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18章 忍(苟?)到最后,就是最大的赢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8章 忍(苟?)到最后,就是最大的赢家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也就是在诸葛亮第四伐后的三年,他终于开启了第五次北伐!

没了心头大患张合,

诸葛亮对此次北伐,可以说是志在必得!

因此,与前几次不同的是,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没有和第一、四次一样直取陇西,

而是将路线大幅东移,直接将关中做为目标。

这在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还是第一次,

也足以看出他对此次北伐所寄寓的期望。”

“在这三年中,诸葛亮做足了准备。

这一次,他不仅有诸葛连弩、木牛、八阵图,

而且又发明了流马,

修复了斜谷栈道,

还在斜谷南口建造了储存粮食的邸阁,

以减少战争爆发后的后勤压力。

诸葛亮历次北伐,

每次都补足了上次的短板,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一个伟大政治家,

向伟大军事家方向成长的过程,

顺便,也见证了一个发明家的诞生。”

“《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

诸葛连弩也就是元戎弩,一弩十矢俱发,火力极强。

木牛、流马则是一种运输工具,大大减少了人力运输的成本。”

张良看着光幕,喃喃自语道:“同时精通政治、战略、军事、发明,这真的是人力所能及的吗?”

陈平在一旁,目光复杂地注视着光幕上的影像,感叹道:

“此人之才,实乃罕见。自比管仲、乐毅,恐怕还是谦虚了……”

樊哙这时候却突然呵呵笑了起来。

看到众人望向他的眼神里带着不解,于是他解释道:“还好诸葛亮他不习武!”

“……”

众人没理会樊哙这个憨憨,抬头继续看直播去了,

“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并建造邸阁提前屯粮。

此一系列动作发生在建兴十一年的冬季,

而五丈原之战,则爆发于次年春季。

之所以进行的如此紧锣密鼓,恐怕是出于保密的需要。

而五丈原之战期间,

蜀军就已经不再受缺乏粮草的困扰,足见诸葛亮解决问题之高效。”

“和前几次北伐一样,

诸葛亮的袭击几乎令曹魏猝不及防,

而且为了增加第五次北伐的成功率,诸葛亮还叫上了小伙伴孙权,给自己打掩护。

诸葛亮兵出斜谷,旋即在此地扎根。

曹叡对此十分担忧,他调拨步骑兵两万人供司马懿指挥。

尽管有精兵强将助阵,可鉴于卤城之战的教训,

曹叡依然制定了极为保守、却不乏主动性的指导方针,

即以逸待劳、坚守不出、敌退我追。

《三国志·魏书三》有记载曹叡的计划: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司马懿一开始是主张坚守渭南地区,

以防人口和粮草等重要资源落入诸葛亮之手。

因此他命令军队渡过渭水,背水列阵以应对。

但曹魏另一个名将郭淮,却认为应该驻守后方的北原。

他的策略看起来非常保守,

因为他担心魏军可能压根儿就守不住渭南,

且魏军一旦遭遇正面被诸葛亮击败,

那么背水列阵的恶劣后果,

将会是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

不是郭淮不信任司马懿的能力,而是诸葛亮正面作战实在太可怕。

司马懿仔细想了想,觉得郭淮说的有些道理,于是主动退出了渭南。”

“魏军的撤退,为诸葛亮提供了战略上的契机。

汉军趁势直取五丈原,

并东渡武功水,在那里部署了蜀汉的精锐步军,由虎步监孟琰统领。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曹魏的压力,

诸葛亮采取了多种策略,制造声势,

以营造出汉军兵强马壮、不得不防的姿态。

他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军事上施压,

更想在政治和舆论上向曹魏施加压力,试图迫使其主动进攻。”

“后世有人研究过诸葛亮的大概计划:

一旦曹魏发起攻击,他们必将渡过渭水。

这时,诸葛亮就可以在敌军半渡之时发动攻击,重创魏军。

在魏军因主动进损失大量兵力后,

诸葛亮便可灵活选择是继续进攻北原,

或是挥师西进陇西,

亦或是继续东扩以威胁曹魏的核心地区。

甚至,他还可以继续诱使敌军不断增援,从而‘围点打援’进一步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

“可问题是,

曹魏君主曹睿也算是小明君,明白诸葛亮只能拖,不能打的道理。

而司马懿、郭淮,那更是谨慎到了极点,

面对诸葛亮,他们是打死了主意,绝不主动出击的。

对峙开始。

郭淮率先构筑起防线,

包括挖掘坑道、修筑壁垒等,以抵御汉军的攻势。

在郭淮工事尚未完善之际,汉军突然渡过渭水发动袭击。

但由于魏军早有准备,

成功抵挡住了汉军的进攻,并一度将其击退。

数日后,汉军又尝试声东击西的策略,再次发动攻击,但依旧未能突破魏军的防线。

郭淮凭借北原的地理优势、渭水的天然屏障,

以及临时修筑的防御工事,堪堪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

“就在诸葛亮试图调动魏军的计划落空时,

一向以用兵狠辣着称的司马懿抓住了机会,并直击汉军软肋。

关中夏季多雨,

武功水暴涨,

导致诸葛亮本部与孟琰部短暂失联。

司马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

于是迅速派遣万余骑兵发动突击,

意图一举歼灭孟琰部,

将汉军逐出武功水以东,从而把诸葛亮困死在五丈原上。

没想到诸葛亮临危不乱。

他先是搭起竹桥,再用强弓劲弩越过河流射击敌军骑兵。

在密集的箭雨之下,

司马懿的骑兵难以支撑,

最终不得不放弃吃掉孟琰部的计划,重新回到了坚守的状态。

这一段,在《诸葛亮集》中有记载:

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

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赵水射之。桥成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