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孩子解压。
钱越跑路之后,机构里又有一个老师给关小舟上主项课。有一次这个老师给关小舟上课的时候,正好还有一个同学在琴房里学习,那个老师可能是心情不好吧,于是就冲着那学生就嚷开了:“你在这里学习,我怎么上课?出去!”,后来那个同学出去之后,老师就给关小舟上课,关小舟这大脑就一片空白了,结果这一堂课呢,关小舟就什么都听不进去。学不进去,就是老是跟他说话也像听不懂似的。那两个思维是不相交的,根本就没法沟通。这一堂课这钱就是白花了。关小舟这几年就是这样,大笔大笔的钱都白花了。
后来再一次上课的时候关小舟状态就好了。那个老师就说:“你这多好啊,你看你音准,气息都没问题,你这音色多好啊!你比那些跑海川的强多了。你上次那是怎么了?你要是那样的话,老师都没法教你了。”后来关小舟就说,那次之后,我也上网查了,说是吃的饱,可能就导致唱不出来,跟不上老师的思维的。”后来我就跟他说,你不是因为吃饱了。如果吃饱了的话,只是说气息啥的不行,与跑调而跟不上老师的思维都没有关系的。是老师心情不好让你条件反射似的紧张了,一紧张大脑就一片空白了。在六中那个时候留下的心理阴影。老师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就会莫名其妙的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跟他说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关系,咱不是有录音笔都录下来了吗?可以课后再反复的听。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尽量保证下一堂课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就可以了。
1,要让孩子养成和家长交流在学校里的情况的习惯
小舟我是一直带在身边的,一直都是让他走读的啊,除了初一上学期回了老家我要照顾母亲,顾及不了他,让他住宿了一个学期。其他的时间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都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让他走读。他自己上学就可以,我不用接他送他。租房子就在学校附近,而且和学校在马路的同一面儿,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不用穿越马路,特别安全也特别放心的。他每一天都回家,我们每一天都见面。自然而然的就会习惯性的交流他在学校里的一些情况。老师啊,同学呀,以及老师和同学与他之间的一些事情啊。
在这几年高中生活中,我很庆幸他能够把他在学校的生活啊,有困惑和不如意都会如实的对我说,比如说学校,在学校里老师怎样对待他,怎样的语言啊,他心理不舒服,他心理痛苦啊,或者呢,受到怎样的伤害,以及他说我一看到学校我就会很心痛,我一想到在学校里待一整天,内心就非常痛苦等等,他都会告诉我这样,我也知道他在学校的情况,我也好能帮助他解决。就即使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会帮助他一起把事情扛起来。不让他一个人去独自承受。
其实如果他要是不说的话,我整天都很忙,哪里会想到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呢?那他自己去扛的话,这些事情他哪里扛得住?别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如果在一个环境当中,人人都夹你,你不也是受不了嘛,是不是?我们承受不了的时候,可以选择跳槽,换工作,甚至辞职,但是孩子们不行的,他们必须要迎战高考,甚至高中了,连转学都不好转的。更何况还是一个孩子,而且还要从早上五点,一直要学习到晚上十点,那种高强度的压力,很多学生都受不了的。
也许有人会问,小舟是不是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孩子?是不是那种从小就恐惧权威,害怕老师的孩子?或者是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卑微,敏感,多疑?
我告诉你,都不是!
恰恰相反,小舟是那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乐观的孩子。从小到大,因为顽皮淘气,还真的没少挨老师罚呀,打呀。但是那个时候,他从来没有怕过老师,相反还是何老师耍心眼儿啊,斗智斗勇啊!有时候会把老师搞得哭不得,笑不得。除了学习,做其他什么事情都相当认真的。老师要是交代他做点什么事儿,那个认真劲儿啊,一定要把事情搞好。在学校里老师有什么活找他干了,他就高兴的不得了,回家就会和妈妈分享。
但是我是能够感觉的到,那个时候的老师打心眼里都是很喜欢他的。老师的心都是热的。
我现在时常会回想起闺蜜的孩子,心中便充满了痛惜。我总是想,如果他能像小舟那样,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毫无顾忌地向妈妈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大家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他,明白他真正的需求和困扰。
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有时候,一个孩子的困扰可能只是源于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评价,或是课堂上的一次误解。但就是因为这样的误解和困扰,让孩子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不安。如果当时他能勇敢地说出来,让大家知道他的真实感受,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强调“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让孩子心中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观念,觉得老师说自己会怎么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就是那样了,就感觉到恐惧,排斥,甚至悲观,失望了。其实这不就是一个老师胡吹滥侃,显得自己懂得多,瞎说吗?根本就没有的事情,孩子却当真了。
其实孩子当时如果能够跟我们说出他心里的困惑,我们就让孩子不要在意就好了,帮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就好了。让孩子多和那个班主任接触,让班主任多给孩子一些肯定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重视就好了。其实这个很好解决的。当时那个班主任那个舍不得呀,一再挽留,最后才不得不放手了。
现在我常常想,如果闺蜜的孩子当时不遇到那个老师,没有他那些装腔作势的各种魔鬼预言,那么孩子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他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正在某个知名企业里担任要职;也许他正在国外留学,体验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或许他正在攻读研究生或博士,追求着更高的学术成就。无论哪种情况,他都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的。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好的条件。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