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 > 第112章 李师师的建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令宋徽宗赵佶心心念念,按捺不住想出宫相见的女人,正是京城第一名妓李师师。

据南宋无名氏所着《李师师外传》记载。

宋徽宗赵佶第一次见李师师,是在大观三年(1109年)。

这次相遇,赵佶对李师师心动。

不过并没有什么结果。

直到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第二次去找李师师。

也是从这次开始,赵佶沦陷在李师师的石榴裙下,并且他为了方便行事,从皇宫挖了条潜道,直通李师师府上。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李师师曾被册封为李明妃、瀛国夫人。

《翁天脞语》里也有记载:“山东巨寇宋江,将图归顺,潜入东京访师师”。

《水浒传》中,便是采用的《翁天脞语》这一故事情节,宋江和燕青去访李师师,并托李师师向宋徽宗美言,以图顺利招安。

以上不提。

再说杨戬领了圣上差事,自去妥妥办好。

赵佶想微服出宫,不想让人知道,所以杨戬只能暗中布置护卫,他则打扮成管家仆从,赵佶化身书生文士。

秘密出宫后,直奔樊楼而去。

李师师身价很高,寻常客人见一面很难。

不过在杨戬安排下,赵佶还是很快就见到了李师师。

李师师何等聪慧,又身为樊楼暗地里的主人,所以立刻便识破了赵佶的身份。

不过她见赵佶不以帝王身份来此,她也装作不知,只是强自镇定的,和赵佶在阁楼中见面。

再见李师师,赵佶依然满眼惊艳。

李师师不仅貌美,她的气质也十分迷人。

清雅淡泊,幽姿逸韵。

不愧为着名的“冷美人”。

加之她才艺很高,琴棋书画、歌舞诗茶,皆能对上赵佶的兴趣。

两人相谈甚欢,一段时间后,赵佶也逐渐心平气静,将那些烦恼全抛诸脑后。

若能长此久往,那该多好!

赵佶盯着李师师娇俏的容颜,心里轻轻一叹。

什么江山社稷,什么黎民百姓!

他都不去想。

他就想和李师师,琴瑟和鸣,相伴到老。

可赵佶并非笨人,他比谁都懂得皇权的重要性。

倘若他不是皇帝,他能过得这么舒坦吗?

倘若他不是皇帝,他能这么轻易见到李师师吗?

只有皇权稳固,他永远坐在天下最高的那个位置上,他才能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想到这里,赵佶的心中波澜又起。

那个位置坐得是很高,可也并没有那么安稳。

想要他寝食难安的人很多!

宫里的,朝堂上的,他还能掌握。

可江湖上的,鞭长莫及。

想到这里,他心中的烦躁又升了起来。

梁山之乱,令他头疼不已。

朝廷数度派兵征剿,都已失败告终。

如今败绩传开,流言又要四处飞。

不觉中,他叹了一声气。

李师师何等精明,一见赵佶异样,便察觉他有心事,温言道:“赵郎,因何事烦心?”

赵佶瞧了一眼李师师,本不欲向她吐苦水。

但心中一动,觉得不如问一问,看看这风尘娘子,对梁山祸乱的看法,和朝堂上那些士大夫有何不同!

于是说道:“唉,我突然想起,来此之前,有些流言传说,那济州梁山泊聚众作乱,如今连败了好几路官兵,也不知何时能将其清剿,令济州百姓恢复安定!”

李师师闻言心中一动。

樊楼消息灵通,梁山近日战报早已传来。

她也曾为梁山而苦恼。

毕竟太平盛世,谁愿意看到起义造反呢?

再加之她心系大宋江山,总想着替圣上分忧。

自然也知梁山给赵佶带来了很多苦恼。

眼见梁山势力越发壮大,朝廷难以将其剿灭,她心里也有了新的对策。

那就是招安梁山。

招安梁山能解决很多问题,可谓是一石多鸟。

李师师一直在替赵佶分忧,她想着的是如何让大宋江山在赵佶手里更稳固,这样天下百姓才能过上安稳日子。

然而自徽宗之下,朝堂腐败,蔡京童贯之流把持朝政,沆瀣一气。

纵然赵佶有清明吏治之心,也是有心无力。

毕竟大家贪腐成了一片,官官相护,想干点事太难。

这也是因为赵佶自己手里没有嫡派人马,干不倒蔡京童贯一党。

以前赵佶提拔自己的心腹高俅,本想着指哪打哪,用他来对付那些顽固势力。

可惜高俅太精明,早早的跳入泥坑,和那些人玩成了一团。

李师师知道,赵佶看似地位崇高,金口玉言。

实际上,把持朝政的是士大夫集团,而不是皇帝。

这也是因为赵佶手里没有自己的嫡派人马。

现在梁山之乱也算是一个机会。

梁山的威名打出来了,实力也得到了大家认可。

赵佶若是下旨招安,把梁山拉来,成为自己的嫡派人马。

那么现在梁山的造反危机可解,同时也能震慑朝堂上的士大夫集团。

再趁机满足一下民间诉求,将梁山提出来的“减税负,免徭役”口号听取一下,做一些调整之后实施。

天下何愁不太平,皇帝的圣名何愁不响亮呢!

李师师想得很美好,只是她一直没有机会向赵佶表达。

如今机会来了,她一定得抓住机会,把自己的意向好好表达一番。

当然,也不能太直接,得稍微隐晦一点。

既要婉转一些,又要让赵佶听得懂。

语言的魅力在此展现。

在李师师刻意的灌输中,赵佶还真听进了不少,尤其是招安这个中心意思,简直令他心中豁然开朗。

“对!都是我大宋的子民,招安不就是了,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的,还怕他们不感恩戴德!”

赵佶回去的路上心情大好,容光焕发。

看得身为太监的杨戬心里直嘀咕,那事儿就真有这么神奇吗,去了一趟樊楼,官家跟变了个人似的,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接下来的两天,京城中依然为朝廷大军战败之事而人心惶惶。

稳坐庙堂的赵佶,却心中平静。

蔡京听得童贯面圣的消息,知道官家可能知道了这事,所以在赵佶回宫的第二天,就拉着高俅一块去请罪。

赵佶对两人并未苛责,只是让他们回去想解决办法。

到了第三日,赵佶便在朝堂上公开讨论梁山问题。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他在批评了蔡京高俅几句之后,便让满朝文武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

而他心里,则暗暗得意。

准备着一会放个大招,让这帮臣子们也体会一下傻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