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332章 兴汉四百年之张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彼时,曹魏继承人的争夺开始逐渐激烈起来。

曹丕作为五官将,地位显赫,

而临菑侯曹植的才华与名声也正如日中天。

两人各自都有着一群忠实的追随者,

也因此,

谁来继承曹魏大统,就成为了一个私下里比较热门的话题。

曹丕知道曹操更喜欢曹植,心中很是不安。

于是他暗中派人向贾诩求教,如何才能稳固自身的地位。

贾诩早就想过无数次这个问题了,而且比起曹植,他也确实更看好曹丕。

面对曹丕的求教,贾诩回答道:‘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意思就是:将军你只需弘扬自己的道德和气度,亲身投入到士人的事业中去,日夜勤奋不懈,恪守为人子女的孝道。如此,便足以稳固您的地位。

曹丕听后,如醍醐灌顶,

从此也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不断砥砺前行。

另一方面,曹操对继承人的问题也是犹豫不决。

某一日,

他突然摒退左右侍从,私下召见贾诩,询问他的看法。

贾诩却一反常态地沉默不语。

曹操好奇地问道:‘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贾诩回答道:‘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曹操又问:‘何思?’

贾诩这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曹操听后,顿时大笑起来,心中的疑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就这样,

贾诩巧妙的绕开了曹操的正面问题,

而是用袁绍、刘表儿子们对继承权的争夺所引发的混乱,从侧面规劝了曹操。

曹操也认真的考虑了贾诩的建议,最终选择了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

贾诩的世界里。

看到曹丕竟然被称为“魏文帝”,

汉朝世界里的所有观众们,

全都陷入了沉默。

“我大汉,终究还是亡了吗?”

“不可能,我绝不接受!”

“曹操!汉贼!!”

“杀了曹操,就能阻止曹家篡汉!!”

“曹家人在哪?”

就在这时,

又有人喊道:

“何止是曹操!董卓、李傕郭汜、袁绍等人,不都是汉贼吗?”

“天下大乱,根源在于大汉啊!!”

“黄巾之乱,早已乱了大汉的根基……”

“曹操是无辜的!他是大汉的忠臣,没有他,不知会几人称孤几人称王!!!”

整个洛阳,逐渐陷入混乱当中。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段视频的直播,恐将引发汉末的提前到来。

“贾诩被后人称为‘毒士’,确实是有他自身的原因。

回顾贾诩的谋士生涯,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

他向曹操献出的几个计谋,无不精准透露出了他的独特风格。

简而言之,

贾诩的‘毒辣’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洞察。

他总能精准把握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弱点,并将这些因素融入他的计谋当中。

他善于使用言辞和行动来引导局势,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计略虽然谈不上光明正大,

但其中蕴含的洞察和巧思,

却值得后人的深思与借鉴。

【华夏历史十大谋士第二位:一语乱天下贾诩,盘点完毕!】”

……

短暂休息过后,

下一位被盘点开始登场。

没有太多的前奏,

视频里直接出现了本次视频的大标题,

【华夏历史十大谋士第一位:千古谋圣,张良!】

这时候,苏治那低沉而又富有磁性的嗓音从光幕中传了出来,

“作为‘兴汉四百年之张良’,

自秦朝开始到之后的年代,

张良谋士榜上排队第一,

几乎没有谁会有异议吧?

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卓绝,

其核心原因就在于他的超群智慧和过人胆识。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盘点‘千古谋圣’张良的一生。”

“张良,字子房,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

他的祖父开地曾在韩国连任三朝宰相,

父亲张平也历任两朝宰相。

但到了张良所处的时代,韩国已经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让张良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亡国、亡家之恨。

怀揣着强烈复兴韩国的雄心,

年轻时的张良散尽家财,四处寻找刺客。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力士,

并制作了一个大铁椎,

在博浪沙袭击了秦始皇的巡游车队。

但遗憾的是,

大锤击中的只是副车,而不是秦始皇所在的主车。

博浪沙刺秦,张良名震天下。

年仅二十岁便经历国破家亡的他,

矢志复仇,

为此不惜散尽家财,

这份执着持续了整整十二年。

从青涩少年到稳重中年,只为祭出那复仇之锥。

历经江湖风雨,

隐匿于草莽之间,

张良深刻体验了人生百态,

更结识了天下英豪。

他精心挑选的力士,亦是出类拔萃。

荆轲、高渐离都曾刺秦,事未成而身先死。

唯有张良,凭借远程狙杀之策,几乎就要成功。

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事后还能安然脱身。

少年张良,身怀墨家侠义之气,以一人之力,勇挑六国遗志,孤身挑战天下之主。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种气概,或许就是成就张良的底蕴所在!”

“但张良也因刺杀秦始皇而被全国通缉。

他不得不隐姓埋名,逃到下邳隐居。

但正是在那里,

发生了一件颇具传奇性的事件。”

“一日,张良走到沂水圯桥头,偶遇了一身着粗布短衫的老者。

老者走到张良身旁,故意将鞋遗落桥下,随后傲慢地吩咐道:‘小子,去给我把鞋捡回来!’

张良虽感意外,但仍旧替老者取回了鞋。

但紧接着,老者却又翘起了脚,要求张良为其穿鞋。

张良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细心地替老者穿上了鞋子。

可那老者非但不领情,反而大笑着扬长而去。

张良愣在原地,目送老者远去。

只见那老者在走出一段距离后,

突然又折了回来,

返回到了桥上,

并对张良说了句,孺子可教也。

他还跟张良约定,

五日后的凌晨桥头再会。

张良虽然疑惑惑,但依旧恭敬的答应下来。”

“五日之后,鸡鸣初现。

张良匆匆赶至桥头,却发现老者已等候多时,遂遭责备并被要求五日后再见。

第二次,张良又晚了老人一步,再受斥责。

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了桥头守候,终于先老者一步到达。

张良以至诚和隐忍,最终感动了老者,或者说是通过了老者的测试。

老者赠予张良一卷书,言:‘读此书,足以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纷扰,此书可助你兴邦立业。十三年后,再来见我。’

言罢,老者飘然而去。

及至天明,张良展开书卷,赫然竟是《太公兵法》!

得此奇书,

张良历经数年潜心研读,

终成‘胸藏千百计,腹中有乾坤’的一代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