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220章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其实应让魏延来指挥撤退。

不过只要稍加分析就应该知道,

诸葛亮不把指挥权交给魏延,是相当明智的。

在诸葛亮生前,魏延其实就已经野心勃勃,

甚至常有取代诸葛亮之意。

在听闻诸葛亮去世后,魏延甚至扬言不能因其身死而荒废北伐大业。

若魏延为总指挥,则汉军基本没有回撤的可能性。

司马懿怕诸葛亮,可他绝不会怕魏延。

若是任由魏延继续与司马懿对峙,恐怕蜀军最后只能成为魏军的军功。”

魏延看到这儿,脸色骤然一变。

他完全没想到,苏治竟然会把他的真实心理给当众爆了出来,这下诸葛亮会怎么收拾他?

魏延顾不得其它,连忙单膝跪下说道:“丞相明鉴,末将绝无此等心思啊!”

诸葛亮现在的心情很不错。

如果他死,魏延自然蜀汉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但现在,他可以转世重生,那也就意味着魏延可以继续重用。

毕竟,魏延算是蜀汉这个时期里,为数不多的名将了。

“起来吧,本相可以饶恕你一次。”

诸葛亮淡然一笑,说道:“但你野心已经为众人所知,日后恐怕你也再难有机会得逞了。”

“你只需好好为大汉、为陛下效力,我依旧可以保你兵权与荣华富贵!”

魏延听后,心里松了一大口气。

同时,那一直躁动不已的心,也终于彻底踏实下来。

他向着诸葛亮深深一拜,感激无比的说道:“多谢丞相开恩!末将愿为陛下、为大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诸葛亮微微点头,

随后向着一直盯着自己的马岱,隐晦的丢了一个眼神过去。

马岱秒读懂了诸葛亮的意思,随即微微低头一拜,以示明了。

视频继续播放,

“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接受命令的他不愿意回撤,

更不愿意屈尊于杨仪之下。

可将个人恩怨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显然是不明智的行为。

作为前军司马,

魏延其实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承担起断后的重任。

当初,赵云和张飞在箕谷之战和长坂之战中,也曾做过相同的事情。

退一万步说,

就算诸葛亮的命令不符合程序,

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依然是确保全军安全撤离五丈原,保留有生力量,

而不是沉溺于权力的争斗。”

“遗憾的是,

魏延因一时之气,

竟然无视诸葛亮的遗命,煽动军队制造骚乱。

这边是魏延放火烧毁栈道,那边是杨仪打通道路紧急回撤。

一边是杨仪上表称魏延谋反,另一边则是魏延上表反咬一口。

这头是魏延抢占谷口堵住杨仪,那头是王平出面斥责叛军。

蜀军内部是你来我往,当真搞成了一锅乱炖。”

“此时的汉军,

因内乱和后撤节奏的混乱,已经变得极为脆弱。

这应该魏军将其一网打尽的大好时机,

但他们却好像没看见一样,任由蜀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撤走了。

那么,司马懿到底在想啥?

后世有人猜测到,

应该是因为魏军从上到下都十分消极,司马懿本人也不例外。

他们的追击速度之慢、动作之消极,

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早在汉军撤退时,他们就烧毁了之前的营寨。

冲天的大火无疑是向所有人宣告:他们已经撤出了这块已经坚守了三个月的土地。

熊熊大火无疑向所有人宣告:他们已经放弃了这块坚守了三个月的土地。

然而司马懿的反应却出奇地迟钝,

他甚至要等到汉军完全撤出后,才率军进行追击。

后续当与杨仪的部队相遇时,

司马懿又萌生了退意,还抬出了‘穷寇勿追’的兵家古话,颇有黄维的作风。

这段内容,在《晋书·宣帝纪》中有记载:

‘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

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

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晋书》是华夏二十四史之一,

乃唐房玄龄等人合着,作者共二十一人。

在《晋书》中,

房玄龄等人还是给司马懿留了一些面子,没有写得过于具体。

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着的《汉晋春秋》,

反而毫不给面子的记载到: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

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

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这也是‘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的谚语的出处。”

“曹叡最初下达的命令是:

‘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

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所以,

当蜀军后撤的时候,

按照曹叡最初的命令,司马懿是应该要展开追击的。

但司马懿并未遵循这一命令,曹叡也并未因此责怪司马懿。

很明显,这俩货已经达成了默契。

因为先前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魏军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厉害,

不可主动出击,

似乎已经成了魏军默认的潜规则。

想当初,即使隔着一条河,

诸葛亮也能凭借其火力优势,击退司马懿的骑兵。

外加张合、王双的前车之鉴,

追击蜀军,似乎就已经等同于送死。

因此,司马懿和曹叡的心态已经很是明显,

那就是只要诸葛亮离开,就是最大的胜利,他们不再奢求更多。

基于这样的心理,

司马懿便只能在口头上重拳出击,

现实里却唯唯诺诺,几乎是放任汉军自由离去。

面对入侵者都不敢追击,

或者说追击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可能的收益,

这足以看出诸葛亮给魏军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司马懿是真的怂啊!”

看到这儿,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忍不住开始吐槽起来了,

“司马懿士兵比蜀汉多,士兵战斗力比蜀汉强,但却只敢据守军营,不敢和诸葛亮争锋。

等到诸葛亮去世,

司马懿竟然还在怀疑诸葛亮是不是诈死,

被姜维、杨仪一吓就给吓退了,简直不要太怂。

要换做是朕和李靖,肯定早就杀过去了!”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