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江汉朝宗 > 第3章 三姓寨的商业蓝图(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三姓寨的商业蓝图(1)

腊月初三,凛冽的寒风持续在三姓寨肆虐,却挡不住杨浩宇返乡创业的热情。

表弟的婚礼后,父母回到了县城,妻儿返回了武汉,而他,就留在了三姓寨。

他说服了老婆柳青,将武汉的事情全部交给她代为打理。

而后,他开始了实地调查。

他想弄清楚究竟什么是三姓寨的核心资源,既能带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又不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讲,三姓寨最有价值、最出名、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原生态的食材和山货。

比方说三姓寨的土猪腊肉、三姓寨阴峪河里面的冷水鱼、三姓寨放养的百草山羊,甚至连三姓寨过去拿来喂猪的土豆都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香饽饽。

这一点杨浩宇是知道的。

三姓寨的原生态造就了当地物产的特有风味,自打与山外有贸易以来,这里的各种山货一直都是抢手货。

虽然价格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高很多,但依然供不应求。

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有时候甚至因为需求太大而供应能力有限导致这些产品有市无价。

市场经济开始以来,三姓寨的地道食材与土特产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但收购价格和产品销路都控制在几个收购大户的手中,他们人为地操控价格,甚至为了盈利私下里挂羊头卖狗肉,用外地产品取代三姓寨产品,谋取巨额差价。

这种做法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因为消费者并不具备从外观上辨别真假的能力和技巧,只有买回去吃过之后才能够体会到差异。久而久之,消费者没有了信任感,最终选择不再消费,或者是通过特殊渠道私下购买甚至是选择跋山涉水亲自到三姓寨的农户家采买。

实际情况是,三姓寨人本来有一手好牌,结果被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奸商给他们打乱了。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杨浩宇针对三姓寨的土特产行业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由于缺乏明确的价格或者价格难以确定,买卖双方难以达成一致,需要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来进行价值评估,增加交易不确定性;

二、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会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渐渐地,三姓寨的地道物产会变得难以变现,买家也可能会对市场失去信心;

三、信息透明度的缺失会导致交易效率下降。

整个生产的过程好像都在黑箱中进行,消费者无从知晓,真假难辨,在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和验证信息,从而增加了三姓寨地道物产的交易成本。

市场信息透明度对交易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信息透明度有助于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促进市场流动性的恢复,加快真实价格发现的过程,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

所以,杨浩宇认为,三姓寨的传统优势资源也就是地道物产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值得关注与投资,但是为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各方参与者都应该努力提高信息透明度。

那么如何实现呢?

这就要彻底改变三姓寨地道物产千百年来延续的生产、交易方式了。

一直以来,三姓寨的土特产都是由农户生产或采集,然后由商贩也就是人们口中的二道贩子进行贩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商这些贩掌握着产品的质量、控制着价格。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利益被最大化地挤压和榨取,而作为消费者的食客们也不明不白地掏了许多冤枉钱。

不仅如此,这种传统的生产、交易模式还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规模,始终都难以做大。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杨浩宇心中已有了方法。

那就是通过合作社或者是农户+公司的模式,将三姓寨地道特产的生产和销售实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透明化改革。

由官方出面,制订各类三姓寨地道特产的权威的统一标准,把控特产质量。

众所周知,农特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就是要制定标准化生产方案,包括地道特产的种植管理、施肥、防病防虫等方面,严格按照生态农产品的标准进行种植生产,确保了农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对种植、收获、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避免污染和损失,确保农特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保持高质量;

第三,实现推广标准化:通过各种渠道推广标准化农产品,包括农村电商、线下批发市场、超市等,提升三姓寨地道农特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第四,加强对地道农特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安全、营养、健康,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三姓寨农特产品;

第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追溯制度,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取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和质量信息,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也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杨浩宇相信,通过这些步骤和方法,基本上可以初步实现对三姓寨地道农特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而后再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精进完善。

至于三姓寨炙手可热的腊肉以及一物难求的阴峪河冷水鱼,杨浩宇也有盘算。

他设想的是在尊重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养殖。

这就需要采用一系列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姓寨的传统腊肉都是农户自己喂养的土猪,大多都是黑猪,也有少数花猪,但都是本土猪种。这些猪平日里吃的都是田间地头薅回来的猪草、农民自己种植的玉米、红薯、土豆,还有打米、磨面粉后剩下的谷糠、麦麸子,榨油后的豆粕和油饼,从来不喂饲料。

用这种猪肉熏出来的腊肉自然是风味独特,美味无比,吃过的都会赞不绝口,以至于逐渐成了稀缺资源,价格不断攀升。就算这样,市面上也很难得买到正宗的三姓寨腊肉。

由此可见,三姓寨地道腊肉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

要想满足市场需求,就得实现规模化地养殖和生产。

可是,怎样才能够改变三姓寨老百姓的传统观念,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规模化养殖与生产中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