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三姓寨,早已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群山绵延数百里。
蜿蜒的盘山公路早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只留下一些深浅不一的脚印,延伸向远处山林间那些被白雪装点的村寨。
杨浩宇开着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熟悉又陌生的山路上,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山间,卷起阵阵雪粒,吹打在车窗上;车轮碾过积雪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当他们终于抵达三姓寨乡政府所在地卸甲坪时,整个镇子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可忙碌了整整一年,冬日里却无事可做的山里人早早地就开始过起了春节。
三姓寨那条一字长蛇街道上,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已高高挂起,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夺目。
鞭炮声“噼里啪啦”地此起彼伏,烟花闪现,照亮了山乡漆黑的夜空,零星的红色碎屑散落在雪地上,宛如一朵朵绽放的红梅。
杨浩宇在母亲的指挥下将车停在一个又一个熟人家的门口,等待母亲为她们拿去礼物,听他们有一句无一句的寒暄。
他顾不上寒冷,摇下车窗,深吸了一口气,熟悉的山间气息夹杂着喜庆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第二天就是堂弟的婚礼了,当晚他们就从三姓寨镇子上赶回了老家下浜。
农历冬月二十八一大早,杨浩宇一个人走上童年记忆里的石板路,从下屋场上到中屋场再到上屋场,去了爷爷的坟头,又轻松地爬上了儿时看起来高不可攀的甑子包。
他在晨雾中的甑子包山顶上追忆了许多许多尘封了多年的往事,感慨万千......
当他从山顶返回下屋场时,来宾早已就坐,婚礼已经准备进行了。
堂弟的婚礼在杨氏老祠堂举行。
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老祠堂,静静地矗立在寨子中央,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每一处都镌刻着时光的痕迹。
祠堂门口,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地守护着,虽然表面已经布满青苔,但依然不减当年的威严。
杨浩宇踩过门口的积雪走进老祠堂,脚下发出 “沙沙” 的响声,檐角的冰凌正滴着水,一滴一滴,像极了爷爷当年讲述开山故事时浑浊的泪。
祠堂内,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
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互寒暄着。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香和饭菜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堂弟李进城穿着一身笔挺崭新的中式礼服,正穿梭在人群中,忙着招呼客人。
看到杨浩宇进来,他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酒气。
三姓寨的婚礼实行的是流水席,从结婚前一两天开始就有酒席,到点了就开饭,有酒有肉,放开肚皮吃喝就是了。
看样子,自诩酒量大的表弟李进城,早上已经陪客人喝过一轮酒了。
“浩宇哥,你跑哪里去了?等你半天了!”
堂弟大大咧咧地揽过杨浩宇的肩,说话时喷出的酒气带着一股辛辣的味道。
“你晓得咱们三姓寨的来历不?”
李进城不等杨浩宇回答,便拉着他走到祠堂正中,指向那把悬挂在山墙上的青铜大斧。
那把青铜斧锈迹斑斑,斧刃上斑驳的痕迹仿佛还带着百年前的血腥,斧柄上缠绕着褪色的红绸,显得古朴而又神秘。
“杨、薛、罗三姓先祖,就是靠这把开山斧......”
堂弟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庄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畏。
“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咱们的先祖们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这三姓寨。那时候,这里荒无人烟,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和陡峭的山峰。先祖们拿着这把斧头,硬生生地劈开了荆棘,伐木取石,凿岩为基,在悬崖上建起了第一座吊脚楼。”
杨浩宇静静地听着,目光紧紧盯着那把青铜斧,却发现在那开山斧的旁边,还有一把锈迹斑斑的铸铁砍刀,但也仅仅只是瞥了一眼,并没有在意。
因为,杨氏族人从小听到的,都只是这柄青铜开山大斧的传奇。
至于挂在它旁边的那种砍刀,三姓寨人家家户户都有好几把,上山砍柴下地割谷子都是用的这个。
他走上前去伸手轻轻摩挲着斧柄上的纹路。
那是三姓先祖结盟时烙下的印记,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依然清晰可辨。他记得爷爷在世时,也常常给他讲起三姓寨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时的他,总是对先祖们的英勇事迹充满了敬佩和向往,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浩宇哥,你在大城市发了财,可不能忘了根啊!”
堂哥的话引起了周围乡亲们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起来。
“是啊,咱们三姓寨就盼着你能回来,带着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好日子呢!”
“对,你可是咱们寨子的骄傲!”
乡亲们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调侃,而是充满了期待和信任,让杨浩宇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就在这时,一阵欢快的唢呐声响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打断了杨浩宇的思绪。
身着一袭婚纱蒙着红盖头的新娘罗曼柔在一群嬢嬢婶婶姑姑姐姐的簇拥下,款款走向礼堂前台。
土洋结合的婚礼仪式即将开始,三姓寨当地的知客司是个资深烟鬼,只见他双耳各夹着一支香烟,左手的每个指缝间也均夹着香烟,右手食指与中指间夹着一支烧了半截冒着烟雾的香烟。
堂哥被人拉走准备迎接新娘。
杨浩宇找了个角落坐下,看着祠堂里忙碌的人群,心中已经开始在盘算着未来的计划。
他知道,要想实现乡亲们所说的这些个目标并不容易,但他有信心,就像先祖们当年用一把斧头开辟出三姓寨一样,他也要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婚礼进行得热闹而又隆重。
知客司先是“吭吭咔咔”一阵清了清嗓子,然后用那粗狂的烟嗓喊了几声:“雅静!雅静!清雅静!”
“众位宾客请入座,火炮师傅做暂停!”
三姓寨的山里人都知道,这是婚礼即将正式进行的前奏。
知客司情绪饱满,开始了他的表演:
“有请一对新人出场!”
李进城满脸愉悦和骄傲地牵着头蒙红纱的罗曼柔款款走向前台中央。
\"良辰吉日,天地开张;新人成对,花烛辉煌!亲朋好友,齐聚华堂;共贺佳偶,地久天长!\"
紧接着就是拜天地环节了。
穿戴整齐的忠诚伯和曹家伯娘早就端坐在祠堂条案前的两把太师椅上,满心激动泪水涟涟地看着眼前的一对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