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 > 第130章 我的故土…在何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我的故土…在何方?

【北伐的失利,让得朝廷的主和派势力开始抬头】

【他们纷纷上书,想要与金国合议,宋孝宗无奈只能应允】

【得知这一消息,辛弃疾大失所望】

【恰逢暮春时节,连绵不断的春雨飒飒而下】

【辛弃疾内心的家国之愁愈发浓郁,但却无处诉说】

【自从回到了宋廷后,他便没了好友,整日里只能在庭院中顾影自怜,独自回忆】

【此时,如果是正常人,都清楚,目前正是主和派占据上风的时刻】

【如果执意唱反调,必然逃不掉被贬黜的下场,再无出头之日】

【但辛弃疾不一样,他返回朝廷不是为了那一官半职,功名利禄】

【他为的是收复还在金人手中的旧山河,为的是解救处于奴役中的苦难百姓】

【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北伐失利的原因,思考对金之策】

【终于,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美芹十论》,将其呈交给宋孝宗】

【在文章中,辛弃疾鼓舞宋孝宗不要在意北伐的失败】

【认为主和派官员总是顾忌的太多,一听到用兵就为之色变,太可惜了】

【接着,他分析金国的弊端和弱点,安排宋廷之后的事宜】

【按照辛弃疾的一番策略,收复旧土,如同探囊取物】

【可惜这个时候的宋孝宗已经彻底灰心了】

【对于北伐,宋孝宗早已没了雄心壮志】

【隆兴和议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条件是很宽厚的】

【宋不用再对金称臣,而是以叔侄相称】

【每年供奉给金朝的钱币也减少到二十万】

【这些让步,让得宋孝宗与主和派十分满意】

【所以,辛弃疾此时的上书如同针一般扎眼】

【不过,宋孝宗还是明辨是非,欣赏于辛弃疾的才华】

【虽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还是给他连升几次官】

【就这样,辛弃疾一路升迁,来到建康做了通判】

【可是,这个职位乃是文官】

【辛弃疾内心很憋屈,一身的抱负得不到施展】

【就在这年秋天,他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

【他站在高处,环顾四周,愁苦不已】

【脚下的城池可是六朝古都,虎踞龙盘】

【但如今却呈现一番沉寂夕阳的哀景】

【作为一个从金国来到大宋的游子】

【即便在完颜亮南侵时辛弃疾做出了一些贡献,却还是因为身份问题被不断怀疑,始终得不到重用】

【落日的余晖洒向了江边,只剩萧瑟的身影一杯接一杯,消失在了茫茫黑夜之中】

……

宋朝

王安石看着眼前的辛弃疾,内心也是为之触动:

“原来,忧国忧民之人,在何时何地都是如明珠一般璀璨!”

……

元朝

一位破落屋中的文人嘴中咀嚼着糠咽菜,满是污垢的脸上闪烁着清澈的目光。

只见得他在一堆杂乱的书本中翻出几页纸,颤抖地拿起,嘴中念念有词: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愤慨地吼完这首辛弃疾的壮词,他哭诉一声:

“我汉人之土,如今被鞑子抢占,又有何人为此朝思暮想,为此夙夜兴叹乎?”

……

【就在此时,一丝希望出现了,宋孝宗任命陈俊卿为左相】

【次年八月,又升虞允文为右相】

【这二人都是坚决的主战派】

【不过,虞允文更为激进,陈俊卿想缓慢图之】

【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又把自己的文章献给了虞允文,希望他上书皇帝二次北伐】

【虞允文虽说也有此意,但迟迟找不到契机】

【但这个关键时刻,宋孝宗却站了出来】

【原来当时的隆兴和议,漏谈了一件事,就是受书仪式的平等】

【金国的国书,宋帝需要起立接受,而宋国的国书,金国只需要官员接受就行】

【这在宋孝宗眼中,十分降低国格】

【虞允文便凭借这个机会赴金谈判】

【谈判内容有两个,第一个是要求金国归还北方等地】

【第二个就是更改受书仪式】

【但这种对金国没有好处的要求,金国直接拒绝】

【而虞允文也对金国心中生惧,不敢言反抗之事】

【所以,辛弃疾的建议在这个时候完全泡汤】

【他的一腔热血又一次扑空了】

【不过,本着注重人才和优待人才的理念,虞允文还是把辛弃疾的文章献给了宋孝宗】

【宋孝宗看完,很是满意,随后又一次对辛弃疾职位做出了调整,让他做了主薄】

【这次调任,又是文官】

【明明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却郁郁不得】

【在闲官的位子上,他如坐针毡】

……

秦朝

嬴政见到宋廷失败的一幕,也是笑了笑:

“那个什么合约本来就是不对等的,宋孝宗还想要重新修订,岂不是痴人说梦?

弱国没有平起平坐可言,放着可以强国的人才不用,只会空费口舌,这样的国有何来路可言?”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有些怒其不争的意味:

“辛弃疾这般胸有大志之人,就该让其去发挥自己的光芒,

这样一块金子被埋没,不只是辛弃疾一人的不幸,而是一个朝代的不幸!”

……

【这年年底,范成大的《揽辔录》出版,给了辛弃疾当头一棒】

【这本书记录的是范成大从金国到宋廷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在书里,辛弃疾看到从小生活的开封城已经发生大变】

【开封宫阙壮丽,民间却残破不已】

【百姓被女真人同化,穿胡衣,剃头发】

【就连口音和习俗都和女真没有丝毫差异】

【辛弃疾很是悲伤,自己心心念念的故国,日夜怀想的旧土,再也不是曾经的模样】

【正值临安繁盛的上元佳节,可辛弃疾却高兴不起来,他像游魂一样穿梭于人群之中】

【周遭的歌舞升平于他何关,望眼欲穿之下,哪里才是真正的王土】

……

明朝

于谦双目直勾勾地看着光幕,似乎是能感受到辛弃疾此时的内心。

很快,不由得哼起那一流传许久的词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人,真的指那人么?还是已经样貌全无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