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元璋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要保存实力,邵荣口中虽未明言,心下却失望无比。
说起来,邵荣原本是郭子兴的亲信,后来被郭子兴指派给朱元璋做副将,之后的几年,邵荣一直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出生入死,被朱元璋的能力和眼光深深折服,一直对对方忠心耿耿。
然而这段时间来朱元璋的种种表现,却让他越来越怀疑自己跟错了人。
首先就是处死那些主张和郭洺讲和的将领。在邵荣看来,寿春失陷,大伙的家眷尽数落入郭洺之手,有人会产生这种想法不足为怪,略加惩处也就罢了,怎么也罪不至死,可朱元璋却坚持要处死这些老弟兄。
其实处死主和派虽然残忍,但也情有可原,毕竟这种时候,想要保证军心士气可用,必然要采取一些极端措施。
真正让邵荣觉得朱元璋已经不合适自己追随的,还是大伙南下过程中对沿途百姓的各种烧杀抢夺、奸淫掳掠。尽管邵荣心里清楚,倘若弟兄们不这么做,马上就得饿死,但他心底还是有深深的愧疚感。
毕竟自己这帮人,当初就是因为受不了元朝官府的敲骨吸髓,这才愤而起事,发誓要推翻朝廷,可如今自己等人的所作所为,却比当初的官府更加残忍,早知如此,当初起义的初衷是什么……
“邵大哥,追随朱某这么多年,如今落得此番境地,你心中是不是后悔了?”
邵荣脸上的失望之色很快被朱元璋察觉,由于邵荣的年纪比朱元璋略大几岁,此时的朱元璋特意称呼他为大哥——通常情况下,朱元璋只会称呼对方为邵将军。
重重地叹了口气,朱元璋忽然拔出腰间佩剑,一面递给邵荣,一面沉声道:“倘若邵大哥果真心生懊悔,本帅亦无话可说,你只管用这把剑割下我的头颅,去向那郭天叙邀功请赏就是。”
邵荣闻言,脸色涨得通红,忙摇头否认道:“大帅说得什么话,末将既受大帅厚恩,这条命就是大帅的,哪怕将来万劫不复,也绝无怨言!”
虽说心里对朱元璋有些失望,但邵荣仍旧不打算背叛对方。没办法,忠臣不事二主,谁让自己当初选择的是此人呢。
暗自咽了口唾沫,邵荣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接着开口向朱元璋道:“大帅,倘若陈友定、陈友谅等人真的出兵救援临海,我等届时要不要配合他们一起行动?”
朱元璋闻言,闭着眼睛沉思许久,缓缓睁眼道:
“临海已是孤城死地,我等派兵过去营救,非但没办法替方国珍解围,反而正中那郭天叙的下怀。郭家军列装有大量火器,眼下天气晴朗,倘若直接与对方野战,只怕难逃大败。”
“与其配合陈友定、陈友谅发兵前往临海,倒不如说服二人,派几支老弱病残佯装支援临海,暗地里,让他们把主力全部集中到桐庐城,围攻城内徐达这五万兵马。”
朱元璋说到这里,心中只觉自己的想法非常可行,语气渐渐兴奋起来:
“没错,正该如此!桐庐这伙郭家军困在城内三个月,周边补给线都被本帅切断,五万多兵马人吃马嚼,差不多也快到强弩之末的地步了,陈友定若再派一支主力大军前来围攻,对方定然支撑不了多久!”
此时的桐庐城下,除了朱元璋本部六七万大军外,还有陈友谅带来的五万兵马,加起来约摸有十二万人。
这十二万人架设各类攻城器械,不分昼夜地对着小小的桐庐城轮流猛攻,虽说暂时还没能攻破城池,但是毫无疑问,已经给城内的徐达造成了极大损失。
倘若福建的陈友定再派遣七八万大军加入围攻,凑足二十万兵马,朱元璋有理由相信,徐达麾下的士兵就算真的一个个都是铁打的,也绝对抗不住这种压力。
毕竟兵力太过悬殊,二十万对战五万,要是这样都拿不下桐庐城,那也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邵大哥,你马上派使者南下联系陈友定,让对方先派几支疑兵前往台州,假装援救方国珍,而后迅速发主力北上,与本帅的兵马会合!”
说白了,朱元璋的计划,无非就是想在郭洺反应过来之前,彻底攻破桐庐城,将城内徐达的五万郭家军歼灭收编。只有如此,他麾下的兵马才能在衢州站住脚,慢慢与郭洺展开决战。
桐庐城内的五万郭家军一天不被消灭,朱元璋心中就一天不能安宁,这也是为什么明知道郭洺的主力大军正在进攻方国珍,朱元璋也不敢派兵前去解围。
他这里前脚敢拔营向东,后脚桐庐城里的郭家就敢出城,从后方给他造成威胁。
“末将遵命!”
听了朱元璋的命令,邵荣呆了呆,很快理解了对方的用意,心中既觉佩服,又有些担忧道:
“大帅,倘若咱们二十万大军还是攻不下桐庐,台州那边的郭家军闻讯前来援救,如何是好?”
朱元璋眯着眼睛,声音冷冷道:“你说的这种情况本帅已经考虑过了,所以本帅要做的,就是跟姓郭的赌时间!赌在对方主力到来之前,桐庐城已被我军攻破!”
说实话,局势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其实朱元璋心里也清楚,郭洺在江南的基业已经十分牢固,自己就算再怎么挣扎,也动摇不到对方的根本。
对方哪怕在衢州连吃败仗,大不了收兵退回集庆路、太平路,好好休养生息一年半载,马上又能拉出几十万大军。
反观自己,江北的地盘全部丢失,手中没有任何可供经营的根据地,这次要是当真全军覆没了,那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决定豁出所有,和郭洺战斗到最后一刻,因为他实在太不甘心。
“真是该死,那二十四名淮西大将,分明是本帅亲手挑选出来的,为什么,为什么偏偏却被你带走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