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妃心里苦,但她不敢说,她只能乖乖的说句恭喜,因为她怕慕思梨知道她反对后回头收拾她。
“皇上这决定甚好,娴妃当初入宫时就该是贵妃的,若不是太后当时阻拦,娴妃也不会成为娴妃了。”
高贵妃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面并没有太多的不乐意,毕竟她说的是实话。
她现在只期盼慕思梨能够记得她的好,等到她出月子之后,不要找她的麻烦就好。
当然,若是可以,她是很希望和慕思梨和平共处的,最起码,不能让皇后成为最终的赢家不是?
如今皇后被禁足于长春宫,宫里位分最高的是她这个贵妃,哦不,还有加上她,哪怕是看在她先为贵妃的份上她也该稍微敬重她一下的。
不过不敬重也不要紧,她是不会逼着她对她敬畏有加的,她也不敢。
乾隆很满意高贵妃的态度,既然她都这么说了,他自然要给心爱的女人贵妃之位,这本就是她该得的。
就像高贵妃说的,当初若不是太后有心打压,现在该封的就是皇贵妃之位了。
不过皇后还在,他是不会让其成为皇贵妃的,这是规矩。
有皇后在的情况下,大清不能设立皇贵妃,毕竟皇贵妃的权力太大,哪怕是为了后宫安宁,他也不会这么做的。
“高贵妃这话深得朕心,既然高贵妃也觉得娴妃做贵妃挺好的,那么朕自然要满足你这个要求。
李玉,传旨下去,娴妃生子有功,即日起封为贵妃,并赏赐绫罗绸缎百匹,黄金万两,首饰若干。
龙凤胎是大清第一对祥瑞,意义非凡,朕会好好为他们挑一个名字的。
高贵妃,朕暂时将承乾宫的事物交给你代管,朕不希望听到任何关于承乾宫不好的消息传出。”
“臣妾明白了,皇上放心,臣妾绝不会让承乾宫出任何事情的。”
高贵妃心里苦,她哪有那个胆子让承乾宫出事?若真让承乾宫出事了,那么最先让罚她的不会是乾隆,而是还在里面坐月子的慕思梨。
这宫里就不是人待的地方,若是可以,能不能将她送到行宫荣养?
虽然行宫冷清了点,但是胜在安全呀,若是到了那里,她一定能长命百岁的。
慕思梨生了龙凤胎还被封为贵妃的消息瞬间传遍六宫,皇后气的在长春宫大发脾气。
她还想生个嫡子继承太子之位呢,慕思梨生对龙凤胎出来不是给她添堵的吗?
以乾隆对她的看重程度来看,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这龙凤胎中的龙早晚会成为太子。
一旦他成为太子,那么自己就算是皇后也没办法说什么,只能乖乖认下。
早知道她怀的是龙凤胎,从一开始她就该想方设法的让她落胎的,这样她就不会成为自己的威胁了。
皇后越想越觉得憋屈,越憋屈越想出长春宫,但她现在禁足于长春宫,若是出去,怕是要落人话柄。
不行,这事都怪太后,若是太后能够狠心一点,让她死在潜邸,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等她解禁后,她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寿康宫问候太后,问问她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是否后悔没有第一时间弄死对方。
皇后不知道的是太后已经知道慕思梨生下龙凤胎的消息了,但知道了又如何,她中风了,什么都做不了。
她现在都后悔死了,若是不针对慕思梨,那李金桂的事情便不会爆出来,不被爆出来,她就还是高高在上的太后。
如今这一副生不如死的样子真的让她受够了,若是可以,她真的很想去死,但她不敢,她总抱着恢复的想法。
皇后自她中风后说的那些话她都历历在目,她必须让自己恢复回来,这样才能处置皇后这个贱人。
她的皇后之位都是她给的,结果在她落难后她会是那样的反应,这是她万万没想到的。
如今慕思梨已经生下龙凤胎又被封为贵妃,以她对皇后的了解来看,她肯定会将此事怪在她头上的。
给她等着,等她恢复后,她一定第一时间给皇后灌下毒药,皇后敢侮辱她,就要做好死的觉悟。
还有慕思梨,她中风都是她干的,她也不会放过她的,就连她生下的那对龙凤胎也一样,她都不会放过。
反正乾隆一直子嗣艰难,到时候给她安个秽乱后宫的名声就好了,这样那对龙凤胎就会成为孽种,就算死了也是应该的。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想笑,可僵硬的身子又让她泄气了,在身体恢复过来之前,她现在想的一切都是空谈。
一个月后,龙凤胎满月了,看在他们满月的份上,乾隆将皇后放出来了。
“朕希望你能做好皇后的本分,若你实在不想要这皇后的名头,朕随时可以给你取掉。”
皇后是白着脸跟在乾隆身后出席龙凤胎的满月宴的,在看到慕思梨被众星捧月的样子时,只觉得万分刺眼。
再看看那对龙凤胎,若是她生的就好了,她肯定会让他们拥有无限宠爱的,可惜,他们不是,既然不是,就该去死。
皇后觉得自己疯魔了,她居然有将龙凤胎掐死的冲动,若是她真干了这件事,会给富察氏带去不可磨灭的灾难的。
满月宴上,乾隆为龙凤胎赐名为永璂与芊柔, 并将芊柔封为了固伦和嘉公主。
皇后在听到乾隆将慕思梨的女儿封为固伦公主后,气得差点离开满月宴现场。
这固伦公主只有她生的女儿才能封,乾隆凭什么给慕思梨的女儿这样尊贵的封号?
乾隆似乎知道她不高兴,但她不高兴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知道他要给女儿最好的待遇。
“皇后似乎对朕的决定不满意,怎么,是觉得朕的女儿不够尊贵,做不得固伦公主?”
“没有,皇上的女儿自然是尊贵的,只是这固伦公主向来代表抵触,臣妾也是担心有人会背后说闲话才这样的。”
“是吗?朕还以为你不满朕的决定呢,既然不是,那就好好待着,莫要起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