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这些时日,将刘和所需的物资,筹集了不少。便打算将这些物资,先行给刘和送去。于吉,自得知刘和围困蓟县之后。便也将附近各县,抵御风寒的药草,尽数购置一空。其得知刘虞打算后,便随军一起北上。而左慈也决定随于吉一起。
不久之后,长安接到刘和送来的奏疏。尚书台的众人,无不感到焦虑。乌桓胡人再次反叛,幽州局势岌岌可危。刘和此番率兵北上,兵力并不雄厚。如今公孙氏尚未灭亡,若数十万乌桓胡人再度作乱,刘和在幽州的处境,将愈发险恶。
众人商议着应对之策,却并未思得什么良策。当时之下,谁都知道,刘和此次进兵幽州,将会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考验。谁也不知道,刘和能否顺利应对,此次残酷的战争。
长安内外寒气逼人,尚书台的众人,在寒风中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这份紧迫感,伴随着局势的紧张与不确定性,让每个人的心头,都不禁涌上一丝无力。
沮授提议道:可先从留守关中的两万禁军中,抽调一万支援大司马。
荀彧说道:关中禁军距离幽州甚远,仅行军便至少需要两月余。且一路所需的粮草,亦非小数。
今年各州征收的粮赋,已然尽皆送至各处。长安余下的粮草,也只勉强能供给关中两万禁军。
而冀州的囤粮,想必也尽数调往北边,供给冀州军了。
故而,纵然禁军北上幽州,也没有如此多粮草可用。
兖州的粮赋,先前便运往洛阳与彭城。想必也没有余粮矣!
而洛阳先前,已然抽调了一半郡兵北上。如今洛阳,也只剩一万郡兵守备。万不可轻易调动。
众人听罢,皆认同荀彧所言。
过了两日,整个长安便皆知晓乌桓反叛的消息。
关羽虽然也知晓,关中的余粮无法支撑禁军北上。但还是打算抽调五千禁军出来,让赵云率领赶往洛阳。
洛阳还剩部分囤粮,想必供给五千人所需,还是能够拿出的。同时也让关平马超,随军一起北上幽州,支援大司马。
马超这两年内,一直跟着关羽学习军略。如今也十八九岁了,已然成熟了不少。故而关羽才打算,此番也让马超去幽州历练一二。
关羽遂行至尚书台,将打算告知了荀彧等人。
荀彧也认同关羽所言道:只五千禁军的粮草,想必洛阳粮仓内,还是有的。只不过子龙将军肩负守备宫禁之责,若由子龙领兵,何人能够接替其,统领皇宫禁卫。且让马超也随军一起,是否有些草率?
其余众人,也疑惑的看向关羽。马超的身份,极其特殊。
关羽听罢,呵呵一笑说道:诸位大可放心,此番由子龙统兵,马超不过随军效力。且关中禁军,皆关某亲自训练而出。尽皆乃效忠朝廷的精锐。
故而,诸位不必担心。至于宫禁之责,便皆交予关某便可。如今凉州及关中局势稳定,并未生出什么变乱来。
众人见关羽如此言说,便也不再多言。荀彧三思之后,便也同意了。随后,关羽先去皇宫见赵云,然后将事情告知赵云。交代赵云明早便去军营,接管五千禁军赶往洛阳。
随后又回到城外军营。将情况告知了马超与关平。关平闻听父亲,让自己随军去支援大司马,内心无比兴奋。
而马超也对关羽十分感激。其原本以为,自己乃叛臣之子,余生想必再难被朝廷启用。未曾想到,如今有机会北上幽州,沙场建功。
马超跟在关羽身边两年,关羽对于马超的心思,还是知晓的。故而便交代关平先去准备,明早便随子龙前往洛阳。待关平离开后,关羽便单独与马超,言说了半个时辰。
翌日,关羽便接管了皇宫禁卫。赵云则率领五千禁军,离开长安往洛阳进兵而去。同时斥候也快马赶往洛阳,提前告知张辽,准备粮草辎重。
而太史慈自收到刘和命令之后,便在晋阳焦急的等待朱灵。待朱灵领兵回到晋阳后,其便快马南下赶往河东而去。
赶至安邑之后,便将刘和的军令,告知了辛毗。随后,太史慈便从留守河东的五千郡兵中。挑出一千,继续留守河东。余下四千郡兵,便被太史慈带走了。
吕布自领八千步骑离开平城之后,便一路往东行军。只三日时间,便赶至北平邑。吕布得知,附近有个人数超过两万的乌桓部族。吕布便打算,趁夜突袭这个乌桓部族。
在夜幕的笼罩下,吕布率领汉军突袭而来。乌桓众人并不知道有敌人来袭,被吕布率领的汉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吕布带领着骑兵冲入部落,犹如狂风般的无情肆虐。
乌桓之人纷纷惊醒,惊恐之下奋起抵抗,但却无法抵挡汉军的铁骑。吕布的军队奋勇作战,乌桓部族飞起了烟尘,到处是惨叫声和乱窜的人群。
眼下的乌桓营地一片混乱,汉军如狼似虎般肆虐着。吕布手握方天画戟,高声呼喝着,身边的士兵们骑着战马奔腾而过,将乌桓胡人推倒在地,挥舞兵器猛烈地攻击着。
乌桓族人奋力抵抗,但众人的抵抗,显得苍白无力。汉军的铁骑,宛如无坚不摧的利刃,犹如狂暴的海浪一般席卷而来,乌桓的部落里到处是惊恐的呼喊声,以及束手无策的绝望。
这名部族首领,凶狠地挥舞手中的战斧。但在吕布率领的汉军面前,其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最终,乌桓首领也败在了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整个部落被汉军攻陷,一片狼藉。
战斗结束后,大地上留下的,只有焚烧的火光和悲哀的哭泣声。吕布站在战场上,眺望着满目疮痍的乌桓部落,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
其明白在这漫长的征途上,自己将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磨难,但吕布决心义无反顾地前行,直至将代郡上谷之地的乌桓部族,尽数覆灭。
第二日,吕布缴获二千余匹胡马及牛羊粮草。那些带不走的物资,尽皆被吕布一把火烧了。随后,吕布往北,继续向高柳进兵。
先前鲜卑步度根准备南下之时,有不少乌桓胡人集结在高柳。吕布的军队在路上,士兵们奋勇向前,士气高昂。
经过几天的行军,吕布的军队终于来到了高柳附近。斥候早已打探了几处,乌桓胡人的聚集处。只不过,高柳周围的乌桓诸部,人数不少。但吕布并不畏惧,其当即下令,全军调整好阵形,准备先对眼前的乌桓胡人,发起突袭。
当天夜幕降临之时,吕布发起突然袭击,以求取得先机。吕布激励士兵们,让这些人明白,只有胜利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片刻之后,吕布的军队发起猛攻。战场上箭矢飞舞,刀光剑影,士兵们奋力作战,刀枪无惧,铁马踏营,勇猛无比。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激烈战斗,吕布的军队终于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众多乌桓胡人节节败退,吕布大获全胜。不少乌桓族人,四散逃窜。
吕布挥舞着手中的方天画戟,追击着溃散的敌军,声威赫赫。士兵们则高呼着吕布的名号,士气如虹,他们见证了吕布的威武,也为自己能追随在吕布身后,感到骄傲。
吕布的军队在这一战中,不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更是掳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增添了他们的实力。而消息不久,便从高柳传开了。余下的乌桓部族便皆知晓,汉军对乌桓动兵之事。
而代郡之地的汉民,得知了吕布之事。纷纷对吕布,钦佩不已。待吕布剿灭高柳周围几个乌桓小部族之后,便一路继续往东进兵。吕布沿途不断招募汉民青壮入军。
在平城的许定,也收到斥候回报。言说吕将军已然攻破数个乌桓部族,正继续往东进兵。许定便将消息,快马送去给刘和。
高顺和鲜于辅鲜于银,在城墙上来回巡视。三人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决绝。土垠城的防御工事,如同天然屏障般坚固,加之守城士卒的严密防守,让蹋顿的攻城计划,变得异常艰难。
然而,蹋顿并不是等闲之辈,其心怀雄图,决意攻克土垠城。在蹋顿的命令下,攻城器械终于建造完成。十余架攻城云梯和撞锤,在城外拔地而起。犹如森林中的巨兽,向着土垠城压迫而来。
城墙上的守军也看到了这一幕,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高顺远望着城外的诸多攻城器械,其一眼,便知晓这些攻城器械的优劣。这些胡人中,擅长攻城的人并不多见,更何况懂得建造器械的,更是屈指可数。
高顺紧紧皱起眉头,思索着如何应对敌人。其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士气,不能让城内的守军有丝毫动摇。高顺一直来回行走,鼓舞着守城士卒。
而鲜于辅鲜于银,在高顺的指挥下,率领郡兵布下防御战线,在城墙上巡视,时刻准备着迎接敌人的冲击。二人心中明白,这一战决定了土垠城的生死存亡,也决定了他们自己的命运。
蹋顿骑马立于阵前,其目光扫视着敌人的阵容,脸上的表情一片冷酷。蹋顿抽出弯刀,高呼着进攻的口号,声音嘶哑而有力。四面的乌桓士卒纷纷响应,挥舞着兵器,踏着坚实的土地向前推进。
土垠城墙上,守卫的军士眼中闪过一丝不安。他们见到十余架攻城云梯和撞锤,缓慢而坚定地推进着。城墙上的重弩手们不断射出弩矢,但敌人的进攻势如破竹,丝毫不受影响。
蹋顿冷笑着,知晓这场攻城战不会轻易结束。但蹋顿有信心,其军队是强大的,乌桓勇士是无敌的。蹋顿一边指挥着士兵们,一边策马鼓舞士气,诸多乌桓士卒,气势如虹。
土垠城内的守卫们也不甘示弱,众人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战火已经点燃,这将是一场殊死的厮杀,胜利只属于最勇敢的人。
城内的守卫们见敌军冲至,立即举起手中的钢刀、长戟,准备迎击。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决不容许任何乌桓胡人,踏进土垠城一步。
战场上烟尘滚滚,血肉横飞,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士兵们用尽全力,无论生死,都不退缩。城墙上箭矢如雨,刀光剑影交织成一幅惨烈的画面。蹋顿坚定地指挥着士兵冲锋。
高顺的眼神凝重,扫视着城下的敌军。其知晓,抵御蹋顿攻城绝非易事。但其也坚信,麾下士卒们,定能守住这座城池。
身边的军官们,不断向高顺汇报着战况,高顺心中暗自计算着敌军的攻势,和自己军队的应对之策。
城墙上的重弩手们,奋力射击着敌军。箭矢如雨般飞向敌阵,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击倒在城下。高顺心中暗自庆幸,刘和给自己配备的军备如此精良,让自己麾下士卒,在这场守城之战中胜算大增。
敌军发起猛烈攻势,攻城梯已经伫立城下,但高顺并未慌乱,其迅速下令部下调整阵型,同时派出重甲精兵,前往城门危急之处支援。在高顺的指挥下,士兵们坚韧不拔,奋力抵抗着敌军的猛攻。
夜幕降临,战场上的火光,映照着高顺坚毅的面容,其深知这场守城之战,将会是艰难的。但高顺愿意与自己的军士们同甘共苦,坚守到最后一刻。
高顺心中默默发誓,不会让敌人轻易攻破这座城池,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为刘和挡住蹋顿的袭扰。
在高顺的坚决指挥下,城上守军顽强抵抗着敌军的猛攻,虽然敌军势如破竹,但高顺却始终不肯轻易放弃。
正当蹋顿以为胜券在握之际。高顺手提长枪,打算亲自率领重甲精锐,出城向正在攻城的乌桓士卒突击。
高顺身穿闪闪发光的重甲,率领着精锐守军冲出了城门。其眼神中透露着坚定和果断,仿佛能够击碎一切敌人的阻挡。
乌桓士卒看到高顺率军杀出城门,不禁心中一惊。
众人原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汉军竟然还有如此强悍的一手。
然而,面对城上的守军和高顺的突击,这些乌桓勇士也毫不示弱,迎上了高顺的冲锋。
士卒们在激烈的战斗中展开了厮杀。战鼓声、兵器交击声、士兵的呐喊声充斥整个战场。高顺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如猛兽般冲杀在敌军之中,双方士卒,无不为高顺的勇猛所感叹。
城上的守军,见高顺率领精锐出击。也大为振奋,更为勇敢的与乌桓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城墙上,箭矢如雨纷飞,火油倾泻而下,将乌桓士卒压得步步艰难。
片刻之后,不少攻城的乌桓士卒,开始出现溃散。给整个战局带来了一丝松动。
高顺的重甲精锐,在城门口奋战良久。每一个士兵的身上,都沾满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武器在战场上闪烁着寒光,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但高顺心知,士兵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再战下去只会导致更大的伤亡。因此,高顺毅然下令撤回城内。
然而,蹋顿并不打算就此罢手。其下令身边的三千骑军,冲杀城门处的汉军。这些乌桓骑军们,手持长枪,铁蹄踏地,风卷残云般冲向城门,仿佛一股汹涌的洪流。
城上汉军见状纷纷举起重弩,箭矢如雨倾泻而下。这三千乌桓骑军,还未冲至高顺身前,便有数百人被射死。
高顺眉头紧锁,知晓眼前的局势十分危险,一旦乌桓胡人趁自己撤回城中之时,全军冲杀过来。
届时城门很可能被攻破,整个城池都将面临溃散的危险。
高顺立即下令士卒调转身形,摆出盾阵抵御乌桓骑军的冲击。战场上,血雨腥风,刀光剑影。
双方士兵你来我往,蹋顿仗着乌桓人数众多,然高顺麾下的精锐步卒,却死守着城门,始终不给对方丝毫机会。
而这些乌桓骑军亦奋力冲锋,视死如归。战鼓声嘹亮,刺耳的兵器碰撞声,此起彼伏。高顺冷静地指挥着士卒,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城头上,守卫们紧绷的弩弦一刹那绷紧,箭矢纷飞。乌桓骑军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城墙,但高顺的军队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岿然不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乌桓士卒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高顺的奋力坚守,让这些乌桓骑军根本冲不开汉军盾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