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后,她立刻决定要参加高考。只是,因为很久没摸书本,准备的时间又短,没有考上。

落榜后,萧光荣夫妻两人让她安心相亲嫁人,但她死活不愿意,要参加下一年考试,甚至威胁说不让她考试就去跳河。

萧向学也站在她一边,说让姐姐陪着他一起学习,备战高考。

清河大队的知青,考走了一半,甚至还考进了华大、京大这种最高学府,整个大队都脸上有光。

支书和大队长,在公社里得了脸,也支持村里的青年去参加考试,为此,还来劝萧光荣让孩子去考试。

于是,三个要参加高考的人,经常在一起学习。

坐车到镇上,又搭了老陈头的骡车回清河。

经过萧家的时候,远远就听到院里传来吵架声。

“陈爷爷,萧家这是怎么了?他决定高考后便一直在家备考,很少出门,对村里的事并不了解。”

“哎,胜利他家三天两头的吵闹,见怪不怪了!估计又是他婆娘在教育儿媳妇。”他家住在萧家前面,经常能听到院里传来的声音。

他也想不通萧胜利两口子怎么想的。

萧向东这么聪明能干的男娃,从小就爹不疼娘不爱,当兵能往家拿钱后,成了骄傲了,然而人一出事,又嫌弃的不行,恨不得没生过他。

萧向南这个大儿子,是个老实人,人也忠厚孝顺,干最多的活,却也讨不到什么好,总是被骂窝囊,没本事。老大媳妇是个手脚勤快,能吃苦的,却经常被指挥着干最多的家务活,还被周爱梅骂笨手笨脚。

反倒萧向北两口子,活干得不多,只是嘴上会说,却最得萧胜利两口子喜欢,天天夸,说这两人孝顺,以后要给他们买金买银的。

其实,连个影都没有。

他一个外人都能看清,奈何萧胜利两口子看不穿。

萧向西,没本事,还心气高,娶了个好媳妇,却不好好过日子,任由老娘磋磨小媳妇。

还有萧溪溪,听说没结婚就有了男方的孩子,引得村里人议论纷纷的。

周爱梅骂村几次后,大家才不敢在明面上议论。

只是,这日子过得似乎也不太好,经常回娘家。偶尔还能听到周爱梅在院里骂女婿。

原本萧家的日子在村里是过得不错的,一片青砖瓦房院子不说,壮劳力也不少。别人家都是日子越过越好,他们反而越过越差。

萧家院子里。

周爱梅左手叉腰,右手指着一地刚洗好的衣裳,叫嚷道:“老大家的,你这是咋洗的衣裳,这点活都干不好,你说要你有啥用,吃饭都浪费粮食。赶紧给我重洗重晒。”

郑玲玲看了眼捡衣服的大嫂,才三十多岁,腰都开始弯了,家里最累的就是她了,突然心里一阵苦涩,忍不住为她说了句话,“娘,这衣服大嫂刚洗好晒上,是正金在院子里跑着玩,把竹竿给撞倒了。”

周爱梅眉毛一横,“咋?我冤枉她了,正金还是个孩子,他能有多大的劲,还不是她杆子没绑结实!”

正金都十来岁了,吃得又胖,无论个头还是体重,怎么看都是半大个小子了,也只有在婆婆的心里,才是个孩子。

郑玲玲觉得婆婆也太偏心了,平时二房家的孩子跟大房有摩擦,她就偏向,“正金他···”

只是她话还没说,周爱梅就瞪了她一眼,“你有这闲工夫,还不快去做饭!你爹干了半天活,回来连个热乎饭都吃不上。”

郑玲玲还想再说,却被大嫂拉了拉胳膊,示意她不要再说了。

柳枝儿将衣服放进盆里,倒水,开始搓洗起来。

郑玲玲憋着一肚子气去灶房做饭,看着灶膛里升腾的焰火,她下了个决定:这日子,她不想过了。

本以为萧向西长得周正,萧家日子过得也不错,嫁进来只要好好过日子就行,没想到内里一团糟烂。

婆婆事多又偏心,天天使唤的人团团转,动辄骂人,公公只要不短他吃喝穿,永远睁一只眼闭一只。

大哥大嫂人倒是不错,但结果呢,干活累得要死,手里根本没几个钱,日子一团烂包。三个孩子,都瘦的跟猴子似的。

青青连学都没上几年,就被留在家里看弟弟,做家务。

烧着火,抹着泪,郑玲玲的眼神逐渐坚定。

她不想骗自己、骗父母了。

骗自己只要她对萧向西好,他总有一天,会喜欢她,心里有她;骗爸妈她在萧家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丈夫和公婆对她不错。

菜一上桌,里面仅有的几块肉,立刻被周爱梅夹给了萧胜利和三个孙子。

其他人,连看都不看,自觉夹豆角和青菜吃。

“奶奶,给你吃!”正金没有自己吃,反而夹给周爱梅。

周爱梅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奶奶不吃,你吃吧,还是我大孙子懂事,来,再吃一块,上学费脑子。”

说着,从剩下的两块肉里夹了一块给萧正金。

萧正银看到后,立刻有样学样的夹给爷爷一块,然后顺利得到了最后一块肉。

郑玲玲嚼着杂面馍,眼皮都没抬,只吃着她面前的菜。

每次家里吃肉的时候,相似的场景都会来一遍,她已经看腻了,但奈何公婆两人就吃这一套。

吃到一半,周爱梅说她下午去田家村一趟,看看外孙。

郑玲玲知道,婆婆这是去给小姑子送东西去了。

妹夫是个不靠谱的,不务正业,上个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动辄嫌累要休息,总喜欢瞎溜达,公婆两人也惯着这个小儿子。

他和萧溪溪两人都是娇生惯养的,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自然是摩擦不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

要不是两家的父母出着力,帮着钱,两人早过不下去了。

“对了,溪溪又有了,老三家的,前几天你妈来拿的红糖拿给我,我让她补补身子。反正你也用不上。”

结婚三年连个蛋都揣上,周爱梅越想越气,“对了,我从村里牛婶那找了个偏方,回头弄了你多喝点,村里比老四晚结婚的孩子都满地爬了,你们还连个影儿都没有!”

“我不喝!”想到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郑玲玲就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