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晓曼看了他们染的颜色,基本能满足她的需求。

吕主任是真的想做这笔生意,给的价钱很公道,而且可以先付一半的钱,等染好后付尾款。

“不过,我们还有其他的生产任务,只能给你腾出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工期会拉长点,不知道可不可以?”

“没问题。”正好她一下子也付不出那么多款来。

整批布分三次来染,第一批,孟晓曼全染的军绿色。

签好合同,孟晓曼付了五百块钱的预付款。这些钱是萧向东刚发的工资,还有这个月顾客做衣服的定金,刚刚够。

第一批工期一周,这一周,孟晓曼需要凑够剩下的五百块钱尾款。

卖空间里的粮食过于打眼,孟晓曼决定拿棵人参去中医馆卖掉。

空间里的时间流速快,一个月粮食就能成熟,水果就能成熟一季,人参在里面生长一个月抵得上外面长一年。

孟晓曼选了个参龄百年的,炮制好的人参,去了海市最大的中医馆。

“是你!”

刚到柜台,便有一个瘦瘦的男孩直冲她走来。

“真的是你!你上次来我家的时候,我没在家,家里人也没留你的联系方式,我一直想找你,可是找不到···”

这男孩正是安安被钱媛媛抱走那天打抱不平的男孩子,后来,孟晓曼买了东西去他家道谢,家里只有佣人,孟晓曼便没多留,放下东西走了。

男孩叫徐英卓,家里是中医世家。

公私合营前,在海市有多家中医药馆,这家最大的中医药馆,是他家的产业。

徐英卓这次学精了,先问了她的联系方式。

“对了,我忘了问你来医馆干什么了?是看病还是拿药?”

“都不是,我来卖药材。”

“药材?可是,我们这的药材都是统一收购的,不收个人的哎。”

徐英卓眉毛一皱。

“不过,你别急,让我想想办法,”

徐英卓脑子里飞转,这可是对他的一次考验,要是办成了,他入了师父的眼,拜师学武,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孟晓曼见他捂着脑袋在原地打转,忍不住打断了他,“那个,能把医馆的负责人叫出来一下吗?”

徐英卓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不行不行,大伯这个人最严厉最死板了,肯定不会答应的,你等一下,我一定能想出来办法。”

“你说谁严厉死板呢?”

徐英卓一听到这声音,吓得赶紧跑到孟晓曼身后,低声说:“就是他,特别可怕!你可别说是卖药材的,不然他会立刻把你赶走。”

跟徐英卓说得相反,孟晓曼上来就说明了来意。

见男人眉头皱起,孟晓曼微微一笑,“你可以先看看东西再决定要不要。”

大夫对好药材渴求是职业本能,她不信看到这么好的人参,能有人不动心。

“是啊是啊,大伯,你先看看再说嘛。”徐英卓疯狂朝大伯使眼色,最起码先进里屋去,在这赶人的话,那他师父得多丢人。

“不必。”徐开济大手一扬,“我不知道你跟英卓是怎么认识的,但是我们医馆有规定,药材概不自收。”

孟晓曼仿佛没听懂他话里的深意,一脸遗憾道,“既然徐大夫这么说,那我只能去别家问问了,唉,可惜了这支百年野人参,本想给它找个好去处的。”

什么?百年,野人参!

徐开济立刻不淡定了。

顾不得失态,立刻拽住了孟晓曼的胳膊。

孟晓曼斜了一眼胳膊上的手,他才讪讪的放下,“那个,我觉得药材好的话,还是可以商量的。”

“不用了徐大夫,我不喜欢勉强人,海市应该不止一家中医药馆吧。”

徐开济很久没被人这样刺了,耳根发热。

但一想到百年人参,他便觉得那点脸面算不上什么了。

立刻后退两步,弯腰拱手,郑重道:“同志,抱歉,刚才是我失礼了,还请见谅。”

说着,朝徐英卓使了个眼色。

徐英卓嘚瑟的回了他一个眼神,挽着孟晓曼的胳膊,把她往里带,“其他药馆哪有我们家的大啊,而且,就凭咱们的关系,大伯他肯定会给你一个好价钱的。大伯,你说对不对啊?”

这小兔崽子竟帮着外人,徐开济气得牙痒痒,但为了人参,他只能忍,“英卓说得对,咱们去里间喝杯茶,慢慢聊吧。”

徐开济看着桌上的人参,眼中露出狂喜,生在医药世家,他也见过不少好东西,但眼下品相这么好、参龄这么久的人参,他这是第二次见。

上一次,还是十几年前。

“这,这是哪儿弄的?”

一时惊喜,他竟忘了规矩,不该问出处。

孟晓曼喝口茶,“徐大夫,你看,这能值多少钱?”

徐开济平复了下心情,“孟同志,你真的要卖吗?你可能不知道,像这样好的一支人参,当传家宝都是绰绰有余的,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东西。”

孟晓曼能看出他眼中的渴望,却没有贪婪,而且说能出这番话,足见此人人品。

“在我手里不如在你手里发挥的价值大,况且,我急需用钱。”

意思是人参要卖的。

徐开济点点头,“麻烦你稍等一会,我们估一下价格。”说着,拿来一个檀木盒子,小心地把人参放了进去。

“你若是不放心,可以···”

“不用,我在这里等就行。”

见孟晓曼一脸淡定,徐开济内心佩服。

这可是百年人参,她怎么像对待大白萝卜一样放心,也不害怕他使坏。

徐开济走后,徐英卓像拿掉了堵住嘴的阀门,开始介绍起自家来。

徐家是医药世家,曾辉煌一时,抗战时期,捐药捐钱,暗中救助不少爱国人士,成为红色资本家。建国后,率先支持公私合营,主动上交资产,被领导人赞誉,立为典型,避过了十年动荡。

海市的仁济中医药馆全都是他们家的产业。不过,现在已经是由国家人员管理,他们家的人在里面上班坐诊,每年拿工资和利润分成。

徐开济是他大伯,负责坐诊开药,他爸在药材厂,他还有个小叔,不过小叔学了西医,现在被老太太口头上逐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