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禹十四年春,料峭寒意尚未褪尽,暖煦的东风却已迫不及待地穿梭在街巷闾里之间,裹挟着一则石破天惊的喜讯,如春日惊雷,刹那间震醒了这片饱经战乱的山河大地。

“大捷!战神四皇子生擒废太子,平定战乱啦!”

当信使的骏马长嘶,踏起滚滚烟尘远去,所到之处,沉睡的万物渐渐苏醒。刹那间,原本面容愁苦的百姓仿若被施了定身咒,旋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消息如同星火燎原,转瞬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连村口老榆树上的鸦巢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惊得簌簌发抖,巢中寒鸦惊飞,呱呱乱叫。

“听说没有,战神将废太子的余孽赶得远远的,这辈子也休想再翻起什么风浪。”

里正喜极而泣,仰天高呼:“老天开眼,终于不再打仗了。”

老太太颤抖着手:“太好了,终于熬出来了,三妮,安排人再蒸一锅窝头,中午一人多发一个。”

三妮抱着襁褓中的儿子笑着应声:“好嘞,娘。”

河湾村远离战场,可也吃透了战乱的苦,这里仿佛都能闻到刺鼻的硝烟气,更别说那身处漩涡里的苍生,想来已是满目疮痍,白骨累累。不管什么时候,受苦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百姓,真希望这天下能一直太平,战乱永绝!

当许久未曾有过的陌生车队出现时,大家都不再紧张,反而还挺开心。只是那骑马的个个都身材魁梧,不苟言笑,让人望而生畏,众人这才熄灭了上前打听消息的心思。

巡逻队中有人认出了之前来过的于大人,便赶紧恭敬地将一行人往村里引。

当看到那张熟悉的脸,我还觉得不可思议:这老人家不应该急着回京复命吗,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了?虽满心疑问,可不好明说,只能打着哈哈:“真是稀客,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于大人微微拱手,压低声音回道:“主子路过此处,正好歇一下脚。”

我心里“咯噔”一下,敢情这马车里还有尊大佛?怪不得半天不露面。

我赶忙挥挥手,让周围的乡亲们都散了去,又屏退左右,只留下我和相公俩人。幸亏里正和老爷子现在忙的脚不沾地,还没赶过来,否则还不知道会激动成什么样?

带着二栓,恭恭敬敬地走到马车前,屈膝跪地:“爷一路辛苦了,可否赏脸用些饭食?”

这是我第三次见到这尊大神,还是那么姿貌端华,只见他头戴发冠,一袭黑色大氅,当真贵不可言,高不可攀。虽只是匆匆一瞥,但瞧着面色有些发白,我暗想,不会是受伤了吧?

他并未言语,只冲我夫妻二人轻点了下头。我会意,忙不迭起身,将人请进客厅,又亲自沏了茶水,端至贵客面前。

他轻轻抬手示意,于大人便带着二栓退了出去,只留下我一人说话。

“余娘子,”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威严,“战事能赢,可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呢。”

我装做受宠若惊,忙摆手道:“真是折煞我了,这话从何说起?”

“听闻那挂面是你研制的,咱北方的将士吃不惯那南方的饭食,你这挂面可出了不少力。”

我赶紧扑通跪地表忠心:“这功劳我可不敢领,我只是卖了个方子。前方的将士们才是厉害呢,浴血奋战。要不是你们流血牺牲、保家卫国,打了胜仗、平了战乱,哪有我们百姓的安稳日子。我对您的敬仰犹如那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好了,不要拍马屁了,起来吧。”他又继续说:“这次我来主要是想看看你那土豆棉花种的怎么样了?能否大肆推广?

我暗暗松了口气,只要还有利用价值就好,随时掉脑袋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压力山大啊,还是认清现实,识时务得好,赶忙应道:“去年收成还不错,我这就让相公取些来。”连同种植手册,一并呈了上去。

他一边翻看,一边不住点头:“做的不错,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我赶紧谦虚道:“没辜负您的信任就好。都是大家的心血,不敢居功。”

他像是心情不错,终于缓和了语气:“需在贵地讨扰几日,麻烦了。”

“荣幸之至,那我下去准备。”

言多必失,面对这尊大佛,只能伏低做小,主动配合,这该死的等级和身份,即便有天大的本事又如何?这世道,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不容易啊。我深知,到现在还能一直安稳,就是懂深浅、知进退、态度好的缘故,否则,随便一个罪名,就能要了命,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这该死的阶级鸿沟啊!

将二楼整个一层让出来给各位贵客住,每天还好吃好喝招待着,里正和老爷子俩人那是连面都见不到,好不容易熬了三日,终将这尊大神给送走了。看着车队驶离村子,扬起一路尘土,我这心口一直悬着的大石头才落了地。

里正小心问道:“是个大人物?怎么我们都没资格拜见?”

“护送土豆良种进京的,自然来头不小。”

“京里的?怪不得。”

没必要将那位爷的真实身份告诉他,省得惶惶不可终日,再说,又不会再相见了。

六月,四皇子继位,改国号大顺,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免除三年赋税。自此天下稳定,过往阴霾全然驱散。在大顺帝的带领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推广高产、改良技术,为之后的太平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一道圣旨竟颁到了村里。刘县令陪着天使官,浩大的阵仗瞬间引得全镇轰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余氏曼娘,温婉贤良,心怀大义,特封安人,以彰其德……”

一大堆之乎者也,长篇大论听得我一头雾水,迷迷糊糊中只捕捉到关键几句,原来是找了个曾救过落难老王爷的由头,被封了安人,还赐下一块写有“义行昭彰”的匾额。

“余安人,接旨吧。”

这就完了?怎么没有赏赐些什么金银财宝、良田万顷之类,只给个名号和匾额,这也太不实惠了吧。

我偷偷问刘大人:“县令大人,这安人是几品啊?”

他笑着打趣:“反正比我这县令品阶大。”

我本来还想问问有什么权利没有,但看他意味深长的目光,我只张了张嘴,到底没有问出声来。

好不容易送走天使官,刘县令却又折返回来,递过一张文书:“余安人啊,您也知晓,刚打完仗,国库空虚,朝廷如今只能先给您这么个名号。不过圣上有授意,只要是您名下的铺子田产,往后十年赋税全免,这可是莫大的恩赐啊,文书您收好,衙门也有备案的。”他顿了顿,又说道:“托您的福,我也接到调任,要回京城任职了,明日便启程,后会有期。”

“恭喜大人高升,日后孩子们若进京求学,还麻烦您照拂一二。”

“应该的。对了内子害喜厉害,想要些果酱,不知安人可还有存货?”

“夫人有喜了?大人真是双喜临门啊。”我赶紧遮掩着从空间里拿出3瓶,“这果酱冲水能喝上好一阵子,足够您和夫人平安抵达京城了。愿大人与夫人一路顺遂。”

望着刘县令远去的马车,我心中泛起一阵怅惘。这刘大人不但风姿绰约,也是一个大大的好官,还真让人舍不得。也不知道,下一任会是个何种模样?不管他,反正我现在也是有品阶的,应该也会被高看几眼吧,唉,只要不被针对就行。

由于被朝廷封了安人,大家虽不懂究竟是多大的官儿,但无疑成了全村的荣耀,恨不得见面时当菩萨一样跪拜。老太太更是嘚瑟得不行,在恭维声中彻底放飞了自我:“三妮,杀几只鸡,中午添肉吃。”

老四媳妇牵着正学走路的二儿子主动帮忙:“走,咱去帮着抓鸡去。”

唉,看看,一个虚名而已,就都被迷花了眼,又不当吃不当喝,还不如给点真金白银划算。免除赋税的事,我谁也没提,免得他们再生什么妄念,招来祸端。

将二哥面馆对面的铺子买下来,做个对外经销招牌店的门面。免10年赋税啊,真想开他一条街,可树大招风,还得徐徐图之。

国泰则民安,大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村里的商业街也建成了,外地的客商络绎不绝,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后来带动了全镇,扩大生产、改良技术,生产的农产品畅销到了全国各地。一个人出挑容易被觊觎,我就不信,大家一起致富还能成为众矢之的?

多年以后,每当我回首往昔,都感慨万分。庆幸自己穿越到一个普通的小农村,更庆幸做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决定。水涨船高,正是有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努力和付出,才让我后半生过得衣食无忧、幸福安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故事还在继续,很多年后,余曼娘这个名字已被岁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亲手缔造的这份安宁与富足,将如永不熄灭的火种,在河湾村代代相传。

至于空间,即便后来又生了个女儿再扩大了些,但也没有开发出别的什么功能,也只是作为最低等的储物空间使用罢了,即便这样,我也很知足。(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