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出办公区,萧向东就掏出信件看了起来。晓曼上着学,带着孩子,还打算开裁缝店挣钱在海市买房子,那他作为一个男人,更加要努力给她们好生活。

暂时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晓曼应该会理解的。想通后,萧向东的脚步快起来,心里暗下决心,“洋房别墅”,他一定会让她住上的。

最近孟晓曼很忙,忙得连萧向东都很少有时间想起。她给李思齐改的衣裳收到了不少好评,又有几个女学生找过来,让她帮忙改衣裳。

“我跟她们说一件一块钱!”李思齐低声跟孟晓曼说,她们问她改衣服多少钱的时候,她愣了一下,晓曼没问她要钱,但她又不好直说,不然,免费改衣服岂不是白费工,于是她随口说了个价格。没想到,这些人,竟然答应了!

“我有没有说少啊?”李思齐不安的看着孟晓曼。

孟晓曼嘴唇微勾,“没有,你说的价钱很可以!”

李思齐松了口气,“那就好,对了,这是我的手工费。”,说着掏出一块钱给孟晓曼。

孟晓曼推开,没收,“这还是多亏了你给我宣传,才有人找我来改衣服,你的这件衣服不收钱,免费!”

“这,这怎么好意思啊,哪能让你白忙活?”

孟晓曼摇摇头,“不止这件,以后你改衣服全都免费。”李思齐长得漂亮,身材也好,穿的衣服也不错,特别是她性格开朗,善交际,不仅加入了学校的社团,还经常参加外校的联谊活动,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活广告。

“这么好!那我可不能白占便宜,一定给你多拉些人过来。”

孟晓曼的小裁缝铺就低调的开张了。除了学校那边,周大娘那边也帮她宣传了不少。

给的钱不少,活也不重,每天管饭的一顿,伙食也好,而且,主家又好相处,周大娘干得很开心。而且,她亲自见过孟晓曼的手艺,比弄堂里的老裁缝手还要巧。

弄堂里的顾客除了改衣服,还有来做衣服的,孟晓曼根据情况进行收费,她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开的价格比弄堂裁缝的要贵两三成。

那些只想做件能穿的衣服的,并不是她的目标客户,那些愿意多出些钱,只为把衣服做得更好看,更显身材的顾客,才是她的目标顾客。

住在吴奶奶家她不收房租,孟晓曼已经很过意不去了,但在这儿开了个小裁缝铺,无论如何都要给她房租。

“这房子被之前的人折腾的只剩个空架子了,你能用就用,不用给钱。”孟晓曼住这儿,给她带来了久违的温暖和天伦之乐,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孟晓曼坚持,“你要是不收钱,那我就去其他地方找铺面了。”

吴奶奶知道她的性子,便答应了,但一个月只愿意收十块钱。

“太少了。”孟晓曼说。

吴奶奶摇头,“不少了,这家里吃的用的,还有院里种的小菜,哪样不都是你弄得,我个老太婆天天跟着白吃白用,你若是再计算,那我也要给你钱!”

于是孟晓曼的小裁缝店,就在吴奶奶小洋房一楼的一间偏房落了脚,这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房间,在之后的两年为她攒下了第一桶金。

收到萧向东回信的时候,孟晓曼正在给顾客改一件夏天要穿的连衣裙。这个顾客住在附近的洋房别墅,经常来找孟晓曼改衣服。

孟晓曼把衣服改好后,总觉得过于呆板,便想着在掐腰的地方绣一圈缠花枝。

刚画好花样,就听到邮递员送信的声音。

信中,萧向东将暂留屿山一年的决定跟孟晓曼说了。孟晓曼看完,虽然很遗憾他不能来海市团聚,但并没有太失落,对他的决定她也理解支持。她爱他,连带着他崇高的职业。虽然异地,但两人的心始终是在一起的。

人活一世,不能只有情爱和小家,还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孟晓曼给他去了封信,让他安心在军营训练,等暑假的时候,她抽空带安安回去看他。

孟晓曼新改的衣服顾客很喜欢。也是跟江若琳熟悉些了,知道只要衣服改得好看,她便不会生气,所以孟晓曼才自作主张增加了刺绣工艺。

江若琳看着上面精美的绣样爱不释手,“没想到一件普通的衣服,经过你一改造,竟然变得这么好看。”

她刚开始只是图方便,才把衣服拿来距离比较近的裁缝铺来修改,而且,怕她手艺不好,拿来的都是一般的衣服。没想到她不仅有手艺,还有巧思,给她这么大的惊喜。

孟晓曼笑笑:“你喜欢就好,要不要试试?要是哪里不合身,我再改。”

江若琳摇摇头,“不用,很合身。”,她对自己的身材很了解,又是个爱衣成痴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件衣服合不合自己身材。

孟晓曼把衣服叠好,放进袋子里,递给她。

江若琳掏了五块钱递,孟晓曼找了三块给她。“这件刺绣是为了谢您一直在我这改衣服,不收费。”

江若琳接过袋子,“这多不好意思,我家里还有不少衣服,放了好久没穿,应该都要改一改,明个儿我让人拿来给你,帮我改一下。你放心,只要你能把它改得好看,钱不是问题!”,因为革命运动的原因,她的很多衣服都没敢拿出来穿,压了箱底,现在,终于能拿出来穿了。只是这么些年过去了,自己的身材有了变化,衣服都需要调整。

“没问题,抽空您拿过来就成!”

孟晓曼将钱放进钱盒子,数了数里面这一周的收获。一共一百七十六块钱。抵得上萧向东一个月的津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