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骨带着众人离开了原地,他们一路穿行,最后停在了一处,被几块木板遮掩起来的洞口附近。

“准备好了吗?脚步要轻,呼吸要微弱,把心跳放缓。”

李文嘉给自己调整了一下,他点了一下头。

晚安不会跟来,他还有东西要学;碎星也不会跟来,他还有东西要教。他们蹲在洞口旁,一同发力,小心地将木板移开。

一个空房间出现在众人眼前。

长骨的瞳孔张得很大,他探头往里面看了一圈。

见里面的样子没有变化,他缩回脑袋,给李文嘉比划了几个手势,随后将身上的长枪短棍都留在原地,只带了一把猎刀。

这不是什么战术手语,不过比较形象,李文嘉很快就明白了他要说的话。

“跨过去,脚不要在地上磨。不要说话,跟着我走,我停你就停。到二楼就安全了,但不要松懈。还有管好你带的东西,容易发出声音的,先放在这里。”

李文嘉平复了一下心情,转头便看到长骨正在脱鞋子。一股奇妙的味道散发出来,让长骨眉头皱了皱,他把自己的鞋子藏在积雪里,示意李文嘉照做。

李文嘉解下背囊,将两把弯刀连同他的胶鞋一起,都放在地上。随后跟着长骨,缓慢且稳重地穿过洞口,站在了房间里。

这个房间被打扫的很干净,几乎没有灰尘。洞口处传来一点细微的气流,留守的两人已经在把木板移回原位。

赤脚踩在冰凉的混凝土地面上,让李文嘉想起了以前半夜上厕所的经历。这种偷偷摸摸的快感,曾经也让他肾上腺素飙升。可惜这一次,他是不能让自己这般兴奋了。

两双脚踩过粗糙的地面,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脚上柔软的生物组织,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甚至连震动都没有传播多远。

两人没走几步路,他们来到了一个楼梯口。

借着微弱的光线,李文嘉看到楼梯旁的墙上,贴着一些战前遗留的社区告示。

告示的内容看不太清楚,但李文嘉知道上面会写些什么,事实上,他在战前流浪的日子里,也曾做过发传单的工作。

他有些怀念那时候的日子,算下来其实也就是几个月前而已。

长骨停在楼梯口,朝上方看了一眼。这栋房子已经坍塌了,所以会有几节台阶,以及一个休息平台,完全暴露在无人机的视野里。他没有太过紧张,迈上一节台阶,压低身体,四肢着地,趴伏在倾斜的楼梯上,转头看向天空。

一个黑影从天空上掠过,长骨立即转身,将李文嘉拉进楼梯下方的阴影里。

过了一会儿,气流的扰动声隔着楼梯,从上方的空间中传来。

李文嘉现在很冷静,他盯着长骨,揣测着他的下一步动作。无人机显然是被惊动了,但前来肉侦的那架,到底会是哪种型号?

战场上的飞廉不可能装备最顶级的传感器,它们本质上仍然是消耗品,实属是够用就行的货色。而那些真正顶级的生命搜索装置,往往只出现在挽救生命的地方,比如灾害搜救队。

当然,技术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技术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得到进化。现在哪怕是最劣质的传感器,也比几十年前的原始版本,要灵敏的多。

那架不知名的无人机悬停在楼梯上方,它似乎是在犹豫着什么。

长骨的耐心非常充足,他在等待一个时机。

机器是没有耐心这种东西的,导致它离开的,有且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能源。无人机切换了好几种不同的搜索模式,它好像有些厌烦了。它没有朝着黑暗更近一步,在阴影与光明的交界处,它转了个身。

几乎是同一时间,长骨动了起来。李文嘉紧随其后,他还记着之前长骨交代的话。

他们差不多是跟着无人机踏上楼梯的,那架无人机显然没有装备全向雷达,它完全感知不到自己的后方。

电光火石之间,李文嘉看到,那个无人机的型号应该是Z-17。它的直径只有二十厘米,整体上是一个正方形,它没有武器,相比它的同伴,可谓是一只小只因。李文嘉不知道长骨是怎么判断它的类型的,但很显然,他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可靠的技巧。

两人悄无声息的上到了二楼,而那架无人机则是继续向上抬升高度。

二楼是个半塌的地形,有一部分三层的楼地面倒了下来,在二楼上形成了一个斜坡,而三层已经整体消失了。

长骨带着李文嘉,来到斜坡附近,将身体隐藏在尚存的天花板底下。

他们获得了一个接近六十度的视野,之前发现的那架大号无人机,完全暴露在他们的视野中。

当然,暴露是双向的。

那架无人机很快就有了动作,一侧的旋翼转速加快,它开始变向。

“不要急,我们有好几秒时间。”长骨用正常的音量说道,“瞄准它的中间。在这里可以打中它的下部电池。”

李文嘉立即举起长弓,巨大的拉力使弓臂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弧线。他将左手的食指当做瞄准器,对准了不远处的那架无人机。

刺眼的灯光照射过来,这让李文嘉的瞳孔有些刺痛,无人机还在试图自救。

李文嘉松开了右手。

弓弦抵住箭杆,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在短暂的加速中,箭杆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弯曲,但它身上绑着的尾翼,稳定了它的弹道。

箭杆的弯曲提供了新的能量,在复杂的转化后,这股内部能量,使得箭矢开始在半空中旋转。

弹道几乎是一条直线,重力加速度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还起不到多大效果。

黑蝎的尾刺异常坚韧,它轻易的破开了无人机底部的塑料外壳。流线型的箭头,连同其周围的压缩空气,一同灌入脆弱的动力电池中。

这些都发生在一瞬间,李文嘉用他那超人的反应力,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切。

“走走走!”

一秒钟后,确定了战果的长骨,立刻带着李文嘉撤离了战场。他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从另一个楼梯离开的。

在绕了一大圈后,两人趴在一处低矮的雪屋中。听着远处传来的爆炸声,李文嘉意犹未尽。

“我打的怎么样?”

“还得多练啊。偏差了两厘米,差点就打偏了。”

“接下来怎么办?”

“等他们过来。你看那边。雷火开始聚集了。”

无需探出头,就在不远处。那些受到惊扰的无人机聚集在一起,五颜六色的灯光一同出现,看起来就像是在烟火表演。

“它们短时间内不会离开这里,所以我们回程的路线会比较安全。”

“能持续多久?”李文嘉表示怀疑。

“天亮之前。。。。。。他们到了,我们走。”

两人再次启程,但这次就不再小心谨慎了。他们快速越过一片瓦砾,与碎星他们汇合在另一条街区里。

重新穿上鞋,李文嘉终于不用忍受地表上的碎石,带来的刺痛感。长骨也是一脸舒爽的表情。

“兄台,你以前到底是做什么的?”在路上,李文嘉终于还是问出了这个,困扰了他几个小时的问题。

“你说我吗?我以前是农林大学的,合成化农业管理。”长骨自嘲般的笑了笑,“这个专业,毕业就是失业,那会儿都是全自动的了,哪有什么合成化。”

“但他很喜欢那个专业。”碎星补充道。

“对,我原本还打算读博的。但等到面试的时候,我的导师通知我们,他不干了。”

“为什么?”

“他被解职了,就是失业了。他那时候才五十岁,也不知道现在还活着没有,好些年没有联系了。”

“这么夸张?那后来呢?有没有去学新的专业?”

“有啊。我后来学了自动化农业,还考了不少无人机维护相关的证书。。。。。。那些东西根本学不完,等我学成的时候,我都已经奔四了。”长骨抹了一把辛酸泪,“然后战争就爆发了。合成化和自动化都没了,现在就是纯粹的手操。”

“这。。。。。。”李文嘉扶额叹气。

战前确实是那样,人工智能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得到一份正经的工作。想要工作的话,那可能是数十年的寒窗,才有概率换一份。那个社会不需要努力奋斗,它只需要天才,真正的天才。

当然,那个社会如果放在现在,几乎可以被称为乌托邦。当大部分公民不再被剥削,他们反而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生产力。那会儿真是日新月异,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们,总是会想整个大活儿。

于是乎,那些曾经沉寂在历史中的技术被人们发掘出来,然后在出乎意料的地方,重新开始发光发热。

换言之,当时的世界,需要的是创造力,而长骨其实是陷入了某个误区之中。也许,当他想通这件事的时候,他会活的更轻松一些吧,就像现在这样。

“对了,你是第一次拉弓吗?”长骨回想起刚刚的那一幕。

李文嘉点点头,他之前只玩过弩。

“哦,是这样啊。那我更正一点。你打的很棒,你他娘的真的是个天才。”

碎星走上前,他拍了拍李文嘉的后背。

几人乐呵呵地聊着天,不知不觉中,他们穿过了城市废墟,再次来到了隧道入口。他们走的路径是条弧线,在这条弧线的左侧,正是被江水填满的弹坑。

也就是说,他们沿着一颗核弹的弹坑边缘,穿过了这座城市的一角。

“从这里可以过江,这条隧道直通对岸的那座山。可以走快一点,这里很安全。”长骨介绍道。他又拿出了那根烧了一半的火把,重新点燃后,继续前进。

几人在隧道里的速度不算慢,当火把终于燃尽的时候,他们便看到了隧道的出口。

这里是一处半山腰,附近的核弹头将山坡炸塌了,露出了很多埋藏的宝藏。

长骨将火把杆子收起来,随后指着他们的北边,说道:“看那边的棕色植物,它们叫做油棉。它们的果实可以榨油,榨剩下的渣子有些像棉花,可以织布。我们的火把就是用它们做的。”

“要收集吗?”

“不,我们没有地方去种它们,所以暂时只能以采集为主。而且现在时节不对,马上要十月了,时间过得真快。”

他们跟着长骨转了个弯,沿着一条小道,开始向北走。在路过那些作物的时候,李文嘉用背囊里的密封袋,稍微装了一点样本。

他们显然打理过。这些叫做油棉的植物,附近的杂草全被清理了一遍,而叶片上甚至都没有沾着多少雪沫。他们将积雪堆积到迎风处,改变了局部风向。

读书还是有用的,至少长骨的学识派上了用场。

当然,熟悉这部小说的读者肯定知道,这些所谓的油棉,其实和棉花毫无关系。所以长骨学到的那些知识,大部分都没什么用,唯独能管用的,只有一种,那就是方法论,而且它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老东西了。

几人穿过这片低矮的植物,越过一个小山包,来到了一处山谷中。

李文嘉瞬间就被这里的环境震撼到了。

只见山谷中央,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倚靠在岩石上。散乱且粗壮的根系,像一只巨大的手掌,牢牢地将土壤抓在一起。深绿色的树冠遮天蔽目,扇形的叶片上凝结着一层冰霜,但却异常坚挺。

确实难得一见,银杏是少见的,表面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树种。它们不仅适应了战前的万物突变,现在又再一次适应了后核时代的残酷环境。

有些老东西总是这般坚强,总是以不变应万变。

这棵巨树长得有些大了,比一般的树要大得多。它可能是某个特殊的个体,李文嘉在震撼之余,还是提取了一点样本。

山谷中有不少幸存下来的植物,所以这里没有被蘑菇占领。长骨几人在积雪中翻找着什么,他们在教导年轻人辨识草药。

这并不奇怪,在战前的时候,万州确实是一个中成药产地。

这里就像一处秘境,李文嘉想象着。当阳光再次普照大地的时候,这里又会是一幅怎样的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