐费吗?”
女人听说吃盐面上露出些许忧愁。
“还成,一家七八口,一个半月一斤。”
粗盐略带苦涩,一斤盐去了杂质可能只有七两左右的纯盐。
讲究些的还要自己熬一遍。
不讲究的直接用,时间久了也就用习惯了。
不过七八口人一个半月一斤还是偏少的。
可能吃菜都吃不出什么味道。
李如意又顺着问。
“在集上买的还是去县里买的呀?”
女人回了一句。
“集上买的,跟县里一个价,县里太远了。”
李如意眉头皱了皱。
“五十文嘛?”
女人点了点头。
“嗯!有时候还能更便宜点,没有县里的好,但咱们农户人家哪在乎那些呀!能吃就行。”
李如意张了张嘴,她大约明白别人贩盐都是怎么赚钱的了。
男人也跟着附和。
“对对,能吃就行。”
李如意很认真的问他们。
“那咱们如果买点好的盐,贵一点,吃的时间不也长一点吗?”
女人呵呵笑着。
“哪能啊?吃着都一样,不生病就行。”
盐是必需品,不吃会生病,这件事没人比李如意更清楚。
她上辈子被人关着的时候就吃不到盐,后来眼睛都瞎了。
李如意不知道怎么劝这些人,而且她也没有立场劝说。
这些人的习惯已经养成,都不愿意接受更贵的盐。
质量好坏区别不大,做菜的时候都只放那么一点,多了一点也一样吃不出咸淡。
李如意又问他们。
“咱们村子里所有人家都这样吗?”
说到了这个女人叹了口气。
“可不是!哎……一年到头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
“你住的地方怎么样?不这么过日子嘛?”
女人跟李如意聊开了,也开始八卦起来。
“我们家还成,不过日子也不好过,要不我能出来讨生活嘛!?就是离县里近,吃盐不发愁。”
李如意说完,试探的说了一句。
“我还想着要是可以,也带些县里的好盐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