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次开科效果不错,题目简单,录取了不少人。

他们有了官身,立刻就成为魏吹,开始给曹丕歌功颂德。

只是,这些人质量太差,可以摇旗呐喊当啦啦队,但不能处理政务,只能给人打下手。

要想拥有忠诚且高效的人才队伍,就得将选官用官的权力收回手中,曹丕决定再进一步。

他要将人才选拔的权利收归中央,而要实现这一步,关键是制定完善的选拔人才制度,让其具有法律意义。

其实,当下已经有了新制度的雏形了,曹丕所要做的就是将其规范化、制度化。

两汉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世家所操纵和利用。

世家让谁是孝廉,谁就是,中央朝廷无法插手。

他们左右了各地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

即所谓的,“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腐朽的察举制一方面扼杀了寒门、豪强的上升渠道,另一方面士人集团占据朝堂把持政权。

另外,察举和征辟两个组合拳打出,还出现了‘二元君主制’这样的畸形产物。

被举、或被辟为官的人除了效忠皇帝,还要效忠举主,有时候甚至效忠举主的重要性大于效忠于皇帝。

但凡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不会满意这样的事情。

曹操曾一度试图改革人才选拔的方式。

当然,毕竟是前无古人的创新,老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法一步到位。

曹操的第一步是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通过破坏朋党交游的方式削弱豪族互相之间的密切程度。

当然,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

老曹治理地方还要考士人呢,不能把他们往死里得罪。

于是,在打压私人清议的同时,还发展了由官方出面组织的清议活动。

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使名士与政权合作。

并且,曹操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指导官方评议工作要以‘才能’为核心。

这时候已经出现‘品第’这个名词,可以说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

当然,‘品第’这个词不是曹操首创的。

是孔子首先根据天赋才能和根性,把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品,即着名的“三品论人”说。

后来,班固受到孔子的启发,编订了一个“九品”人物表,对上古至秦代近两千位历史风云人物进行评价。

班固在三品的基础上把人细分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曹丕所中意的,便是班固的“九品论人法”。

只不过,曹丕要用这种人物品评的已经不是评骘“古人”,而是品第“生人”。

于是,曹丕便召集陈群、司马懿,君臣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探讨。

这俩人是曹丕当世子时的‘四友’,铁杆心腹,可以信赖。

一连商讨了好几天,总算是将整体框架梳理出来。

名字确立了,就叫九品官人法。

评价标准三人商定的结果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家世虽重要,但不是唯一标准,寒门子弟若真有才华依旧能脱颖而出。

甚至在曹操唯才是举惯性影响下,现阶段会以才能为主。

同时,该制度明确规定剥夺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这一点,是曹丕坚持的,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州为州都,郡国为中正,由朝廷派遣,将品评人才的权力也从私人手中抢过来。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中央复核批准,作为选官的根据。

毫无疑问,曹丕的九品官人法绝对是进步的。

不是向士族妥协,而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有了框架之后,之后便是制定细则和推行。

曹丕将这事交给了陈群,让司马懿从旁辅助。

选官制度改革,是天大的事,司马懿现在的的分量还是比陈群弱一些的。

陈群出身汉末顶级望族“颍川陈氏”。

其祖父东汉太丘长陈寔,父亲大鸿胪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

绝对的高门,经典的名士,主持这件事非他莫属。

文治武功,文的方面搞了,武的方面自然不能落下。

此刻,曹丕屏退众人,大口大口炫着他最喜欢吃的甜食,独自在殿中。

他很喜欢吃甜食,这能让他在压力紧张之下感受到快乐。

他盯着挂在王宫中的魏国舆图,冷冷道:

“咳咳,一群宵小,孤要用你们的血来杀鸡儆猴。”

魏国境内正有一群不识天命的家伙正在挑战他的权威。

曹丕的手掌在舆图上拂过,王国的军力分布、哪里有叛乱、哪个将领镇守在哪里他心里一清二楚。

曹魏军队的主力是中央军,中央军分为中军和外军。

中军,是驻守在王都周边的中央军,领军将军并五校尉统之,现在的领军将军是宗室大将曹休。

外军是镇守地方的中央军,哪里有需要便镇守在哪里,由都督地方军事的将领统帅。

除了中军与外军,曹魏政权还有作为地方兵的州郡兵,战斗力弱,非国家危亡的时候不会离开本土作战。

目前曹魏的都督地方诸军事,分西线,中线,东线,北线。

曹丕的手掌先是按在了右上方,王国的北方防线。

他往嘴里塞了颗葡萄仙,边咀嚼边摇头笑道:“哈,此地无虞。”

北线为都督河北,所面对的敌人是草原游牧部落和辽东公孙氏。

而都督河北的便是吴质,是曹丕四友之一,忠诚可靠。

且北线在四条防线中重要性最弱,基本上可以忽视。

河北一线的草原游牧民族,在当初张辽白狼山阵斩踏顿那一战之后,已经不成威胁。

而辽东公孙恭虽然算是个实力不小的割据军阀,但此人对曹丕没有威胁。

首先是他的位置不稳,是因为上一代辽东之主公孙康死去,其子公孙晃、公孙渊等皆年幼。

于是众人才推举公孙恭为辽东太守。

其次公孙恭因为患病没有生育能力,身体虚弱不能治理国家,其实早就被臣子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