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流云散 > 第240章 相思始觉海非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渔夫德哥带着阿奴进了厨房。饭桌上摆放着两荤一素一大碗汤,一盏油灯挂在饭桌上方,摇摇晃晃,并不是很明亮。

小海很懂事地端了两碗热腾腾的米饭,递给阿爷,还有那有些拘谨的大哥哥。

“大哥哥,那个大姐姐,她怎么不会说话?她是哑巴吗?”小海不解地问道。

“小孩子吃饭就吃饭,别那么多话。”那德哥转身取了一坛酒,倒在小碗中。“小兄弟,也喝一口?”

平日滴酒不沾的阿奴竟点了点头,“多谢!小弟就陪大哥喝一口。”

那德哥给他倒了一小半碗,“喝一小口便好,明日赶集,要早起卖鱼去,可不敢多喝了,不然你阿嫂要骂人了。”他憨憨一笑,端起碗与阿奴碰了碰碗。

夜色如醴。

这渔家小院的一间偏室里,墙上挂着风灯,竹帘打下,映着莹莹灯光。木制墙壁之下挂着青色夏布帘子,帘子里安放着一硕大的浴桶,一双白璧无瑕纤细的手臂垂垂搭在浴桶边缘。水汽氤氲,那女孩儿乌黑的长发湿湿地垂在雪白的后背之上。

“姑娘,你还年轻,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有些人,有些事,一旦成为了过往,该放下时就得放下。”那卓娘手中紧握着一条洁白的巾子,专注地擦洗着她的手指,动作小心翼翼,好似正轻柔地抚平着她心口的伤痛。

卓娘目光灼灼地看着她,眼神中透出一丝心疼,她不知这姑娘到底经历了什么。一个人伤心绝望到了怎样的程度,才会变得如行尸走肉一般。那阿七静静地坐在那里,任凭卓娘擦洗着她的手指、她的身子。依然目光呆滞,神情恍惚。

那卓娘见她不为所动,便叹了口气,帮她换好干净衣裳,将人领了出来。那女孩儿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站在灯下,那德哥擎着酒碗,一双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阿七,她穿着卓娘年轻时的衣裙,眉眼之间天然一股神韵,如一朵娇花盛放在夜色之中。

阿奴见状,忙起身让座。他已喝了不少,脸色微醺,见着那女孩焕然一新的容貌形态,一张脸更红了。

“姐姐,好漂亮。”小海笑着叫起来。

卓娘将她按在条凳之上,拿起碗盛了一碗乳白色的鱼汤,放在她面前。

“姑娘你可得多吃点,太瘦了,尝尝这鱼汤,很鲜的。”卓娘笑容温婉地望着她。

阿七慢慢地喝着鱼汤,她虽仍不肯开口说话,阿奴已高兴得不知所措,他端起酒碗来,与那德哥碰了碰,高高兴兴得喝了一大碗。又斟了碗酒敬了那卓娘一碗,“小弟多谢阿嫂!”卓娘眉开眼笑地跟他喝了大半碗酒,那阿德貌似喝高了,在小海的央求之下,讲起了他在海上历险的故事。

“那天啊,我出海打鱼,好巧不巧,竟遇上仙人。”

“阿爷,世上果真有仙人吗?”小海好奇地打岔道。

“听你阿爷讲,别打断话。”卓娘怜爱地瞪了儿子一眼。

“许是仙人,许又不是呢!反正,那一老一少在海上快步追逐如履平地。你说不是仙人是谁嘛!?”那德哥的脸已如醉酒的虾,他半倚在桌上,醉眼迷离。

阿奴坐在桌前,眼波流转,那女孩儿静静地坐在灯光之下,像一朵岑寂的花。这半月以来,她始终静默着,心如死灰,哪怕仙人仙山,都不能让她心动一下。

卓娘将西边小院一间客房收拾出来,给阿七独住,阿奴与那小海同住一个屋。那渔家少年兴奋得整宿睡不着,一直问他渔村外面发生的事情。阿奴却心不在焉地应付他。

“唉,我若能到大都城里去逛逛,那就好了,听说我们家以前也住在城里,有好大的房子,前后都有大花园,家里丫环小厮多得数不过来。可是现在,我们却要躲在这小渔村里,像老鼠一样,见不得光。”那小海连连叹息道。

“你们是为了避祸才躲在这里的?”阿奴看出那德哥挑着鱼筐赶路时,步履矫健,下盘极稳,绝不会是普通渔民。那卓娘见识谈吐文雅不俗,也绝不会是普通庄妇。倒是这小海,完完全全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野小子。

“阿爷说,我们家得罪了仇家,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才搬到这避远渔村来的。”

“这里也挺好的。”阿奴淡淡地道。目光幽幽地望着桌上的灯罩里跳动的灯焰。他早厌倦了那些江湖仇怨,那些打打杀杀。

“哪里好了,除了打鱼就是卖鱼,好没意思。”小海连连叹息着。

“你都这么大了,你阿爷不让你上学么?”阿奴问道。

“上什么学?本来村里有个老夫子,但前儿病死了,我们就不用上学了。上学也超级没意思,天天念着那些之乎者也,无聊死了。”小海抱怨着。

阿奴的眼睛却越发亮起来。灯光明灭。夜已深沉,小海打起呼噜来,这孩子累了一天,早困得不行。

阿七的房间在隔壁,不知她睡得可好。

房间并不大,只一床一桌一椅一张木柜,桌上放着一盏油灯,灯光昏暗。

她躺在那灯光之中,默然流泪。

这些眼泪本该在饭桌上就流下来的,看到卓娘一家其乐融融,她便想起那开满桃花的小院,阿爷阿娘和她在小院里围炉煮茶,阿爷讲着书里的故事,阿娘做着女红针线活。阿爷的故事好似那潺潺流水,源源不断,总也讲不完。阿娘总是坐在一旁,笑盈盈地望着他,眼中满是温柔和爱意。而她呢,嘴里吃着桃酥,嘴角都是点心屑子,那模样天真可爱,仿佛世间的忧愁都与她无关。

然而,阿爷的病故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这个曾经温馨的家。一切都变了,仿佛命运的大手无情地撕裂了美好的画卷。浮世飘摇,这个家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阿娘再也不笑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哀伤和思念。她总是坐在灯下,眼神弥漫着迷茫和无助,她的内心早就失去了活着的勇气。

跳下大海的那一刹那,她瞬间就明白了阿娘临死前的心境。一切的一切都不值得留恋了,阿爷便是她的一切,连她都不能挽留住她。

阿绾既然死了,她也杀了叶寒凉为他报了仇。她的心里却毫无大仇得报的快感。她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心里只有无尽的悲哀,那拾掇不起的疼痛都化作了碎片。她心已死,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是连死都那么难。

这一夜她睡得并不好,一夜的梦,零零散散,支离破碎。她梦见傅流云跌落山崖,那么高那么深,可比她跳下海底疼多了吧!他这一生锦衣玉食,半点苦都没受过。他一定疼得受不了的。她再次陷入了那可怕的梦境,叶寒凉的身影如幽灵般浮现。他的头发散乱不堪,满身满脸都是血,那双如寒星的眼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和绝望。

他一步步逼近,每一步都带着沉重的恨意,仿佛要将她吞噬。“我待你并不薄,一颗心皆给了你,你为何如此狠心?”他的脸狰狞无比,怒火中烧。

他继续向前,将她逼迫到悬崖边缘。风吹起他的衣衫,猎猎作响,那迎风呼啸的正是他内心无以排遣的悲愤。她绝望地望着他,眼里尽是绞碎般的疼痛。

“钱塘湖畔的种种,你也全不在意了?你也全忘了吗?你不该忘了我!你不该的!”叶寒凉恶鬼一般地对她咆哮着。

她浑身颤栗,试图说着什么:“我没有忘,我不曾忘,可是……”

“你撒谎!你撒谎!你的心从不在我这里!”他绝望得大喊大叫,伸手一推,将她推下悬崖,她便如那断线的风筝无边无际地坠落着,当无尽的黑暗淹没一切的时候,她彻底体会到了那种支离破碎的痛苦。

清晨,德哥借来了牛车,将一筐死鱼一桶活鱼搬上了牛车。卓娘一面整理他的衣衫,一面絮絮地交待着什么。阿奴扶着阿七上了牛车,柔声道:“阿嫂说桃花镇上有名医,我们去瞧瞧,好不好?”她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他叹息着,知道问也白问。

那小海兴高采烈地爬上车来。“赶集去喽!赶集去喽!”那孩子吃了蜜糖似的盘腿坐在牛车一角。“阿爷,阿娘想吃百果斋的桃酥饼,我们买些罢!”

“好,卖掉这些鱼,就去百果斋买两盒桃酥你吃。”德哥呵呵笑道,扬起鞭子,暴喝一声,清脆嘹亮,响彻云霄。

阿奴端坐在车上,目光灼灼地望着眼前那道宽阔的背影。阿七靠在车壁之上,摇晃之间,发丝飞扬。清晨,阳光透过淡淡的薄雾,如利剑般雪亮,洒在她山水般的眉眼之间。那阳光明丽雪亮,仿佛水晶般璀璨刺目,熠熠生辉。她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那淡淡的温暖,如轻柔的抚摸,穿过细细的暖风,落在她的脸上,像母亲的手轻轻抚过,温暖而舒适;落在她的手背之上,仿佛春芽吐绿好似蓓蕾绽放芬芳。

村口那株桃花,在这灿烂的朝阳之下竟开得如此明艳动人。粉色的花瓣挂满了枝头,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像是在跳舞,又像是在欢呼。那娇艳的花朵,散发着阵阵芬芳,让人陶醉。枝头的每一朵花都在向她微笑,告诉她春天有多美好,告诉她活着便是希望。桃花树下一群孩子在折桃枝玩儿,桃花戴在小女孩儿头上,煞是好看。她看着那桃花,眼里竟然有了光。

那阿奴嘴角微扬,轻轻拍了小海的肩,指了指身边的女孩儿,微微一笑,竟纵身跃起,快步流星朝那桃花树飞驰而去。只一眨眼间他便折了一捧桃花落在车上。

“大哥哥,你好厉害呀!你那一下,刷的就飞过去又飞回来了。那是什么功夫?”小海艳羡不已,两眼放光。

阿奴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没什么,那是一种轻功,叫流星飒。”他眼中透出一丝漫不经心的流光,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桃花拾起,手指灵巧地舞动着,将那桃花枝编织成一顶绝美的花冠。

那德哥摇着鞭子的手,在空中定了定。

阿奴小心翼翼地将那桃花花冠轻轻地戴在她的头上,眼神清澈且温柔,那目光扫在她脸上,好似春风轻拂着花朵。“太阳大了,戴着没那么热。”他柔声说道,将剩下的花枝放在她手中。

阳光下,美人如桃花般娇艳动人,朝颜如火如荼。她那蝶翅般的眼睫在花枝投下的阴影中微微颤动。

风轻轻吹过,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如雪花般轻盈。她的发丝也随风飘动,与花瓣交织在一起,如梦如幻。阿奴伸出手,接住一瓣落花。

“姐姐,你好漂亮。”小海忍不住赞叹道。

桃花镇规模不大,宛如一位恬静的女子,静静地依偎在山水之间。早晨,晨曦微露,人烟稀少。街道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宛如轻纱一般,将整个小镇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此时的桃花镇还未完全苏醒,只有少数早起的人在街头巷尾忙碌着。在西街的鱼市,渔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熟练地将捕获的鱼儿分拣、摆放,鱼市上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这些新鲜的鱼儿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德哥将鱼筐卸下来,望着小海漫声道:“小海,你驾车送阿七姑娘去东街医馆,那坐馆的老头脾气古怪得很。你们说话言语的小心一些。”

小海娴熟地赶着牛车,往东街而去。他将牛车停在医馆院墙外,“姐姐,我在这等你。”那医馆门外楣上悬着一块大匾,匾上写着“回春堂”三个硕大的隶书。

医馆的大门紧闭,阿奴敲了半天门,才得一个扎着双鬟的小僮来开门。

“先生昨日出门会友,还未回来,你们请回吧!且不知他老人家哪天回来呢!”那六七岁的小僮脆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