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受父爱:逆境中的温情滋养
在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1397年5月7日),朝鲜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李裪,在汉城俊秀坊的靖安君府邸呱呱坠地。他是朝鲜太宗李芳远(时为靖安君)与元敬王后闵氏(时为靖宁翁主)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却幸运地成为了父母膝下唯一的宠儿。在此之前,李芳远的前三个儿子皆不幸早夭,长子李褆因担忧同样命运而被寄养于闵家,次子李补也因疾病被托付给洪永理家。唯有李裪,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成长,尤其是在李芳远与郑道传的政治斗争白热化时期,李芳远对这个儿子更是倍加疼惜,视若掌上明珠。李裪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曾深情地说:“予幼冲之时,太宗最钟爱。”这份深厚的父爱,为李裪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储受禅:智慧与贤能的胜利
永乐六年(1408年),李裪被封为忠宁君,并与沈温之女(后来的昭宪王后)结为连理。四年后,他进封为忠宁大君,并开始接受太宗精心挑选的儒生李随的教导,深入学习儒家经典,逐渐以“好学不倦”闻名于朝野。与此同时,作为嫡长子的李褆却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学无术,多次受到太宗的严厉训诫却毫无改观。面对这样的局面,太宗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毅然决定易储,召集群臣讨论是立嫡长(李褆之子)还是立贤(李裪)。经过激烈的争论,太宗最终采纳了群臣的建议,以“当择贤耳”为由,废黜李褆,册立李裪为王世子。两个月后,太宗将王位禅让给李裪,李裪在景福宫勤政殿正式登基,开启了朝鲜历史的新篇章。
亲政守成:勤勉治国与贤臣辅佐
太宗去世后,李裪得以完全亲政。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朝鲜王朝正处于开国创业的瓶颈期,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来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因此,他勤勉治国,每天四更起床,黎明上朝,处理政务,召见大臣,举行经筵,直至深夜仍手不释卷,从未懈怠。他注重自我约束,警惕玩物丧志,将上林园的花草、鹁鸽等赠予百姓,拒绝珍禽奇兽的进献,深谙唐明皇先明后昏的历史教训,命人编纂《明皇训诫》以警示自己不忘初心。
在用人方面,李裪更是独具慧眼,重用贤臣黄喜等人。黄喜原本因反对废黜李褆而被流放,但在太宗去世前被李裪召回,并迅速崛起为朝中重臣。他持论宽厚,不喜纷更,能镇定国人,被誉为“真宰相”。在李裪的领导下,朝鲜王朝人才济济,各尽其用,许稠主持礼仪、赵末生主持军政、金宗瑞主持边防、朴堧主持音乐、蒋英实主持科技,共同构建了李裪时代的盛世景象。李裪在位三十余年,从未杀过一个士大夫,这在朝鲜王朝君主中极为罕见,展现了他宽厚的治国理念。
疾病缠身:坚韧不拔与传位之念
然而,李裪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长期为各种疾病所困扰,年轻时身材肥胖,不喜欢户外活动,后在太宗的督促下坚持讲武。但即便如此,他仍未能逃脱疾病的魔爪。正统四年(1439年),李裪自称被焦渴、背浮肿、淋疾及眼病所困扰,左眼几乎失明,可能已患上糖尿病及其引发的白内障。此外,风疾也长期困扰着他,晚年愈发严重,以致无法出迎明朝皇帝的诏书。
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李裪从正统元年(1436年)起就有意传位于世子李珦,但多次尝试均未果。他多次想让世子代行王权,都遭到黄喜等人的反对。尽管如此,他仍为世子设立詹事院,培养其接班的基础,并在正统十年(1445年)决定让世子裁决庶务,自己仅保留部分最终裁决权。
去世与身后:英名永垂与世代敬仰
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3月30日),这位勤勉治国、开创盛世的君主在汉城永膺大君府邸内安详离世,享年五十四岁。他的一生,是智慧与贤能的象征,是勤勉与奉献的典范。死后,他被追尊为“世宗”,谥号“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明朝赐谥“庄宪”。他的遗体被安葬于英陵,成为了朝鲜历史上一位不朽的传奇。
李裪的一生,是从父爱沐浴到开创盛世的壮丽诗篇。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勤勉,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