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穿越悲惨生活之得过且过 > 第221章 种植、养殖全面开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种植、养殖全面开花

对于我掏钱给和村村民补偿这事,老太太是一万个不满意:“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那可是四十两啊?白白就给了别人,那地可是衙门给咱们的,为啥还给他们银钱?”

“娘,都不容易,庄稼人何必为难庄稼人?将心比心,要是咱家的田地平白被夺了去,你可愿意?”

“那怎么成,我找他拼命。那可是咱乡下人的命根子啊。”

“娘,一两银子一亩,咱们还得了上千斤麦子,以后也不用交赋税,这事,怎么看都是咱家赚了。”

老爷子点头:“还真是捡了个大便宜。我觉得老二媳妇做得对,咱百姓种点粮食不容易。”

里正也说:“这事要是不和解,就怕他们下黑手,一把火点了,或是去偷,去搞破坏,还能黑天白日地守着。”

也是,虽然这场风波化解了,但为了避免再起波澜,或是出什么幺蛾子,那四十亩地最好圈个围墙。之后还要种棉花,那可是个稀罕物,不遮掩一下,肯定会遭人惦记的。

于是便对围观的赵家庄的村民说:“今天多谢各位乡亲前来帮忙,为了答谢各位,我准备招批人手圈一天围墙,工钱按30文算,不忙的就去找里正和族长报名。”

“二栓媳妇,真是客气,族长家有事,我们不应该过来吗?”

“一天活,也耽误不了什么,族长,我家男人肯定去。”

好家伙,一会功夫,几乎过来的人家都报了名。

还有那婶子说:“不给钱,像那新庄营的记工分也行,咱一个赵家庄的不比那些个外人关系近吗?”

老太太接话道:“可不是,只不过那边欠着工呢,等他们还完,肯定先紧着咱赵家庄的人。”

“理解理解,好不容易有个机会,那我就让我那男人和大儿子明天都去。”

趁人们都围在里正和老爷子那儿,我又让田征几个帮着将李叔他们都送回去,毕竟有残缺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在众人面前露面。

“李叔,害你们过来一趟,真不好意思。”

“事情因我们而起,应该过来看看,况且,也没帮上什么忙。”

前来做工的人多,一天时间,就将四十亩地围得严严实实。只留了一个门进出,顺带加了两天,又在门口附近盖了三间房,这下一人拿到了90文,再在路上遇见了跟之前的态度果然不一样。

工程快完工后,老爷子问:“老二媳妇,那些空地你是怎么打算的?”

“我准备种10亩棉花,3亩辣椒,2亩红薯。辣椒苗都快育好了,直接移栽就行。棉花我不会种,得请教李叔他们。”

“行,那我让老大他们先把地耕好,老二就给李老哥他们搭把手。”

我对种棉花不太了解,不过听李叔讲,也得晒种、浸种、开沟、浇水、点籽、踩实、覆土的,好像跟我种辣椒差不多。

有二栓这个帮工,我完全当起了甩手掌柜,一点也没插手。

15亩地实在忙不过来,主要是李叔他们不能当正常劳力,索性又叫来新庄营的人来帮忙,反正他们的工分还没还完。

辣椒苗移栽的时候,赵家庄的村民有不少过来买苗的,前两天刚给他们发了工钱,即便家里不富裕的也舍得买上几棵。

也有人说着酸溜溜的话:“还没捂热乎呢,又给你了。”

“钱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你放在家里,它也不会给你下个崽出来。”

“怎么二栓媳妇说话就这么有道理呢?一琢磨,还真是这回事。”欢欢喜喜地拿着辣椒苗走了。

后院空下来后,我又指挥着田征他们开始种蔬菜,大人们都忙,只能使唤这帮孩子了。

春天的田野上,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养殖场那边也没闲着,除了孵小鸡、孵小鸭外,又从别村抓了一窝小猪仔,足足有六只。

那边留了五只,给了老太太一只,乐得直夸:“就说你娘家会维人,买个猪仔都想着咱家。”又扭头数落老四媳妇:“瞧瞧你那个娘家,光指着你往回捞了,看看你娘上回来办得那叫什么事?”

说的老四媳妇头都抬不起来,今年也不热衷给娘家要辣椒苗了。

现在家里有4头牛,5匹马,这些马还都是于差爷送的呢,都配有车厢。一辆赵顺每天送货用,两辆给李叔他们用,出门坐车方便些。一辆给了里正,可把他激动的不行:“二栓媳妇,这怎么能要呢?这可值不少钱呢?”

“叔,你经常去镇上,有辆马车方便,咱是亲戚,有什么不能要的?就当是分给小花妹妹的。”

里正不好意思地收下,从此之后跟老赵家的关系更亲密了,对小花那是全家捧在手心上。

剩下的一匹马去镇上卖了,换了两头牛回来,毕竟在农村,牛比马可实用多了。

这下子,6头牛一字排开,齐头并进,虽然比不上机械化,起码节省了不少人力。

养殖场现在有4排房子,一排养鸡鸭,一排养猪、一排养牛,一排养兔子和羊,满满当当。老太太虽然羡慕但也替我们发愁:“这一年得吃多少粮食啊?”

幸好现在地多,山坡上也大肆种植了山药,这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光靠娘家那边的几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于是田征和阿一他们下午就去帮忙做事。

草料大部分靠收,一文钱三背篓,河湾村那些不能下地的,就往养殖场送,一天也能挣个几文。

老太太抱怨道:“家里这么多人呢,何必便宜了外人?”

“娘,咱家可没一个闲着的,再说那么多活计,累死也干不完?不如分出去,花小钱,挣大钱,不能光咱家吃肉,也得给别人喝口汤啊?省得遭人妒忌。”

老爷子附和道:“我觉得老二家的说得对,都是一个村的,不能咱家吃白面,别人家还饿着肚子吧?”还夸我识大体。

我哪是识大体啊,只是明白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提升整体的实力,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