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山洞,一股热风便扑面而来,明显能够感觉到洞内的气温颇高。
此时进入山洞的部落战士早已经陆续点起火把,在火把的照明下小心翼翼地前行。陆子龙跑入山洞 50 多米后,就追上了部落战士的后队。
这时走在前方的部落战士突然间停了下来,随即整支队伍也都停了下来。
陆子龙见状心急如焚,立刻以极快的速度冲到队伍前面去了解情况。
此刻,队伍已然朝着山洞深处行进了至少 200 米,而且随着持续地深入,山洞内的温度还在逐步攀升。
当陆子龙快步奔至队伍前端时,旋即就发现了部落战士们停下脚步的缘由。
原来在部落战士的最前方,横亘着一座石桥,这石桥是天然形成的。整座石桥的长度大约有 30 多米,然而桥面却极为狭窄,宽度仅仅只有约 30 厘米左右,仅能容一人单向通过。
这条石桥并不能让陆子龙感到震惊,真正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桥下流淌的并非普通的水流,而是熊熊火焰。
那是真实的火焰啊!在石桥的下方约 10 米处,便是一层燃烧着的火焰。
这些火焰密密麻麻的,大小不一,有的火焰在地面上熊熊燃烧,有的则离开地面,在距离地面 10 多厘米的上空跳跃着;
小的火焰宛如摇曳的烛火,大的火焰则堪比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燃烧的巨大火炬那般壮观。
那熊熊的烈焰在空气中肆意燃烧着,发出“呼”、“呼”的声响。
火焰下是一层煤炭燃烧过后的灰烬,不时地冒出星星点点斑驳的赤红火光。
此时桥面上的温度奇高无比,走在上面,整个人仿佛被架在了火上炙烤一般,炽热难耐。
这里看上去犹如地狱一般。也难怪部落战士们来到这里后就停滞不前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陆子龙却非常清楚,这里是进出“陶部落”的唯一通道,若不是有这种犹如地狱般险峻的地形,“陶部落”早就安排部落战士在这里驻守了。
陆子龙来到这里后,毫不犹豫地从一名部落战士手中夺过火把,而后快步踏上了石桥,接着迅速地走过了石桥。
走过石桥后,他命令其他部落战士们加快速度通过石桥。
而他自己则站在桥头首位,全神贯注地密切观察着山洞中的情况。
听到陆子龙的命令,那些部落战士们见陆子龙已平安走过石桥,也不敢再有丝毫迟疑,立刻加快速度通过了石桥。好在石桥极为结实坚固,大家顺利通过后有惊无险。
就在这时,一群“大华部落”战士驱赶着驯鹿,缓缓地向石桥靠近。石桥旁炽热难耐,下方烈火熊熊燃烧。
那些驯鹿早就被吓得肝胆俱裂,一个个惊恐地发出凄厉的惨叫,不断地向后退缩,根本不敢向前挪动哪怕一小步。
没办法,陆子龙只得下令让部落战士们几人一组,齐心协力抬起驯鹿,战战兢兢地走过石桥。
当最后一名部落战士成功走过石桥后,陆子龙高悬着的心这才终于落了下来。
突然,他感觉到一股令人作呕、腥臭无比的气味如潮水般铺天盖地地涌来,抬头定睛一瞧,原来那锦鳞蚺已然追进了山洞。
发现自己的“食物”全都逃走了,锦鳞蚺愤怒到了极点,毫不犹豫地就冲进了山洞。它不停地吞吐着那巨大的蛇信,愤怒地发出“丝丝”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吼叫。
然而石桥这边的温度实在是高得吓人,它在距离石桥还有一百多米的地方就不得不停了下来,不敢再继续贸然前进。
到嘴的“食物”就这么眼睁睁地飞走了,锦鳞蚺无比愤怒和不甘,它那巨大的脑袋猛然扬起,然后狠狠地朝着山洞洞壁砸去。
只听得“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整个山洞都开始剧烈摇晃起来,看着锦鳞蚺的脑袋砸到石壁上,陆子龙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一阵发麻,他都替锦鳞蚺觉得脑袋疼,可锦鳞蚺却仿若未觉,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锦鳞蚺的这一撞击,使得整个山洞剧烈震动,足可见这只猛兽的破坏力是何其强大。
之后愤怒的锦鳞蚺发现自己的脑袋撞不穿石壁,于是愈发愤怒,它扬起那如针尖般锐利的尾巴,恶狠狠地向石壁刺去,“砰”的又一声巨响,石壁上山石崩碎,乱石四处飞溅。
锦鳞蚺那如钢针般的尾巴居然深深地扎入了石壁中,生生将石壁扎碎。
陆子龙见此情形,机灵灵地打了一个冷战,他根本没想到锦鳞蚺竟然如此凶猛。
陆子龙庆幸自己没有正面和锦鳞蚺硬刚,而是率领部落战士躲进了山洞。
否则以锦鳞蚺如此强悍的身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对手,这一次探险队的损失绝对不会小,甚至有可能全部葬身于此。
虽说锦鳞蚺距离陆子龙依然有一百多米,但锦鳞蚺嘴中散发出来的那种如同臭鸡蛋般的恶臭,依然熏得陆子龙脑袋生疼,头晕目眩,这种恶臭实在是太难闻了。
见到锦鳞蚺不敢深入山洞,更不敢靠近石桥附近,陆子龙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然后迅速朝着部落战士追了过去。
此时前面的队伍又停了下来,陆子龙跑到队伍前面一看,发现前面的部落战士已经走出了山洞。
此时展现在陆子龙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
在他的眼前是一片广袤无垠、无边无际的大平原,平原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翠绿色的植物,在很远处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片茅草屋。那些茅草屋错落有致,勾勒出一个村子的大致轮廓。
而在山洞的出口处有一群人拦住了他们的出路。
拦在陆子龙他们前面的是一群惊慌失措的“陶部落”战士。原本他们应该守在山洞入口,可是锦鳞蚺出现后,山洞口已经不再安全,于是“陶部落”大族长便要求他们驻守在山洞石桥附近。
然而那里太过炎热了,没有人愿意在那里受这份罪,于是他们就守在了山洞的入口。
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外人进入过部落,所以他们的职责主要变成了防止那些献祭的人逃回部落。
因此,在洞口防守的“陶部落”战士并不多,只有五十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