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倾覆的危机已然消除。”

“一旦农墨两家的技术改进得到普及,粮食品产量上升,工具效率提高,大秦就可以步入相对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到时候可以进一步推进知识的普及。”

秦长青自言自语地说着。

他对自己未来有着明确的发展蓝图。

但随即他的眼神凝重。

大秦制度的顺利运作依靠人才支持。现在的官员中许多人难以胜任重要的任务,他们仅仅凭借自己的资历或曾经的贡献,却失去了过去的心劲儿。这些人只会死守权利,不愿改革。

“让他们体面地 ** ,或许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朝中上下人人自危,生怕这场 ** 会波及自身,不少官员纷纷致信长公子,希望他能出面解困,但无论信件多少,长公子似乎对外界一无所知,始终未露踪影。

眼见此景,

众人皆明白了一件事。

长公子恐怕已然彻底失势,他们未曾料到,这位公子失势竟然来得如此迅速,秦长青上位不足一个月,便使长公子无法与外界通信,且秦长青的报复行动也极为迅疾。

一切太猝不及防了!

当众人都惊惶不安之际,司马昌一案忽然结案。除了司马氏遭灭族外,仅有个别大臣如崔意如、令狐范等被免职,另外数十人被降职处理,但皆未被捕入狱,这也让不少官员的心稍稍稳定。

他们担忧的正是秦长青穷追不舍。

幸好。

秦长青显然知道把握分寸,适时收手,并没有深入追究下去,亦未采取极端手段;即便如此,朝中许多大臣仍然对其这位新太子充满警惕与敬畏。

毕竟能进退自如的人更容易令人感到威胁。

长青

大河东逝,奔腾入海。

新郑。

一间屋檐下,

何瑊与张良凝视着手中的信函,许久无声。

良久过后,

何瑊激愤言道:“简直匪夷所思,秦长青这黄口孺子竟惹了这般麻烦事,可嬴政如何回应?他口称法治,违则严惩,却在他儿子问题上一概不提!”

“还让此小子为太子!”

“真让人气恼不已!”

何瑊的手臂因愤怒直颤。近 ** 一直密切关注着咸阳的情势,正如何张良预测:若扶苏登位,他们还能争取些回旋之空间。于是,他们在这半年内尽力扶持扶苏,一切进展得颇为顺利,却在最后一刻发生转折,使得他们之前的努力尽付东流。

想至此,

何瑊愤慨道,

“竖子扶苏,枉我们如此费力助他。他竟然如此不成器,还被人称为‘仁义君子’,我呸!我看他就一懦夫。如果早知其为这种人,定不会再让他与其他六地贵胄共事,这样一位不忠不德者怎堪重托!”

“目前,由于秦长青的上位,扶苏彻底隐忍,丝毫未显抵抗之意。秦长青利用司马昌之事件削去了他的许多支持,继而借着界休一事干涉了我们的地区。对此种明显的打压之举,扶苏仍毫无反应!”

“枉我等对其信任至此!”

“况且,若知其奸险至此,早该派人铲除他,免至现状。只悔当初!”

“......”

何瑊在其居所内肆意责骂,

竭力宣泄内心的焦躁恐慌。

秦长青登上高位大大出乎其预料;尤其其手段更为他心中增添了几分恐惧,相比起温和的扶苏来说,秦长青向来就不守规则行事,并对诸般贵族毫不留情!

现在甫登上储君之位就如此蛮横妄为,倘若其日当为皇帝掌控天下权力,是否会越发狂妄?

何瑊在屋内焦灼走动,满面忧虑不安。

张良站在一旁。

他为自己斟了杯茶。

细细品尝。

茶水饮完之后,张良慢慢站起身来,虽然神情颇为凝重但也显露出一些无计可施的无奈,

眼前的境况,明眼可见形势已经难以挽回。

对于大众而言可能天下大局尚未明确,但于他看来天下已然失去变局余地:经历了秦长青于楚地的施政后,原来激烈反感秦国的楚国人如今已经对秦朝廷逐渐生出认同感。

假如秦长青当时受罚的话,或许他们尚有一线希望。

秦长青所做的确惠及了楚地民众,在其受冤之际一定激起楚人声援之情,则他们也能借此团结人心以为未来谋策作打算,故而这正是他们支持扶苏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竟扶苏在楚地的

历经多年征战,人口锐减过半,怎么可能抵挡得住秦军如潮般的猛烈攻势呢?

失败和覆灭似乎是必然的结局。

但他并不关注岭南百越的命运,他关心的是另一件更重要的事。秦长青安插在军队中的那些监军,现在已经逐渐在军队中有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并隐隐显示出无法忽视的存在感。这对秦长青将来全面掌控军队无疑大有益处。

此外,章邯一直与秦长青关系密切。

这一次大规模征战岭南的战役中也出现了几位杰出人物,分别是李左车、韩信以及杨熊。三人在岭南战役中脱颖而出,并且他们都和秦长青有所关联。

更关键的是,

他们的年龄都不大,这意味着当秦长青登位时,军中有足够的年轻才俊为其效命。

朝中有中书令的支撑,在军中有监军和这些青年将领,秦长青已经在无声无息中积累起了雄厚的实力。这样雄厚的力量已经使其地位坚如磐石,即使扶苏想要再度争取,也不可能成功。

更何况扶苏自己也选择了放弃。

如今,秦长青已经不再是初出茅庐时的草根之辈,不仅声名在外,还拥有许多文臣和能战之士,更重要的是他有着造福人民的政治举措以及远大的志向,这样的秦长青又怎会害怕那些六国贵族衰微的抵抗?

张良紧紧攥住拳头。

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失望和痛苦。

但终究还是松开双手,叹了一声苦笑说:

\"何兄啊,我们的局面已经注定无法挽回,看来天下必定归属于秦国。\"

何瑊闻言脸露惊愕,问道:

\"良,你怎么这么说?虽说秦长青一时占了上风,然而六国还有诸多显贵存活,未必没有转圜之余地;更何况六国各地官员大多与我们在同一阵线,为何我们要这么快宣告失败呢?我不认同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