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 第160章 扶苏:朕不是炀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0章 扶苏:朕不是炀帝!

渭水边,郑国在两名身高力大的侍从搀扶下,缓缓向扶苏走来。

韩国之间谍,却为敌人建立了万世之功的郑国,如今已经是黄土埋过了胸膛的老人了。

曾经昂扬挺直的身躯已经有些佝偻,浓黑茂密的头发,已变得雪白而稀疏,干枯的脸庞像数九寒冬的蜡梅枝干,皱纹深刻而纠结。

扶苏转头看过去,在心中长叹一声,只盼望他能够迷途知返,善始善终。

继而扶苏的目光穿过郑国,看向在军队护卫中的右丞相、御史大夫车驾,嘴角显露出意味深长的神情。

无胆鼠辈!朕把咸阳都给你们让出来了,居然什么也不做……扶苏微微摇头,对他们的警惕之心越发强烈了。

这些人都在等待,等待着他出错,然后一剑封喉,再不给他还手的机会!

就像一把上了弦的强弩,引而不发才让人毛骨悚然!

扶苏收回目光,伸手制止了郑国的下拜,直接说道:“朕想要沿着渭水修建一条运河,不知治粟内史有何看法?”

郑国略微思索了一下,问道:“不知陛下要如何修?”

扶苏用脚在地上比划了两下,说道:“运河分为两段,一段从咸阳连通函谷关,另一端从陈仓连接咸阳。”

扶苏比划的连接函谷关的运河,大致就是后世的广通渠。

而从陈仓到咸阳的运河,方便将蜀郡、汉中的物资沿褒斜道或故道运往陈仓,然后顺流而下直接送到咸阳。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利用渭水开展航运,则主要因为渭水泥沙含量大,水文情况复杂,修建码头的费用过高。

而与此同时,渭河旁边是非常平坦的平原,土层深厚,土质细腻,而且有华山、秦岭附近的河流补充水源,修运河的难度非常低,可以说是挖条沟就可以开船。

在扶苏的记忆中,即便是后世的京杭大运河,经过天然湖泊也要用一条堤塘把运河隔离出来,就是因为天然水域环境复杂,后期的维护费用会很高。

郑国凝视良久,轻声问道:“不知陛下准备用多少时间修好这两条运河?”

扶苏伸出两根手指:“两年之内修好从咸阳到函谷关的运河,五年之内修好从陈仓到咸阳的运河!”

他可不是后世的隋炀帝,疯狂赶工期。

考虑到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所以后世里开车一天来回的距离,扶苏准备用七年的时间来完成。

而之所先修咸阳到函谷的运河,则是预防万一天下事真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方便从咸阳运粮运兵,重新打一场统一战争!

如果战争没有爆发,运河也不会用不上。

在火车没有普及的年代,即便是沿着运河逆流而上,运输物资的费用也比陆路便宜。

而且运河一旦贯通,沿河的旱田瞬间化身水浇田,同样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是函谷方向的运河,至于陈仓方向的运河,一则用来准运巴蜀汉中的物资,二来也可以方便开发咸阳以西的矿藏资源。

就像之前所说,渭水已经不适合通航,陆路运输费用太高。

所以扶苏一直没有让人去开挖陈仓附近的矿产资源。

运河修好之后,那里的石灰矿和煤矿就可以大力开发了。

重点则是煤矿,煤炭不仅可以运送到咸阳附近的工业区,更可以改变雍城秦人的生活习惯。

渭水为什么泥沙含量爆表,就是因为自西周开始,人们在渭水流域上游的聚居和迅猛发展,造成了渭水流域特别是上游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渭水变得浑浊起来。

追究其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对于燃料的需求,导致了大量植被的破坏。

后世里之所以很多地方变得青山绿水起来,就是因为用电、天然气或煤炭等能源,代替了木柴。

扶苏清楚记得,杜甫曾有一首诗写道:浊泾清渭何当分。

这是因为唐朝年间的人口大量集中在了泾水上游,导致泾水变得浑浊而渭水清澈。

泾渭两水的清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现在既然不能把渭水上游的人口迁走,那么就只能让他们换一种生活方式了。

富人用大块煤,穷人买点混杂着黄土的煤粉回家做成蜂窝煤,一样用!

郑国大致估算了一下修运河的数据,劝谏道:“陛下想过没有,修建运河势必要征发大量徭役,而今春耕在即,若是此时动工……”

扶苏笑着摇摇头,打断郑国的话说道:“其一,不是征发徭役,而是按照改造兰池宫的方式,招募工人。”

“其二,今年关中地区多是种植冬小麦,不如往年一般春耕繁重,最初的重活由男丁完成,之后的除草除虫工作,妇孺即可!”

“其三,朕不急于一时,两年时间修一条可供通航载货量数百石的船只的运河就行!”

扶苏记得隋朝年间修广通渠的时候,带队的是当时有名的工程学家宇文恺,因此只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搞定了一条三百多里的运河。

当然了,后世的广通渠是在汉代漕渠的基础上开浚的,所以扶苏才会把时间放宽至两年!

郑国听完扶苏所说,不由点头说道:“陛下面面俱到,颇有先皇帝继位之初的风采,倒是臣老了,跟不上陛下的脚步咯……”

既然如此,那你何不上奏疏告老还乡……扶苏在心中吐槽,强忍着没有脱口而出。

看着郑国颤颤巍巍远去的背影,扶苏略微摇头,要不是看在他有修建郑国渠的经验,扶苏只会将决议诏命下发到治粟内史府,让他们按照计划给工地调拨粮食。

只是要修渠,就不能只是依靠经验主义。

毕竟后世编纂的一部《中国水利史》中,出现最为频繁的,就是‘水不通’、‘不能通’……

嗯,是时候攀一攀科技树了……扶苏略微沉吟,转身对侍立在身后的韩让说道:

“让她们先回兰池宫吧,召御史中丞张苍,将作少府公输轨章台宫见驾!”

“另外,命太官丞栾步准备一石黍米送过来!”

“还有,命他们把推荐票投了!”

ps:感谢‘浮云’、‘懂王’、‘曾有布衣闯大荒’的打赏!?(′???`)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