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荣耀大秦 > 第415章 桂林郡的安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桂林郡是从领北穿越五岭进入岭南的大门或者说是正门。

从零陵顺水南下的兵道,是几条进入岭南的道路中唯一能施展开大兵团快速行军的。

只要守好零陵到贺水大营的这条兵道,将来不管岭北再怎么折腾,也波及不到岭南。

从地理位置来说,桂林郡是岭南三郡中最关键的。

而贺水大营就是桂林郡稍微靠后一些的门户,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没有发生兵变之前,源自于庞安以及郑禄的关系。

黄品一直将贺水大营的两万锐士当做最可靠的一支人马。

最早的计划也是一旦关中生变,贺水大营的人马立刻北上顶到两处山岭当中的谷地。

立关筑城扼守住通往岭南最重要的水陆路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北上。

但赵佗搞出事情后,二万贺水大营的锐士有一半不敢再重用。

再想要按原本的计划执行,不但需要将这部分的人马进行填补, 整个桂林郡的人事安排也要有大变动。

不过考虑到牵扯的琐碎事情太多,黄品也想把贺水大营打造成第二个安登城。

在人事安排上黄品的决断极为简单粗暴。

黄品自己暂时亲自坐镇贺水大营,将桂林郡实际意义上的治所安排在这里。

王元正式调入贺水大营任命为副将,与庞安共同统领。

布山那边大营的五万兵马留出一万为常备军力。

剩余四万全都改为屯田兵,并且采取九原的办法,百里间设一处尉城立一都尉。

尽快将布山那片平原地带打造成桂林郡的粮仓。

而这个任务,自然落到对岭南三郡都比较熟悉的郑禄身上。

一是威望足够。

二是郑禄的统筹能力也极为出众。

任嚣之所以能安心窝在番禺城里,就是因为对公的账目上,郑禄一直在为三郡缝缝补补。

说郑禄是三郡的大管家一点不过分。

三是郑禄属于文人出身,说话做事上比较讲究方法,不似纯武人那么霸道。

最后就是黄品能放心用,且还有能力的人真没几个。

不然黄品更想把临海与望海两处海港与海市交给郑禄。

毕竟郑禄属于难得的文理两通的人才,两处的造船与制作香皂上要比旁人上手快上许多。

不过好在墨房与墨连正在不远处的山里。

抽出一个过去也能胜任这个活计。

而且黄静与黄如两人在九原时就与墨房和墨连相熟识。

一万不敢顶在关键位置的贺水屯军,将有一半调到两处海市改为水军。

两人也借此上位成为这支水军的主将。

而两边相互熟识,配合与运作上也会畅快许多。

而且到现在黄品还没看到椰子,只听闻隔海相望的被称作近檄之地的海南岛上有椰子。

制作香皂极有可能要在海南岛上进行。

军与工方面是否能够精诚合作就变得极为重要。

除却这些,黄品说将财政方面交给阳并不是玩笑话。

他在岭南的所做所为,大刀阔斧都不足以形容。

想要继续按他的想法改革,必须要让政哥与朝堂上放心。

毕竟政哥不提,他不能当做没这回事。

而掌握岭南的财政,就相当于掐住岭南的脖子。

阳滋是公主而非公子将变得不那么重要。

加之与阳滋一同过来的并非全是护卫,有不少都是幕僚。

这个活计交给阳滋最合适。

另外,黄品不信咸阳那边收到他上报的行文后会没有任何反应。

怎么也能给阳滋再派些得力的官吏过来。

再有王威从中协助,财政统计与收支的活计算是彻底打包出去。

另外,出于安保考虑黄品还将短兵进行了彻底整合。

宝鼎为短兵都尉归属白玉统管,掌控所有短兵。

与此同时,给阳滋也分了重骑过去。

不过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只分了一百过去,并且由心思活络的半狐统领。

对于黄品的安排,一众人除了阳滋,都没什么疑义。

王家两小子虽然起点高,但能被这样重用,在大秦除了黄品就再没几个。

比蒙直那个小子要痛快的多,而且心中也更为踌躇满志。

而郑禄也同样如此。

在治理岭南上他与黄品的思路相差不大。

也觉得将重心全都放在南海郡并不妥当。

三郡同时得以垦田,才能让岭南更为安稳。

加之父亲郑国就是治栗内史,对大秦的财政状况知道的清清楚楚。

以任嚣的治理之策,岭南将一直成为大秦的吞金兽。

对此郑禄心中是极为担忧的。

可奈何他只是监御史,而且还是个战时的,权柄远不如其他郡地。

几次与任嚣商议,都得不到支持。

而黄品一系列的举措,虽然大到超出郑禄的想象。

但通过南海郡眼下的状况而言,真就未必生出急功近利的祸事。

或许真会成为岭南摆脱大秦财政无底洞的机会。

对黄品的安排,郑禄也算是打心底里支持。

再有墨门弟子这重身份,虽然应下差事时神情平静。

但心中则是澎湃万分,一定要将布山的差事完成的妥妥当当。

至于宝鼎,更是不必多说。

重骑虽然万众瞩目,但终归人数并不算多。

从河西南下更只是带了从九原时的五百班底。

在军中算不上什么出众的人物。

但是被任命为短兵都尉,算是正式步入将军的行列。

黄品的短兵可是有四千的数额,远非寻常短兵都尉可比,与统领一部的裨将只差了一个台阶。

这对于更卒百将出身的宝鼎而言,可谓一步登天。

更为主要的是,在番禺城时他与李超一同见识了火药之威。

今后如果有战事,他所统领的短兵定会成为军中精锐的精锐。

恶仗,苦仗,必然少不了。

这就意味着旁人难得的军功,他获取的将更为容易。

而且通过黄品这次的安排,宝鼎隐隐有种盘点家底的感觉。

黄品从最初的新城县尉、安登都尉、九原郡尉,终是成了岭南大军的主帅。

已经长成大秦军中的一棵参天大树。

如果再算上九原的郿县屯田兵,河西的半个左军,以及二夫人所统领的月氏部族军恶私下关系。

黄品在军中的势力名义上虽然还在蒙恬之下,但实际上已经是大秦军中第一人。

宝鼎不但心中激动万分,对未来也充满了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