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便是五年。
巴掌大的泷水小县城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五年时间里,变成了如今的两个巴掌大。
老城南面的边上,经过这些年的轮番扩建,多出了一个跟老城区差不多大的新城区。
头两年的时候,方华就从湘北和付宏合开的二手家电市场退了股,带着孟小丽回了泷水县城发展。
倒不是和付宏闹了什么矛盾。
主要还是方华没有付宏那样的底气和决心,直接把家安在了湘北。
比起湘北,方华还是更喜欢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泷水老家。
带着孟小丽去泷水的第二年,方华便用攒下的钱把孟小丽家里欠的那些账给平了。
余下的钱还在泷水县城付了一套三居室的首付。
也是那会儿,方华和孟小丽正式的登记结婚了。
没有大操大办。
只是宴请了两边比较亲近的那一波亲朋好友。
总的也才七八桌人。
方华这边,除了大伯大娘和堂哥一家人,付宏两口子也带着一岁多的儿子特地从湘北赶了过来。
当然,肯定是少不了林越两口子。
方圆是带着男朋友来的。
瘦瘦高高的一黔东小伙儿。
相貌并不出众,但性格质朴憨厚,没什么心眼儿。
跟方圆是同事,同在一个学校教课的历史老师。
孟小丽那边则是大伯二叔两大家子人。
孟孝武的大儿子,一直担心讨不到婆娘的孟波是在方华和孟小丽去湘北的那年结的婚。
女方就住他们镇上,相亲认识的。
孟小璐研究生毕业后考了公务员,分到了市里单位,算是了却了许艳和孟孝斌的一桩心事。
婚后不久,方华和孟小丽便拿着手上的存款在泷水县的新城区那边开了一家家电铺子。
新城区楼盘大多还未交付,方华入场的时机恰到好处。
再加上之前在湘北那边积攒的经验,生意一直还不错。
到如今,方华最初的那个单间门市的家电铺子已然改头换面,成了一家近三百平的电器商城。
收入比起当初在湘北那会儿,自然是高了数倍不止。
大富大贵倒是谈不上,可在泷水这座小县城却也能算作富足的人家了。
孟小丽的老爸孟孝斌,伤势早已完全恢复。
前两年那会儿,感觉恢复得差不多的孟孝斌和许艳在家闲不住,想去城里找个活儿干。
方华没答应。
但想着还不到退休年纪的俩人多半是闲不住了,方华便和孟小丽给鼓捣出了两个小家伙给他们带着。
抱上了小外孙,两口子果然没再提想挣钱上班的事儿。
整天围着俩小家伙转悠。
尤其是在方华给老二以孟姓起名后,更是欢喜的无以复加。
……
一场春雨过后便是清明。
上午方华去店里逛过一圈,之后便开车去了市场那边准备扫墓的香蜡纸烛。
准备妥当后,方华给家里打了一通电话。
等方华开车回到小区门,孟小丽正带着个头相差许多的兄妹俩正站在那儿朝车挥手手。
车刚停稳,俩小家伙便着急忙慌的打开车门爬了上来。
先上车的哥哥方初阳忙不迭趴在主驾的座椅上探头问道:“爸爸,妈妈刚刚说咱们一会儿要回老家,是回外婆家吗?”
方华先看了眼笑意盈盈的抱着小丫头上车的妻子,这才转头冲身后的小家伙道:
“今天不回外婆家,咱们回爸爸的老家。”
晚一步上车的小丫头孟秋月本来还为哥哥先她上车的事儿愤愤不平,这会儿听到爸爸说起要回老家,也忘了计较。
“哥哥笨!咱们是要回方家湾……”
听得小丫头字正腔圆的回答,方华不禁莞尔一笑。
孟小丽同样是一脸的忍俊不禁,抬手帮小丫头戴着的那顶坠着俩球球的针织帽。
“月月真聪明!咱们就是要回爸爸的老家,方家湾……”
被小一岁的妹妹教训一通,当哥哥的方初阳也不恼。
恍然大悟后便规规矩矩的坐回了座椅上,还不忘扯过安全带系上。
车子穿过新城街道,沿着城西的道路往林泉镇而去。
近两年泷水县城发展迅猛,通往各个小镇的路翻修加宽后,早已没了往日的坑坑洼洼。
半小时不到,车子便穿过小镇驶入了方家湾。
回了老家,方华照例是带着妻子孟小丽和两个孩子先去了大伯家。
还没上院坝,两个小家伙便开始嚷嚷。
“大爷爷,大婆婆…”
“月月来看你们啦……”
没往上走两步,一个六七岁左右长相秀气的小男孩儿站在院坝边上往下打量。
在瞧见抱着小丫头往上走的方华一行人后,忙转头冲堂屋那边喊道:“爷爷!叔叔婶婶带着阳阳月月回来了!”
方华抬头看去,不由笑呵呵的招呼了一声:“乐乐,瞧见人了也不知道叫?”
小屁孩儿闻言一乐,忙不迭的叫了一声叔,又冲着孟小丽叫婶婶。
小娃儿正是堂哥方杰家的老大。
先前在路边方华便瞧见了堂哥的车停在路边,这会儿自然没觉得意外。
等方华一行人走到院坝里,方杰和方洪父子俩也正好从堂屋里出来。
方华和孟小丽喊了一声大伯。
方洪当即笑着点头应了一声。
跟着出来的方杰瞧见方华,咧嘴一笑:“刚准备打电话问你啥时候到……”
说罢又朝方华抱着的小丫头挤了挤眼逗弄道:“月月,该叫我啥?”
小丫头记性很好,当即脆生生的叫了一声叔,紧接着又看向旁边的方洪叫了一声大爷爷。
被孟小丽牵着的方初阳也不甘落后,跟着挨个叫了一声。
头发花白一片,身型也愈发佝偻的方洪笑呵呵的应着。
这些年方洪还是情愿待在老家,不愿跟方杰去城里住。
方杰知道自家老爹的性子,也只能由着他来。
反正堂屋里外都装上了监控,每天瞧上一瞧,倒也不担心。
方华看了眼堂屋那边,没瞧见嫂子的和大娘,不由问道:
“嫂子跟大娘没回来?”
方杰苦笑着应道:“你嫂子要看店,你大娘还带着老二呢,回来不方便,就没回来。”
方杰家的老二也是个男娃,去年才生的。
如今方杰在县城的生意也今非昔比。
以前那个鞋店店面扩宽了一倍不止,还连带着把旁边的两个门市也给租下来了。
招了两个年轻妹子看店,做服装生意。
一年下来,挣个小几十万还是轻轻松松的。
寒暄过后,方华招呼着两个小娃娃回了自家房子那边。
去年秋天那阵,方华让林越给介绍了几个泥水匠,将已经破烂的没法翻修的老房子给推倒重修了一遍。
虽说不差钱,可在修建时方华并没想过要修成豪华的洋楼别墅。
照旧是大三间的结构,旁边附上单独的厨房卫生间。
只是堂屋两侧的房间前后隔开,各成一个独立的小房间。
屋前的院坝也由原来的青石板变作了现在平整的水泥地面。
总体来说,这样的房子在方家湾里随处可见,并不如何的显眼出众。
毕竟一家人回来的时候不多,修的再好空在那儿也浪费。
方华重修这房子的初衷,也只是想存个念想。
这里是他和方圆出生的地方,他们爸妈也在这儿。
只要回到这里,便是一家团圆。
掏出钥匙打开堂屋大门,简单装修过的堂屋里,布置的跟老房子相差不大。
除了更干净明亮些,并无太大区别。
正对堂屋大门的香案上方,两个老相框依旧挂在那个位置。
方华挨个将屋子的窗户打开透气后又回到了堂屋。
走到香案前抽出三支香点燃,方华躬身作揖三次后将香插进了香案里,期间一直小声的念叨着些什么。
跟在后头孟小丽身后跨进堂屋的两色小家伙,瞧见自家爸爸正看着墙上的相框念叨,不由转头好奇问道:
“妈妈,爸爸在念叨啥?”
孟小丽抬手轻轻抚了抚两个小家伙的头顶,笑着轻声解释道:
“爸爸在和爷爷奶奶说,阳阳和月月回来看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