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氏牵线的人家姓魏,祖籍就在南溪县魏家村,家境一般,曾经和孙言慎的父亲在同一家书院读过书,考中举人后受邀成为府城一族学的教习先生,而后定居府城十多年。

魏家搬走的时间不长,又常年回来祭祀省亲,因此家中事务不难打听。

得知此户人家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行事颇为稳妥,魏家家主除了教习主家的蒙童外,还另外收了几个外姓弟子,这些年不敢说教出多少秀才,但已经考中童生的却是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袁家人得知后很是满意,立即通过秦氏约定了相看的时间。

这次的相看一如以前那般,以城外上香为由,双方见了一面。

许是魏家家主在府城中多有教习学生的缘由,魏家姑娘年纪不大,但对调教活泼好动的小孩子颇有心得,就连袁可这个小调皮在她面前都老实地像个鹌鹑。

事后,家里人都问她,今日怎么这么安静?

袁可答:魏家姑娘问我这般年纪可有启蒙,还考了我背诵诗文,她考我的样子和姐姐教我上课的样子一样严肃,我有些害怕。

众人都笑,胡氏指点着自己闺女的小脑袋,说道:“你这泼皮,还是得多几个这样的人来治你才好。”

袁可抱着她爹的腿,一脸心有余悸,袁未却也觉得这样的性格配自己哥哥正好。

哥哥以后不管怎样,十有八九都不会留在家里承继祖业,如此身边便要有个端庄持重的人,相比较而言,陈家三小姐略显得活泼了些。

周氏又问自家儿子的意见,这成亲的人是袁旭,怎么滴也得问过正主的意见,哪知袁旭羞红了耳朵,拱着手道:“但凭长辈们做主。”

这是看上了的意思呗!

周氏和方婆子对视一眼,两人皆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赞同,周氏心花怒放。

“明儿我就去找秦婶子,让她跟魏家透个口风,若是顺利,咱家也该办喜事了。”

袁旭在那里听着羞红了脸,连忙告退。

秦氏在接到消息后,也是一脸喜气,连连在周氏面前保证:“你等着,这门亲事我肯定给你说成。”

秦氏送走了周氏便叫人送了一张帖子去魏家,魏家知道定是袁家那边有了消息,连忙接下帖子。

魏家正觉得袁家这样的人家做亲家正合适,只是她们家是女方,该有的矜持还是要端的,得知袁家也有意结亲,魏家家主开心极了。

魏家家主只得两儿一女,家里人口简单,幺女更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原本魏家还想在府城寻摸寻摸,可魏家家主年岁渐长,近年存了回乡发展的想法,于是担心闺女嫁的远了,日后受欺负也不知道,便想着这次回乡打听打听,没想到倒是真有适合的人家。

“不错,不错,我原本就想回乡养老,若是闺女嫁回南溪,以后倒也少了思念之苦。”

“我倒是盼着袁家那小子能考中进士,日后出仕闺女跟着他或许还能挣个诰命夫人回来。”

魏家家主呵呵笑,没说出什么扫兴的话,只是和秦家,袁家的走动多了起来。

八月中秋过,袁旭定下了和魏家小姐的亲事,此时,袁晓已经开始准备起成亲的事宜了,相比袁二爷家这些年的家底,袁大爷家里要略显单薄了些,可是成亲的事情怎么也不可能委屈了人家姑娘。

秋收一过,便忙着修葺县城的宅子和村里的屋子,袁二爷也帮着准备东西,等到十月的时候,袁晓便骑着高头大马,领着敲锣打鼓的人群,到镖局迎亲。

有了上次办喜事的经验,加上二女婿是个文人,这次的洪家很是低调,只让镖局的师兄弟们在门口迎客,再也不敢让他们出手比划比划,当然和袁家也比划不起来啊。

袁晓心满意足地娶回了洪宝英,然后带着新媳妇一起忙起了袁旭的婚事。

袁旭和袁晓同岁,以前还不怎么着急的婚事在袁晓的对比下,就显得着急了起来。

幸好魏家从府城办了回来,上下一切收拾妥当,魏家便和袁家商定了腊月初的婚期,其实魏家人原本是不想这么快定下婚期的,可是听袁家人的意思,这袁家堂兄弟过完年准备南下去宁江府求学。

魏家家主一思量便觉得求学这事不好耽误,加上袁旭年岁渐大,于是非常迅速定下了婚期。

方婆子和周氏虽然在家里忙活着生意,可是对小一辈的婚事也是很上心的,只要出门见着了好东西或者收礼收着了好东西,那是通通造册收进了库房,留着以后娶亲嫁女用。

袁旭的婚事办的很是体面,魏家更觉得袁家实诚,于是将袁家的聘礼大半记到了女儿的嫁妆里,另外还添了不少田产银钱。

袁晓定下亲事的时候,欧阳铮还在外游学,接到消息时紧赶慢赶地往回走,一连参加了两场婚事,欧阳铮也趁着腊月走礼的机会,请祖父和袁家商定了婚期。

他这一年一直在外游学,为人处世大有长进,周氏看着女婿黑了一圈但又很精神的模样,心里越来越满意,推脱了几番,便应下了欧阳家说的五月婚期。

五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对刚刚操持帮忙过两场婚事的袁家人来说,简直得心应手。

他们袁家虽说做了几年生意,但在着南溪县也只能算后起之秀小富之家,对比欧阳家的家业那是拍马也不及。

所以在欧阳家准备的聘礼里,那些个绝世珍宝孤本古籍都叫袁家回到了袁未的嫁妆里,另外又多添置了不少铺子和田庄,方婆子看着自家空空如也的库房,对着三个儿子儿媳说:“咱家这些家业,都是袁未自小出主意置办起来的,如今我和你爹当家做主,全都给她做了陪嫁,你们心里也不要不舒坦,这么些年你们各房的孩子都有书读,又都分管着一摊生意,只要你们不捅篓子,这日子还会继续红火。”

袁二郎是家里最实诚的,连忙表态说道:“爹娘,我和可儿娘心里可没有不舒坦的,可儿娘这一手手艺都是袁未教出来的,不说银钱,光论这手艺就是传家的,袁晨袁朝他们虽说读书一般,可是有他姐姐传的这手艺怎么都比以前只种地的日子好。”

听着袁二郎的话,袁三郎也紧接着表态,袁大郎他们听着心里熨帖极了,真是不枉袁未掏心掏肺地为家里打算。

时间一晃,又是两年过,欧阳铮,袁晓和袁旭三对夫妻带着各自的奶娃子一路慢悠悠地到了京城。

有了洪家镖局的一路打点,一路上太平无波,袁大郎夫妇,袁立仁,周大舅一路跟随也满怀期待。

这次不管小辈们能否考取功名,他们都打算在京城闯荡一番,想给自家打下一番基业。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又是一年杏花开,揭榜的那日,袁旭袁晓和欧阳铮三人皆是榜上有名,其中欧阳铮更是高中二甲头名,袁晓位列二甲中位,袁旭则在三甲同进士的名单里挂了了吊车尾。

袁大郎和周氏喜极而泣,一行人更是在这样的好日子后开张了一家酒楼,加上有孙家的姻亲大理寺少卿的一番筹谋,袁晓和袁旭被分到了离京城不远的两个地方任职县令和通判,而欧阳铮则是被点了庶吉士进了翰林院,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