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邦一天天早出晚归,依旧没有徐福的消息。

午后阳光明媚,他口中叼着一根草,无聊的仰躺在大树下,皱眉思索,自言自语道“这徐福,到底跑哪去了?这么久,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刘邦觉得自己要是再找不到徐福,估计被治罪的就会变成自己。

徐福最近东躲西藏的,好几次都和刘邦带的人擦肩而过,要不是他聪明,估计早就被抓到。

他觉得大秦国内现在不安全,他准备出海。

刘邦不相信自己连一个区区骗子都抓不了,为了尽快完成秦始皇的旨意,他向手下许诺,等人抓到好处绝对不会少。

众人一听,顿时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干劲十足。

“站住!”

徐福把蒙在脸上的布往上稍微提了一下,压着声音道“咳~~官爷,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守城门的小兵围着他的身边转了一圈,拔出腰间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冷声道“把脸布拿下来。”

徐福弯腰讨好道“官爷,小的得了传染病。”

“少废话!拿下来,”守城的小兵不为所动,手中的刀抖了抖,厉声道。

感觉到脖间的冰凉触感,徐福身体一僵不敢再动。

他闭了闭眼,刚准备拿下脸上的布,身后人群突然骚动起来。

“都围在这里干嘛?”

“见过大人,”守城的几个小兵见到来人忙躬身行礼。

“起来吧!你们不好好守城门?全都围在一起干嘛!”

刚才怀疑徐福的那名守城小兵闻言,上前一步低声解释。

刘邦扫视了几人一眼,这才把目光看向低着头的徐福。

他一步步靠近徐福,徐福藏在袖中的双手不自觉的攥紧。

“抬起头来。”

刘邦看着他的那双眼睛,总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刘邦拧眉目光审视徐福,过了半晌才开口“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尽管很紧张,徐福还是努力稳住心神“大人,说笑了小的就一界布衣,哪能见过大人。”

刘邦总感觉他有种说不出来的熟悉,但想了半天依旧没有头绪,正准备放人离开时,身后一名小弟突然惊呼“大人,他是徐福。”

话落围在徐福周围的几人,纷纷的拿起手中武器目光警惕的看向他。

刘邦一把扯开他脸上的布块,发现他的脸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疙瘩,让人不寒而栗。

看到这渗人的一幕,刘邦慌忙扔掉手中的东西,向后退了好几步,离他远远的。

看到周围人的反应,原本紧张的徐福突然就不紧张了。

刘邦问他脸是怎么回事?徐福回答自己得了传染病。

一听他得的病会传染,一个个的都离他远远的,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城门口。

刘邦也有点害怕,摆手让他赶快离开。

逃过一劫的徐福,头也不回的快速离开。

回府后刘邦把自己的双手洗了又洗,直到双手洗到发红,这才停了下来。

………

好些已经结婚多年的妇人,听到天幕所言,眼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蓄满了泪水。

连一只猴子都能做到的事情,可他们的夫君却没法做的,猴子都知道要尊重女性,而他们夫君。

评论区里面都说年轻时候不能遇到太过惊艳的猴,不说后世之人,换成他们依旧喜欢这位闪闪发光的小猴子。

唐朝李世民伸手摸了摸李承乾的脑袋笑道“承乾,看完后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想了想这才开口“孙悟空很完美,完美得像假的。”

“为什么这么说?”

“父皇,换成我是孙悟空,我做不到被人关了500年而不心生怨念。”

闻言李世民微微一愣,他倒是没想到这一层,这么一想,别说换成自己儿子就是自己也做不到。

要知道他要是能做到不心生怨念,当初也不可能发动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有被迫,也有顺势而为的意思。

李世民告诉自己几个儿子,让他们兄友弟恭他不愿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再一次在自己儿子们身上重演。

明朝一心想要征战沙场的朱隶,一双眸子亮晶晶的看着天幕。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来到他的身旁,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四,想什么呢?”

朱棣的目光没有看朱元璋,语气轻快的道“父皇,儿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像孙悟空一样的英雄。”

“英雄!”

“老四,你觉得孙悟空是英雄?”朱元璋挑眉反问。

“当然,在我心中孙悟空就是个英雄,”朱棣目光认真的看着朱元璋。

对上他那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朱元璋一时之间竟想不到反驳的话。

各朝代和朱棣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要知道听到那一句“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好些人都热血沸腾,一个个把孙悟空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吴承恩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西游记》在后世会如此的受欢迎,不仅如此还被拍了出来。

看着被压在大山下孤零零的猴子,不知怎么的,吴承恩竟然感觉到了丝丝的心疼。

虽然他知道那是不存在的,可他依旧感到了心疼。

不知道有《西游记》这本书存在的时代,一个个的都以为孙悟空是存在的,甚至有些人还在寻找花果山的存在。

而知道《西游记》这本书存在的朝代,一个个对于写出此书作者吴承恩心生敬佩。

要知道这可谓是天马行空,不管是在文笔方面还是在想象方面作者都是让人佩服的。

一些喜欢写故事的人,对于吴承恩那是羡慕的,要知道这可是千古留名的机会。

各朝代一些在茶楼说书的先生,此时一个个都目光灼灼的望着天幕。

要知道每天在茶楼说书,可是他们的饭碗,但是自从天幕出现后,愿意来茶楼听他们说书的人那是越来越少。

某茶楼包厢中一群说书先生,凑在一起小声讨论“要是再不想出一个办法,大家都等着失业。”

“这有什么办法?现在的人一个个的都不来茶楼了。”

看着冷冷清清的茶楼,一众人齐刷刷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