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一良不禁陷入了沉思,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内阁衙门内,还有许多小黄门和火者正在忙碌地清扫着积雪。

内阁首辅黄立极和次辅韩爌今天都轮到值班,但韩爌早早便来到了内阁衙门,而黄立极此时才姗姗来迟。

跟随着韩爌的人,自然就是东林党一派的李标、钱龙锡、刘鸿训等诸位大臣;而跟随黄立极的,则是帝党一派的来宗道、施凤来、李国普以及周道登等人。

首辅大人与次辅大人一同迈步走出内阁那朱红色的大门,他们并肩而行,一时间竟然让人难以分辨出谁先谁后。然而,从身后那些阁臣们毫无表情的面容来看,这种情况似乎早已成为一种惯例。

突然,一阵寒风吹过,正面吹拂着两位阁臣。那原本梳理得整整齐齐,飘飘然如同仙人般的胡须,刹那间变得杂乱无章。

黄立极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日益衰退,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衰老得更为明显。这突如其来的寒风异常刺骨,让他有些站立不稳,仿佛随时都可能摔倒。一旁的来宗道和施凤来见状,急忙上前扶住他,以免他跌倒受伤。

黄立极站稳后,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语气有些感慨地说:“唉,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竟然差点被这十月的寒风给吹散了。要是到了腊月,我这身体恐怕真的熬不住了,到时候只能向陛下请求辞官回家养老咯。”

他的话语带有浓厚的京畿本地人口音,听起来十分亲切,而且语气平稳祥和,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来宗道走上前去,主动替首辅整理胡须,同时笑着说道:“首辅大人何必这么说呢?您今年顶多也就是六十二岁而已,正值老当益壮的年纪呢。陛下对您可是非常倚重,将您视为像龙逢、比干那样的忠臣贤相。依下官看,至少还得让您再担任一届内阁首辅呢。”

来宗道这番话说得极为谄媚,让旁边的东林党阁老们都不禁为之侧目。其中有一个人更是忍不住发出一声冷哼,表示对来宗道这种阿谀奉承的行为感到不满。

“孟冬十月多雪霜嘛。”身材瘦削、气质非凡的韩爌,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尽管他的胡须被风吹得也有些凌乱,但他却能自个儿轻松地将其整理整齐。

因为他注重仪表细节,胡子上有个胡夹,很容易打理。

他的身姿挺拔,步伐稳健,丝毫不受寒风的影响。与其他大臣相比,他显得格外从容自在。

从年龄上来说,韩爌比黄立极年长两岁。然而,从他们的外貌和精神状态来看,韩爌似乎比黄立极年轻十岁以上。这种差异令人惊讶,也许这正是韩爌独特魅力的体现,他有个强健的体魄支撑他应对繁重的政务,对于越来越没有权柄的内阁,他这个工作狂,也是有点不满意的。

阁老们,前往皇极殿广场。

走出数十步后,便是会极门。这里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地龙铺设工程,以改善烟道。

崇祯皇帝虽然对内阁的权力有所削减,但他对大臣们的待遇却一直在不断提高。这一举动显示出他对官员们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朝廷事务的关注和决心。

这也算是崇祯皇帝对内阁成员的另类补偿。

崇祯皇帝心里一直惦记着内阁那些阁老们,他担心他们年事已高,难以承受冬季的严寒。因此,他早早地就让工部着手准备,对内阁进行重新铺设烟道,确保阁老们能度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

十七世纪的城市保暖工程,在崇祯皇帝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然而,现在唯一用于营造和修缮宫殿的建筑材料,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一种由水泥和沙子按照特定比例掺和而成的混凝土,成为了修建宫殿不可或缺的材料。

虽然目前还无法实现钢筋混凝土,但木筋竹筋混凝土却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

不仅如此,红砖和青砖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它们被用来砌成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而在其表面则涂抹一层厚厚的水泥,这种以水泥为粘合剂的建筑方式,正逐渐在京畿地区流行开来,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些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更为整个国家的建设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军事防御工程上,使用这些先进的建筑材料。

蓟镇、辽东镇周边的墩堡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建材来加强防御工事。这些墩堡作为军事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抵御鞑子、建奴入侵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确保建材的质量和供应至关重要。

此时,几个工匠和小火者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由于他们建造了围挡,所以并没有注意到远处走来的阁臣们。然而,那引路的小太监却察觉到了这一幕,他扯起嗓子喊了一声:“阁老们来了!还不快行礼!”听到这声呼喊,工匠和火者们才意识到阁老们的到来。

众人急忙从围挡中走出,纷纷避让到一旁,然后恭敬地向阁老们行礼。见阁老们似乎没有其他吩咐,他们便迅速回到围挡里面,继续忙碌起来。

这也是崇祯皇帝特意吩咐过的事情,如果工匠们在施工期间遇到达官显贵,只要达官显贵没有特别的指示或需求,工匠们在做完简单的行礼之后,可以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必因为达官显贵的到来而中断或延误工程进度。

对于韩爌等官员来说,他们自然不会对这些工匠过多关注。

那些工匠在新规定实施后,多少显得狂悖不太恭顺。

尽管崇祯皇帝试图提升工匠的地位,但短期内,这些士大夫仍然难以改变对工匠的看法。在他们眼中,工匠只是从事一些奇技淫巧的人,与国家的重要事务关系不大。

大明朝虽然拥有先进的火器技术,但却无法战胜北方的蛮夷之族。这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