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近家里隔三差五就吃一顿捞汁小海鲜、清蒸大螃蟹或者香辣蟹,至于生腌,孟晓曼怕有寄生虫没敢多吃,就吃了两次,还是将螃蟹、海虾,放到空间里“净化”后,又用白酒腌制两个小时,才入口。

除了怕寄生虫,还有一个原因是做这玩意费白酒。

给吴桂花开了一副调理妇科炎症的方子后,孟晓曼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吴桂花又来找她说这事。

孟晓曼以为她要说方子没用,没想到她是问能不能帮其他人也看一看。

原来,军属这些妇女中大多数人都有这方面的困扰,一来卫生意识薄弱,一年到头也置办不了两套衣裳,更别说经常换洗了,许多人家怕衣服坏,都不舍得经常洗。而妇女又是家里最省的那个,扯了点布,要么紧着男人,要么紧着孩子,就连月事带填充的都是草木灰。二来,许多人不避孕不停的生孩子,连月子都没坐好,更别说小产之类的了。这种隐秘的事情,她们也不好去看医生,只能默默忍着。

见孟晓曼答应,吴桂花第二天便带了四个妇女过来,这些人都是军属,年龄三十到四十的都有,全都生过孩子。孟晓曼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开了处方。

开完方子,几人问多少钱,孟晓曼说她只是开个方子,药材还要她们自己去买,所以不用给诊费。

这几个军嫂穿的衣服都磨得发白了,手肘、膝盖上都落着补丁,孟晓曼并不愿赚她们的钱,况且她们买药材还要花钱。

孟晓曼没要诊费,但这些军嫂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她喜欢吃海鲜,经常去赶海,第二天,几人提着几桶海蟹、海虾还有海蛎子等东西送到了孟晓曼家。

“你心底好,给俺们治病,但俺们也不能让你白忙活,这是今早去赶海抓的,你留着吃。”

这些嫂子挑的都是个大肉肥的海鲜,孟晓曼忙活一上午才把这些处理干净。能晒的晒了,不适合晒的便存到了空间里。

除了赶海能捡到的基本都是螃蟹、蛏子、海蛎子之类的,要想吃海鱼还是要到集市上去买。孟晓曼今天去给人送做好的衣裳,见到有新鲜的鲷鱼便买了两条。鲷鱼当地人都叫红加吉,全身赤红,颜色很艳丽,除了好看它的味道也味道也非常鲜美,肉质细嫩,在海鱼里面都是数一数二的。

顶尖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手法,清蒸加吉鱼是最简单美味的做法。

除了清蒸,还有清炖、红烧、香煎等做法,口味不同,但都非常鲜美。

海边的人常说“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说得就是鱼类比其他东西更好吃有营养。

除了红加吉,孟晓曼还会买些鲳鱼、黄鱼、比目鱼、秋刀鱼等来吃,有时候碰到带鱼和海鳗,也会买两条。孟晓曼手艺好,做法多,就连萧向东原本不怎么爱吃鱼的,都喜欢上了海鱼的鲜美。

其实,这只是后世常见的几种做法,那些海鲜酒楼的精致做法,她是一点不会。

要知道,像野生的红加吉这些珍贵的野生海鱼,在后世不仅价格贵,而且很难吃到。要不是不方便操作,她都想在空间里屯点了。

卖渔获的吴大嫂知道孟晓曼喜欢吃鱼,每次得了什么好东西,都要给她留一份,还问她喜欢吃什么,只要他们当家的能抓到的,尽管提。“对了今天的鲅鱼很不错,你要来两条吗?”

想到好久没吃鲅鱼饺子了,孟晓曼便买了五斤,她记得张长驰喜欢吃,到时候喊他过来吃晚饭,听说鲅鱼有营养,对孕妇和胎儿比较好,到时候也给顾梦洁送点去。

孟晓曼走的时候,正好碰上吴大嫂的丈夫过来帮忙,孟晓曼这才知道她丈夫就是和她们一起出海的陈船长。

“孟同志,是你,原来你就是那个喜欢吃鱼的内地小姑娘啊。”陈船长笑道,说着,拿旱莲叶包了一包的扇贝塞到了孟晓曼的篮子里,“谢谢你常常照顾我们摊子,这点拿去煲汤喝。”

他们打渔也不容易,孟晓曼不愿收,但陈船长很坚持,孟晓曼只好收下。

晚上做了鲅鱼馅饺子,给顾梦洁送了一盘子,剩下的三人都吃光了。吃饭的时候,孟晓曼才知道明天萧向东他们要出海执行任务。

“怎么不早说?”这段时间都是近海的日常巡逻和训练,孟晓曼都忘了他还要出任务这事。

“我们也是今天才知道。”

“去几天?危险吗?什么时候回来?”

“不确定。”

知道需要保密,孟晓曼也不再多问,饭后给他收拾行李。

萧向东拉住了她收拾行李的手,“晓曼,不用带这么多,用不上。”

“行,”孟晓曼将里面的衣服和用品拿出了大半,“但这两瓶丸药你带着,以防万一。”

急效救心丸和十全大补丸,孟晓曼各给他装了两粒。

“不用,你这东西珍贵,是你爸爸的遗物,没剩多少了,要留到万不得已再用。我出任务不是一次两次,不能每次都拿这些。”萧向东说什么也不愿带。

“那这些参片你带着。”孟晓曼挖了一株空间里的百年人参,空间收取了七成,剩下的都在这里了。

好在空间收取的时候是成品,不然她一时半会还真没法炮制。

“参片我拿一半就行,剩下的你留着。”这参片一看就年岁不少,估计也是她爸爸留下来的。

萧向东走后,孟晓曼去了趟璐市,找到了红枫林那片黑市。

怕引人注意,孟晓曼并不多卖,在一个地方卖三四十斤,便换一个地方。而且她还从这儿的人口中打探到了璐市的其他黑市,也去那儿各卖了两次,白面、大米换着卖。

因为量小,忙活了一天,孟晓曼才赚了不到三百块钱。不过她也不打算再接着卖了,一下子出太多,容易引人注意。而且,萧向东月月有津贴,两人的钱也够花了。

至于以后市场放开了的本钱,她并不担心,一块金砖,便足够她拿来当本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