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166章 张广泗:从知府到总督的传奇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张广泗:从知府到总督的传奇之路

一、早期经历

张广泗的早期经历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作为汉军镶红旗的一员,他最初以监生的身份步入仕途,并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被任命为贵州思州府知府。这个起点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雍正四年(1726年),张广泗又被调往云南楚雄任职。此时,云贵总督鄂尔泰正在讨伐作乱的苗族村寨,看中了张广泗的能力,便任命他为辅佐官员,并上奏请求将其调往黎平任职。

雍正五年(1727年),张广泗因表现出色被提升为贵州按察使。这一年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不仅得到了更高的职位,还获得了更广泛的权力来处理地方事务。在任期间,他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雍正六年(1728年),张广泗率领军队赴都匀、黎平、镇远、清平等地区,针对不同的苗族部落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他派遣部队分道攻破了清平丹江的小丹江、大丹江及鸡沟等寨。这些行动不仅迅速平定了叛乱,还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其中,清平丹江的苗人被认为是最具抵抗性的群体之一。张广泗巧妙地利用了军事力量与政治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成功降服了这些强悍的部落。紧接着,镇远管辖的上九股诸寨与丹江的苗人村寨也被逐一征服。下九股、清水江、古州等地的苗寨也随之归顺。这一系列胜利展示了张广泗在军事指挥方面的卓越才能。

在平定叛乱后,张广泗立即向雍正帝上书报捷,并请求进一步讨论善后事宜。雍正帝对此表示赞赏,并命令张广泗与鄂尔泰共同商议后续处理办法。雍正十年(1732年),张广泗意识到清水江和都江的重要性,认为它们连接贵州、湖北、广东三省,应该加强防御。为此,他建议设置哨船以增强联系,并提出在古州储备粮食,以便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此外,他还强调了对当地苗民进行教化的必要性。

雍正帝采纳了张广泗的建议,并派遣专人落实这些措施。由于在平叛及后续治理工作中表现出色,张广泗被授予了世代承袭的喇布勒哈番爵位,这是对他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

二、平定西北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准噶尔部开始骚扰清朝的西北边境,局势紧张。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领大军出西路迎战。与此同时,雍正帝任命张广泗为副将军,并下诏让他进京接受用兵方略的指示。张广泗抵达军队后不久,岳钟琪刚刚从巴尔广尔调遣部队前往穆垒。张广泗随即带领四千人的部队从鄂隆吉出发,与岳钟琪在科舍图会师,共同到达穆垒。

然而,局势并没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雍正帝召回岳钟琪返京,并命令张广泗接管大将军印,继续指挥前线作战。张广泗在前线观察后,发现穆垒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两山之间的地形不利于大军的驻扎和出击。他认为,若敌军来袭,现有的兵力难以有效抵御。于是,张广泗上书弹劾岳钟琪,指出穆垒的防御布局存在诸多缺陷,如筑城位置不当、兵力分散且装备不足等问题。他特别提到,岳钟琪坚持使用兵车,但在多沙的西北地区,这种战术显然不合适。此外,军中兵器匮乏,后勤保障也不到位,粮草供应困难。

雍正帝听取了张广泗的意见后,立即撤销了岳钟琪的职务,并命令张广泗撤军回到巴尔库尔。张广泗迅速调整战略,率领部队返回巴尔库尔,并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他分兵驻防洮赉、无克克岭等地,切断了敌军向南的通道;派遣部队防守廋集察罕、哈马尔,阻止敌军从西面进攻。同时,张广泗还在巴尔库尔以北的镜儿泉、噶顺、乌卜图克勒克等地,以及东北的图古里克、特尔库勒等地部署兵力,以防敌军从沙漠方向来袭。为了加强防御,他还设置了卡伦,并强化了对牧场的保护,在哈密、塔勒纳沁等地增派了兵力。

不久后,朝廷任命查郎阿为大将军,张广泗被授予正红旗汉军都统之职,继续留在军中效力。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广泗率领万余人分驻北山,进一步巩固防线。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军侦察到敌军已到达乌尔图河,张广泗随即下令副都统班第达什、总兵张元佐及提督樊廷率军前往截击。清军越过噶顺到达鄂隆吉,成功击败了进犯的敌军,斩杀了四百余名准噶尔士兵,并俘虏了三十六人。雍正帝得知捷报后,下令对其进行议功封赏。

雍正十三年(1735年),随着准噶尔部请求和平,张广泗从西北战场班师回京,并被授予湖广总督的职务。

三、经韬纬略

张广泗上任后,立即展开调查,并上书乾隆帝,指出前任官员在平乱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他弹劾张照贻误军机,虽然集结了数万兵马,但实际上用于攻剿苗乱的力量仅约三千人,造成了兵力分散、效率低下。董芳驻守八弓,仅进行招抚工作,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巡抚元展成在赈济过程中,条款混乱,执行不力,导致官民皆困。乾隆帝听取了张广泗的意见后,罢免了张照、董芳、元展成等人的职务,并命张广泗兼任贵州巡抚之职,同时解除哈元生的将军职务,将其改为提督,听从张广泗的指挥。

同年十二月,张广泗率军抵达凯里,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将部队分为三路:副将长寿从空稗出发,总兵王无党从台营进军,张广泗本人则亲自率军,三路齐发,协同作战。清军首先击破了上九股的卦丁等寨,并焚烧了敌人的据点。残余的苗匪退守凯里牛皮大箐,但已被清军包围。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张广泗指挥各路清军对苗匪形成合围之势。清军依山而行,步步紧逼,最终迫使苗匪投降。张广泗还采用了“以苗攻苗”的策略,分化瓦解了苗族内部的力量,从而彻底平定了叛乱。朝廷因此授予张广泗云贵总督之职,并允许他兼任巡抚,同时还进封他为三等世代承袭的阿达哈哈番。

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张广泗上奏乾隆帝,提出了制定镇远、安顺、大定、平远等营的规制,并请求增加贵州的兵额,总计增加了二千九百多人。此外,他还建议治理清水江、都江,增加造币炉的数量。乾隆帝对这些建议进行了讨论,并予以采纳。

乾隆五年(1740年),张广泗入京觐见乾隆帝。恰逢湖广城步横岭等寨的红苗联合广东的瑶匪作乱,乾隆帝命张广泗前去勘察。同年九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指挥湖北、广东两地的提镇以下官员。在张广泗的指挥下,当地的叛乱于同年十一月被平定。

乾隆六年(1741年)正月,张广泗返回京师,并上奏请求回乡安葬父母。然而,贵州黎平的黑苗再度联合广东的瑶匪作乱。乾隆帝再次命张广泗回到贵州处理此事。张广泗迅速行动,很快就捕获了苗乱首领石金元等人,并依法处决,稳定了局势。

乾隆十年(1745年),张广泗因其在平叛中的卓越贡献,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四、决策失误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清廷决定调派张广泗为川陕总督,负责平叛。张广泗抵达前线后不久,小金川土司泽旺土舍良尔吉主动前来归降,这似乎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八月时,张广泗派遣总兵宋宗璋、许应虎分两路攻打勒乌围,副将马良柱攻打噶拉依,副将张兴、参将买国良随后跟进。然而,金川地区山势险峻,敌军碉堡坚固,加之地理条件恶劣,使得清军攻势进展缓慢。尽管张广泗在此地转战近两年,但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乾隆十三年(1748年),张广泗上疏弹劾副将马良柱从丹噶撤军导致炮械被毁,乾隆帝听后命将其逮捕送往京师问罪。面对金川战局久拖不决的局面,乾隆帝决定任命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前往前线指挥,并重新起用岳钟琪参与军事行动。同时,乾隆帝下诏严厉责备张广泗的大军作战不力、畏敌怯战。

张广泗在战报中提到攻克了戎布寨的五十余座碉堡,但乾隆帝对此回应称这只是小胜,并期待更大的捷报,以证明朝廷对西部战事的巨大投入。然而,即使在讷亲到任后,战况仍未见明显好转。清军在攻打敌军碉堡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困难,甚至有总兵任举这样勇猛的将领不幸战死。面对如此局面,张广泗下令清军也修建碉堡以抵御敌军,但乾隆帝认为这一策略欠妥,并严词斥责张广泗的附和与推诿。

此时,讷亲弹劾张广泗分兵十路进攻,导致兵力分散、军费开支过大;岳钟琪也指责张广泗疏于职守,纵容敌军,特别是在任用良尔吉和叛臣王秋的问题上,导致军事机密泄露给敌军。这些指控直接指向张广泗在指挥上的重大失误。

乾隆帝对张广泗的表现极为不满,认为他在金川战役中的表现令人失望。张广泗的策略不仅未能迅速解决战斗,反而因分兵过多导致了战斗力的削弱。同时,他在用人方面的失误,如任用不可靠的人员,使得军事信息泄露,进一步加剧了战局的复杂性和清军的被动局面。

五、晚年

乾隆帝看到讷亲和岳钟琪的弹劾后,责备张广泗贻误军机,将其罢官免职,并下令逮捕张广泗押往京师治罪。乾隆帝亲自在瀛台审讯张广泗。张广泗极力诉说其冤屈,乾隆帝命用刑,但他仍然不停辩白。乾隆帝下谕说:“用兵大小金川,张广泗、讷亲先后贻误军机。张广泗刚刚到了军中的时候,就夸下海口,过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获得成功,然后他就将责任推诿给部下。讷亲去了之后,他仍然观望推诿,看见讷亲的种种不合适的举措,他都不去指正。当知道讷亲的策略必败之后,他还幸灾乐祸,进行非议,可见其内心之险恶。朕已经全部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张广泗和讷亲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如今朕将其治罪,以明国法。”

乾隆帝命军机大臣和刑部共同商议张广泗的罪行。在仔细审查了张广泗的行为及其对军机的贻误后,乾隆帝最终认定张广泗犯有失误军机之罪,按律判处斩首。同年十二月,张广泗被处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张广泗的一生是充满辉煌与悲剧的。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以及对于地方治理的贡献,无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的事迹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