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我就是要做皇帝 > 第161章 抓捕淳于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承禅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关中。

正在朝着洛川县靠近的车队,拉着布匹和粮食,速度不仅不见缓慢,反而越来越快。

颠簸的车驾,让看书的郁久闾·弘文忍着头疼放下书不去看。

实在是太累了。

“老师,咱们为什么跟贼一样逃出长安?明明我们是柔然使者。”

听到这话,淳于覃从假寐中醒来,睁开双眸长叹说:“一种不好的预感。长安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炉,这群人不知所谓的操纵物价,抬高了铜子和银子的比率,短短几日时间,我们看到的长安百姓都在交谈今日的铜子是多少比银子,每日铜子价格都在上涨,这种变化,绝对会引起真正控制长安的屠夫太子不满。”

“那这跟我们跑有什么关系?屠夫太子又不在长安。”

“就是不在长安,才有关系。”淳于覃摇头说道,“屠夫太子虽然不要脸,但大国对待小国多少会有仁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屠夫太子还是会遵守的。可是现在真正把持长安政务的叫做陈虬,虽然是屠夫太子的亲卫,可是他本人却是一个在阴山战役活下来的人。”

阴山战役……

郁久闾弘文想到了这个历史事件。

阴山战役为应昭正面突袭王帐成功,杀到燕然山后因为后方粮食被关东世家切断,无法尽全功而被迫撤退的时间点。

那个时候关东为了趁机弄死应昭,于是向战败的郁久闾阿那瓌提供情报,曝光了应昭撤退的路线。

以至于柔然举全国之力发动了一场合围,准备在阴山脚弄死应昭。

那一战应昭手头的兵马基本打掉了七成。

因为转进的方向失误和后勤运送的失误,差点把自己坑死在里头。

直到刘裕带兵驰援,这才一举将柔然坑杀无数。

之后应昭停止退兵,转而利用已经形成的优势,整编奴儿军,开始清缴漠南草场,彻底将柔然人赶出了漠南,只能呆在北海一带放牧。

总之,阴山战役对于柔然和汤国而言,都是决定性的征战。

也是一场惨烈的战役。

少年军因为这件事情损失得再也没有了建制。

甚至可以说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的淳于覃,也就清楚长安不能多留,拿到了好处就跑。

否则拿不准某人会不会趁机报复。

毕竟应昭可不在长安。

到时候随便给他们这些使者扣一个奸细的帽子,就足够了。

这就是为什么萧道成让他们赶紧走,淳于覃会选择离开的原因。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昭军队对于汉奸的处理办法,还是很凌厉的,甚至可以说残酷。

阴山一战结束之后,收集到了讯息的应昭,带兵冲进了安阳,将泄漏了他军事信息的安阳卫氏举族斩杀,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一个活下来的。

关东世家苦苦哀求都拦不住。

老实说,应昭这么做是很爽,但也彻底让他被打上了危险的标签。

对内尚且如此残暴,那群世家又有几个没有参与进来的?

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之下,最终开始搬弄大义,挑拨是非,并且进一步形成了对抗。

应昭多年的隐忍和小心,就这么一点点走上了不归路。

然后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他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最终被怕死的应玄和世家联手,想要关在长安内找机会弄死算了。

但谁也没想到,三年抗争,应昭反而压着两大世家,生生将关中变成他的形状。

政斗能力应昭多少还是有的,就是酷烈的手段和“我就是正确”的傲慢,让他跟朝官虫豸们彻底脱离了关系。

世家们,尤其是关东世家们,为了想办法“纠正”太子,尽可能减少江南世家和关陇世家借助“大义”的名头,以嫡长继承制的政治正确进而征讨他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才开始了熬鹰的计划。

可没人算得到。

应昭被这么一熬,直接一推二五六,老子管你熬个屁,我就是要跟你好好讲道理!

直到现在,应昭的思维定式,还是后世那一套。

古人讲究讲话要斟酌,因为你每一句话,都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纯粹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利,信息交流不流畅,你不好好的斟酌讲话,万一对方理解错误,可就无法挽回灾难了。

看过老三国演义的都能看得出来,比如连环计那一幕,王允刺激吕布的画面,每一步每一句都在拿捏和斟酌,用最好的话语来刺激敌人。

这就是为何孟子说:人无信不立的缘故。

因为信息差的关系,你要是不讲信用,只要一次失约,别人下一次见到你可就很难再相信你的话了。

而应昭生活在信息交流频繁的时代,需要见到的东西太多,各种花言巧语无数,管你说多少,我就先用我的思维想问题。比如他“以利为先”的战争理念的想法,就是很典型的受到了各种文明交流而冲击出来的想法。

管你是谁,你找我,对我有利还是对你有利。

你说这话,是你有利还是我有利?

如此,应昭分析事情的时候,总能规避很多话语影响,先从实际出发,找到所有矛盾核心的利害关系,然后从中下手,往往就是一个巴掌拍下来,愣是拍死了一堆的蚊子。

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为何受到应昭影响的很多人,开始渐渐变得锐利起来。

比如陈虬,他能为了大局让步,归根结底是他的愿望驱动了他这么做。

这么做对他有利,不管是梦想憧憬的美好世界,还是融合了天下大同,士不可不弘毅,达则兼济天下等等儒家积极入世的思维方式,都让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区区一点小小的损失算什么?

至于天下大同……

应昭其实做序的时候曾经写这样的话:取其上则得中,取其中则得其下,取其下者,必败无疑。故此,妥协是不可能妥协的,要干就干彻底。

然后这句话就让元德先生给删掉了,因为太白话了。

当然这话来自《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当然《论语》、《易经》也有相关内容。

事实上古人早就总结了很多内容,可惜后世人渐渐都忘记,总觉得平等不可能实现,但你不往崇高理想喊,只会越来越低下。

人类之所以前进,就是不安于现状。

抱残守缺,一味觉得那至高的理想不可能,那还有什么未来?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求,追求、树立。

因此现在回到柔然出逃的画面,大底就是淳于覃内心有一种不安,感觉应昭影响到的人,大多都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瀚勇气。哪怕骂名都无所谓。

因此他担心长安纷乱,他会被趁机弄死。

至于郁久闾弘文则不用的担心,终究是柔然可汗的儿子,弄死了他九镇那边的压力会更大,就大局而言,郁久闾弘文可有可无,可是淳于覃这个汉奸……

留不得!

不管是萧道成、长孙道生乃至崔淼他们都有这种决心。

因为柔然太强,损害各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柔然可以存在,但只能沦为提款机,就是最契合关东利益的存在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萧道成能和陈虬搭上手,陈虬也乐于出手襄助的缘故。

人都在向前走。

落后,会被抛弃的。

淳于覃的车队被洛川拦下来了。

一个独臂男人骑着马,顶着五月的微雨,嘴角噙着笑看着走下马车的淳于覃。

看到他,淳于覃内心惊恐但很快平静了下来。

“淳于覃,青州曲阜人氏,为曲阜淳于氏世家,正八品。

师从丞相崔淼之弟,原曲阜县令崔垚,于华泰二年入太学,华泰四年丧父守孝,同年接掌家中财务,华泰五年北上草原买卖。

景安元年二月入柔然王帐充任顾问。

景安元年八月,助柔然可汗编练鹰扬府,并且正式任职柔然柱国一职。

景安二年,柔然西征回归,是你开始提议掠夺汉家边民,以开始修筑城墙。

景安三年,你变本加厉,朝契丹、库莫奚、六镇驻地发起进攻,屡次善起边衅。

以上种种,是否是你淳于覃所为?”

“这位将军,我们是柔然使者……”郁久闾弘文想要上前,结果被士兵按在地上:“别动!”

“我……”

郁久闾弘文傻眼了,结果弓弩和刀剑都对准了他们,瞬间让整个柔然使者团都吓到了。

“是我。”淳于覃昂首挺胸,目光中带着不屑,“不过你凭什么杀我?我们可是柔然使者,杀了我,长安不怕出事?”

“要杀你的自然不止我,还有萧道成以及崔淼跟李天赐。虽然这几个一个心思深沉,另外两个就是虫豸,但大义面前,他们还是拎得清的。你们没有得到照会,私自出逃,将粮食、铁锭、布匹等军事物资北运,已经触犯了走私之罪。”

陈虬平静的说:“你的籍贯还在汤国,并未变更国籍或者选择离开,因此你还得加上间谍罪、叛国等罪。要杀你,完全不用管你是不是柔然使者,首先你是个汤人。”

“你!”淳于覃脸色骤变。

“行了,既然你承认,那就不废话,全部收缴,押回长安,然后在皇城脚公审,邀请崔淼他们观看。既然要拿汉奸,那就要正大光明!

郁久闾弘文是吧?一起去看,等公审结束,我会给你新币,物资自己在北疆买,关中的物资都不够用,还想走私?带走!”

陈虬又不傻,萧道成借刀杀人,那就借。

但怎么借,我说的算。

“对了,回头把大字报贴出来,标题也改改:震惊!腐朽堕落的世家,竟然全是汉奸!这究竟是道德沦丧还是社会的扭曲?世家、汉奸、扭曲这几个词大起来,多贴几百封在人流多的街巷。”

“还有还有,再写上:关东世家人均汉奸,不当人子,不配为官,应该换有能之人为官。”

“最后……嗯,就让人写一封采访录,就叫《我关东世家淳于覃为何不跟汤国朝堂虫豸同朝为官采访实录》。”

陈虬也没避开其他人,而是学着应昭在东宫内吐槽人的语气,愣是用大白话弄出了一堆的内容。

听得淳于覃都愣住了。

他此时竟然少了几分面对死亡的悲哀,反而更多了几分对关东世家挨骂的幸灾乐祸。

遇到这种蛮不讲理的对手,只怕整个关东世家都要爪麻吧!

“哈哈哈!好!挺好!我给你们爆点猛料怎么样?比如,曲阜孔家的事情?他们也是世家,你也得打倒他们。”淳于覃笑了起来,站在囚车里却有了谈笑风生的想法。

“这个好,正好将孔家那群人跟孔仲尼分开,后代如此虫豸,也配污浊了先贤的名头?”

陈虬并无所谓,因为应昭本人对先贤的态度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往圣都往生了,后人不好好的传承发展绝学,那还要后人做什么?

想要吃老本?

这个年代孔子还没彻底成为不可谈的绝对权威,后代犯蠢一样会被骂。

比如孔融,虽然后人都说孔融让梨,但他却在成年后这样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意思:亲爹可孝敬?当时他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欲望罢了;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的容器,东西出来了,跟那个容器还有什么关系呢?

听听,人话吗?

一样的道理。

而且伴随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崛起,儒家其实并不算强势,在汤国被揪着骂还少吗?

就连应昭喊“天下大同”的《礼记》,也不是成书在春秋战国,而是出自西汉《小戴礼记》,着作人为戴圣,这就是为往生继绝学的典范。

所以陈虬并不会对孔家的黑历史闭口不谈,反正孔家也算世家,黑肯定是要黑的。

在治学上,陈虬其实更倾向本质,而不是跟先贤契合。

应昭早期的《大同书》,开口必谈先贤,目的也是为了市场,尽可能拉到人头。

但他现在也变了。

好处自然不言而喻,但坏处就是后人评价他为:“派系分裂之罪由世祖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