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昭看着外面,思绪回到以前,悠悠说道: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杜天山的弟弟杜天峰来到长番国办事。
他在街上与当地一名豪强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起了争执。
谁也没想到,这小小的争执竟然迅速升级成了一场激烈的斗殴。
混战之中,杜天峰一时失手,不小心将那名豪强打成了重伤。
官府赶到,当场将杜天峰拘捕起来,并以伤人重罪将他处以斩首之刑。
杜天山闻讯赶过来,他曾经云游到长番,凭借他的医术救过一个竹本教僧人,通过他的引荐找到我。
恳求我从中周旋,希望能够通融,保住杜天峰一条命。
我经过了解,发现那个豪强伤势并不重,这个案子完全是那名豪强勾结官府借机报复杜天峰而已。
知道了其中的内情,我心里有数了。
费了一番功夫找到了案件中的关键当事人,通过劝说和协调,让杜天峰拿出一笔可观的赔偿金给那名受伤的豪强。
就这样,这场风波总算是平息下来,杜天峰也得以平安获释。
从那以后,杜天山便欠下了我这个人情。
这次,我托人找到他,请他给素原几人治伤,他不能拒绝我,而且他也愿意救死扶伤。
只可惜素各大师自杀身亡,否则也能得救。”
卡隆丹增来回踱步,过了一会,他猛地站住,语气豪迈,
“军师,刚才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我卡隆丹增一生刀头舔血,不怕隆赤这个逆子散布谣言,本王只是担心请不动关石。
既然杜天山来了,本王认为机会来了。
杜天山发现金矿,对关石贡献很大,可否请他再帮忙多一点?”
仇昭点头,“这正是卑职要跟大王说的事。
杜天山和关石关系非同一般,如果由他出面,定能请动关石援手,这需要大王亲自跟他说”
“那是当然,你安排下,本王约见杜天山。”
两天后,杜天山到了银城,他首先配置药物控制住素原四人的伤势,不让伤情恶化。
第四天上午,阳光明媚。
仇昭神情严肃地引领着杜天山,一路来到了卡隆丹增的寝殿。
只见寝殿外面站满了众多侍卫和侍从,气氛显得有些凝重而庄重。
两人进门,卡隆丹增笑脸相迎,双方互相见礼完毕后。
卡隆丹增目光炯炯地直视着杜天山,语气十分诚恳且直接:
“杜道长啊!感谢你为本王的几个徒儿治病。
今日特意将你请来,实不相瞒,乃是想恳请你再出手相助。”
杜天山闻言,双手抱拳作揖,微微躬身施礼道:“大王实在是太客气啦!
若有用得着贫道之处,尽管吩咐便是,只要力所能及,定当全力以赴、在所不辞!”
卡隆丹增合十当胸,“本王四个徒儿伤势颇为严重,听闻周山太子可以根治他们。
想请您能代我转送本王的亲笔信给周山太子,请他出手医治本王这几个不中用的徒儿。
当然,也希望你多多跟周太子美言。”
说完这话,他便目光灼灼地看着杜天山,期待着他同意。
杜天山面带微笑,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大王放心,你的信,贫道一定会转达给我们的太子殿下。
不过,至于能否请得动他亲自出手,贫道实在是不敢妄下断言呐!”
卡隆丹增点了点头,“嗯,那是自然。
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本王都会对杜道长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杜天山接着说:“大王,如果周山殿下愿意出手,在哪医治呢?贫道向殿下报告时,要把这一点也要说清楚。”
卡隆丹增转头看着仇昭,“军师认为在哪里比较好?”
仇昭应该已经想过这个问题,回答很快,“卑职认为,周殿下来长番不合适,素原大师等四人长途跋涉去云州,他们的身体也受不了,可否定在昌远城?
这样的话,周殿下仍然在他的国内,昌远城与我国临近,素原四人去的话路途也不远。
只是要劳驾周殿下从云州赶到昌远城,辛苦他了。”
卡隆丹增、杜天山一起点头,认为这个方案最好。
经过这一番讨论之后,三个人达成了共识。
卡隆丹增随即取出纸笔,当场奋笔疾书写信。
信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无比的诚恳之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将急切与期待透过薄薄的信纸传递给远方的周山殿下。
写完信后,卡隆丹增仔细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没有任何遗漏或错误之处。
然后,他郑重其事地拿出他私人印章,小心翼翼地在盖上。
杜天山接过信,开口说道:“事不宜迟,今日我便派人前往昌远城,让他们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将这封信送达云州。
当然,我也会写一封信附上,期望周殿下能够应允。”
..............
时间倒回几天,云州大帅府。
周山殿下正在办公,刘子超风风火火跑进来,“禀告太子,长番国出事了”
说完话,他递过几张纸,是沈伦传过来的,上面所写的正是长番国擂台比赛的详细过程。
周殿下看完,笑眯眯问:“刘叔,你怎么看这件事?”
如果从亲属关系来论,刘子超是周山的岳父大人。
周山是大安朝的太子,一国储君,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皇家的威严和风范。
按照礼法规定,太子称呼太子妃、良娣、良媛、孺人等的父亲时,有着一套严格的规矩礼仪,不能像普通百姓那般随意简单!
在正式场合:
如举行重大宫廷仪式、外交活动等,太子尊称太子妃的父亲为国丈。
而对于有爵位的良娣、孺人等父亲,太子会以其爵位相称,如“某国公”“某郡公”等。
爵位是古代贵族地位的象征,以爵位称呼既符合礼仪规范,又能明确对方身份地位。
在私下场合:
宫廷日常交流中,太子对妻妾父亲较为认可、欣赏,且双方关系融洽时会使用两种称呼:
一是称之为世伯或世叔;二是称之为“尊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