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子近臣,可以经常面见皇帝。
皇帝批阅奏折时,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与赋税有关,顺口对太监说:“把唐风年叫过来。”
太监恭恭敬敬地答应,迈着小碎步,两脚快快的,去传话。
唐风年得知之后,立马放下手头的差事,一路小跑,跑到御书房门口时,整理官袍和乌纱帽,以沉稳的姿态迈过门槛,轻手轻脚地走进去,行礼问安。
皇帝问:“唐爱卿,你以前外放时,是否有赋税方面的困境?”
唐风年不敢狂妄,谦虚地答道:“回禀圣上,确实有。”
皇帝又问:“你是怎么解决的?”
唐风年恭敬地答道:“回禀圣上,办法就是开源节流,鼓励民间的商贸。”
“在微臣为官的田州和成都府,商税都超过田税和人丁税。”
“而且,三者相辅相成。百姓通过买卖,变富裕,家中就人口兴旺,人丁税就多。”
“人多,每张嘴都要吃饭,开荒、施肥就积极,安居乐业,田税依法上交,一般不会铤而走险地逃税。”
皇帝听完之后,眼神有光,笑道:“唐爱卿,你描绘的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而朕在奏折上看见的情况却截然相反。”
“比如,这位汪大人,他任职的云南布政使司,遭遇严重干旱,百姓逃难走了,找谁征税去?”
唐风年思量片刻,答道:“回禀圣上,面对这种情况,首要任务不是征税,而是救灾。”
“努力寻找水源,利用水轮车等工具,事半功倍。”
“等旱灾过去,百姓会再次回到家乡,安居乐业。到时候,官府再居安思危,可保长治久安。”
皇帝毫不客气地把奏折摔地上,冷冷地道:“废话!”
唐风年脸色突变,心中忐忑,真切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艰难。
两人又聊一会儿,然后唐风年终于被允许离开御书房。
他后背上和额头上都冒出冷汗。
远离御书房之后,他才长长地松一口气。
路上,他遇到太监小法海。熟人相见,笑着打招呼。
然后很不巧,他又遇到太子,太子的身后跟着好几个太监,其中一个就是石子固。
石子固早就瞅见唐风年,他连忙低头,假装没看见,也暗暗祈祷唐风年没看见他。
他心里阴阳怪气,暗忖:等老子发达之后,再去唐风年面前扬眉吐气,现在还不是时候。
而且,他刚才又被喜怒无常的太子踹了一脚,腹部隐隐作痛,犹如雪上加霜。他希望两拨人赶紧擦肩而过,谁也别搭理谁。
然而,事与愿违。
唐风年停下来,给太子行礼。
太子也停下来,用一只眼上下打量唐风年,暗忖:这个唐大人,听说政绩卓越,如果笼络过来,为我所用,必然如虎添翼。
太子别的本事不强,但天生就具备拉帮结派的意识,颇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之气。
他伸出手,去拍唐风年的肩膀,想表示亲近。
但唐风年个子太高,太子比他矮许多,越靠近,越尴尬。
而且,唐风年对太子并没有谄媚之意,一句马屁也没拍。
太子反而笑眯眯,假笑道:“唐大人何时有空?”
等有空时,他就找唐大人喝酒赏歌舞,再送几个美人儿。
太子坚信,世间所有男子都好色。
唐风年微微低头,答道:“回禀太子,为了国泰民安,微臣愿意废寝忘食,不需要任何空闲。”
这明显答非所问。
躲在太子后面的石子固忍不住偷偷冷笑,暗忖:唐风年啊唐风年,你做官这么多年,脑子越来越笨了。
太子明显愣一下,皱起眉毛,对唐风年的回答不满意,暗忖:有空就说有空,没空就说没空,你乱答啥玩意儿?
太子从不为难自己,专门为难别人,于是冷哼一声,不容拒绝地吩咐:“明日午时,来东宫找本殿下。”
说完,他带着一群太监扬长而去。
唐风年皱眉头,不想赴约,但对方毕竟是堂堂太子,他不敢明目张胆地轻视太子,只能默默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