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这也只是有些人,真心祝福的人也不少,毕竟身边人要是有出息了,自己以后就是办事求人也有个去处不是,多少能沾些光,他们又没有什么损失。

……

北地二月份才渐渐化冻,等彻底回暖都到三月中了。

周果在渐渐化冻后就到地里看一番,找到去年埋下去的木棒,露在地面的二尺长已经被土块被淹没了,地里枯死的草根轻轻一扯就起来了,地里的草也陆陆续续的冒出了头,笑着回去了。

农家肥一车一车的拖到地里,均匀的撒在地面上,在上面盖上了厚厚的一层。

后院堆了一冬的大堆大堆的肥终于慢慢的下去了,再不用就没处下脚了。

基肥施足,她就套上犁头赶着窝了一冬的牛到了地里,开始深翻,地面上的杂草农家肥被一起翻入地里。

周谷学了两天后,已经能独立耕地了,周果放心的将耕地交给他。

自己则将新买来的农具耢搬到耕过的地里,上面放上几块大石头,将绳子套在肩膀上,跟牛似的在前面拉着,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这种农具,是用来碎大的土块的。

她本来还想带着一家人在后面拿着锄头一块块的敲呢,这样一来就省事多了,一遍拖过,地上那些大土块就散开了,待她拖着耢来来回回走了五遍,放眼望去,整块地里已经不见一块大块的土坷垃了,都成了细细散散的土。

就是这拉耢在一般人不是很容易,跟拉犁的强度比差不到哪里去。

周杏在家选种子,这么多地,也就新买的那两亩地适合种水稻,这些地不近水,又不通沟渠,还没有塘,也就只能种麦了。

十几亩地要的种子可不少,一亩地三升,十亩四分地,用种三十多升。

李氏则带着锄头去挖沟渠去了,近河的两亩地要做成水田,必得要沟渠,沟渠还得深,此时刚刚解冻,地底深处还冻着,委实有些难挖。

老爷子背着手在田间地头晃荡了一圈,转头就拿着锄头跟上了,在家窝了一个冬,身上都快闲出病来了,吃啥都没味,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还患上了晚上睡不着的毛病。

陈氏见了,好奇道:“你们挖沟干什么呢?”

李氏就笑道:“周果吃东西挑,一日三顿吃馍馍吃不惯,每日必定得准备一顿大米饭,我想着把这近河的两亩地给挖个沟,灌上水,做成田,种上稻,自己也不用再外面跟人换了。”

陈氏笑道:“难怪呢,我说你们买这么两亩薄地干什么,你还真是疼闺女,你等着,我回去唤了人来,我们帮你。”

还不等李氏拒绝,就匆匆走了。

没多会的功夫,就来了三四个人,有男人女人都是家里的劳力,一来等李氏吩咐下来,就开始埋头卖力的干活。

两条又深又长的沟渠两天左右,就挖好了,他们还在边上砌上了鹅卵石,活干的又快又好。

李氏笑着道谢。

陈氏道:“可别急着谢啊,我们也不是白干的,我在你家干了三天活,回头你得把你们家牛借我家使使,我也不占你便宜,牛比我能干多了,我就用一天半,你看成吧?”

李氏道:“还算那半天干什么,两天就两天,你回头去牵吧,我们家的地也耕的差不多了。”

陈氏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那怎么好意思呢,我这不是白白占了你家的便宜吗?牛干的活都能抵我两个人了。”

李氏笑道:“那有啥,不就是半天吗,我们几家的关系,难道我还能跟你算的这么清楚,别说两天了,就是四天都成。”

陈氏笑眯眯一挥手道:“那倒不用,不止是我,他们也是来你家借牛使的。”

剩下的几人都是要急着借牛用的,不然跟你家又不沾亲带故的,凭什么放着家里的活不干来帮你挖沟啊,又不是疯了。

李氏都一一答应。

乡下就是这样,邻里邻居,一个村里住着,农忙的时候忙不过来,只能跟村里人换工,一头牛干的活能抵三四个劳力,可惜原先一里也就一头牛,轮到他们头上,春耕都完了,只能自己上。

周果几家人来村里安家,初来乍到能得到村里很多人的帮忙,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带来的牛,这些可都是劳力,一家人就能分得那么几亩地,春耕的时候借一借也是可以的。

她将地里的荒草一把火烧了,赶着牛下去来回耕了几遍,放水进去。

哗啦啦的河水进了地里,看着水位一点点升高,周果的心情也渐渐变好,家里的大米早就吃没了,她这一两个月来天天馒头馍馍面条,脸都快吃绿了。

等这几块地收割,她就有大米吃了!

得好好的侍弄侍弄这几块地,秋日的口粮就全靠它们了。

水田里的泥块泡散了后,周果又下去耕了一遍,完了将耢套在牛的脖子上,自己站在耢上面,将几亩地来来回回的摩了好几遍,泥土变得碎碎的了才停止,还有稀泥将田坎铺高了一层。

这个时候的几亩地已经像模像样了,她将家里堆了一冬的肥托了六大车过来,均匀的铺洒在田里,这可是她第一次种稻,种子也好,既然地薄,那就多多施肥。

周果也是在此时才彻底明白她娘对这些粪的看重,她再也不觉得它们脏了,果然什么事都是要自己做了才能体会里面的心酸,光有理论屁用都没有。

李氏瞧得心肝疼,也就他们家养的牲畜多,肥多,这要放在一般人家,哪里舍得。

全村人都来看,她开出来的这两亩水田,无他,整个村就没有适合的地种水稻的,很是新奇,他们还没有种过水稻呢。

附近几个村到是有一两个每年都种上一两亩糯稻的,但那产量,每亩最好的也就两石,最多时候两石都没有,所以大家也就是没地靠近河边,就是有,也没打算种水稻,家里拢共就那么点地,要是一亩地辛苦一年只能收一石多,那他们还吃什么?

但在看到田地里那一层厚厚的黑肥时,都张大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