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珏跨过大理寺门槛,双脚踩到门外的实地上,才感觉自己一颗跳动的心才安稳了下来。
他感慨还是外面的空气更新鲜。
还没等他往前再走几步,宋春和就迎了过来问道:“苏兄如何?那玉佩是否已经找到?”
苏明珏深呼吸了一口气,边往前走边道:“还没有,不过陆大人答应会问下情况。”
宋春和闻言有些失望道:“那你今日跑这一趟不就是白跑了。”
苏明珏神色淡然道:“也不算白跑,至少只需再等三日就能知道结果。”
宋春和见他神色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当下也没有再多问,他丧着头道:“明日就要月试了,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混个乙等的成绩?”
苏明珏自穿来就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参加过考试,这会听到宋春和在发愁,他当下也有点担忧,“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得个丙等。”
宋春和瞥了苏明珏一眼道:“你发什么愁,就你那算术和策论,再怎么差也能混个乙等的水平。”
苏明珏舔了舔嘴唇,“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我前几次的旬考也不过是歪打正着罢了。”
宋春和一脸的不相信,他这好友,平时看着跟他一样不爱读书,可每次考起试来就跟有神灵相助一样,每次都被夫子一顿夸赞。
按他家小厮那说法,他家少爷就是一个学霸!
宋春和觉得跟这种人聊这个话题没意思,他摆了摆手道:“罢了,我跟你争辩这些干嘛,有这功夫还不如挑灯读会儿书,这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啊!”
苏明珏觉得自己那话说的也是实话,奈何这人就是不相信,他一个现代人怎么比得过那些熟读古书的古人,个个引经据典,就他那生搬硬凑的东西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至于那算术,他不得不承认感谢数学公式的伟大发明,让他直接套用就能算出来!
翌日,月试如期举行。
考试按照平日所学,分为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和射艺。
第一堂课考的便是明经,考试是先帖文,随后口试。
所谓帖文苏明珏看了一下手下的试卷,有点类似现代考试的填空题,题目内容是摘录日常所学的经文,在前或在后遮去一些文字,让学生们自行去填充完整。
这考试不难,只要把日常所学的内容背会,基本都能答上来。苏明珏自到京城后,读书态度还算端正,夫子让背的,他基本都背了,这会考试倒也没难住他,熟记于心地在上面填写了下来。
至于口试,就更简单了,就是抽背诵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背”,苏明珏摇头晃脑地把抽的内容背完了,轻易就得了一个甲等的好成绩。
旁边的宋春和昨日说话的时候蔫了吧唧,一脸不自信,这会背起书来,倒是游刃有余,也得了一个甲等的好成绩。
明法是考法律条文的,把一些律法背好弄清楚,答题起来也不难,毕竟他们所在的是外舍,也不必分析案件,是以简单的很。
明算对于苏明珏来说更简单不过了,此次的题目出的居然还有那道经典的“鸡兔同笼”,这个问题苏明珏扫了一眼,就用方程式算了起来。
教室里算盘声一顿噼里啪啦响,唯有他这却悄无声息的,监看的老师扫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可能是考虑到题目太难,算术题一共只出了两道。
旁边的同窗还在抓耳挠腮地用算盘上下飞舞时,苏明珏已经对着卷中的第二道题下手了。
这道题目倒是有些好玩:
现有一孕妇,行年二十九,难九月,问:其所生为何?
这道题有点像现代的“校验算法”,内容最后是问其孕妇生男还是生女?
基数是四十九,添上孕妇的孕期是九月,所得便是五十八,再减去题目中孕妇的年龄二十九,计算出来的结果便是连续的从一到九的整数,所得最后的余数的和是奇数便是生男,偶数则是生女。
此题中所得的本例是:0、1、2、1、4、5、1、5、2,求和之数为21,为奇数,所以这位孕妇生的男孩。
所有考试中,苏明珏最没有把握的便是射艺和进士了。
这两个学科他是完全摸不到头脑,好在那弓箭在孟贺兰的好弓箭的帮助下,他勉强能举起来。
自己又在放学后勤学苦练的学了一阵子,这会一箭从他的弓上离弦而出,虽不中红心,好歹也不至于像之前那样倒插洋葱了,勉勉强强地射了个离红心较近的位置,按现代标准来说,大概是8环的位置。
按理来说他射的不是很好,但是赵夫子还是给了他一个乙等的成绩。
他起初还有些惊讶,后面站在旁边看到别的学生射的情况,他顿时又觉得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差。
鹿鸣书院不重视射艺,是以即使他得了一个乙等的成绩,却也还算高的。
进士是所有考试里面最难的,要会作诗也要会写策论。
不过此次考试好像比较偏向实用性,把诗赋取消了,只留下一道策论。
题目是:“北朔何不足以成国?”
北朔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一直生活在草原上,至今都没有建立王朝。
苏明珏看到这个论题,当即就想难道是他不想建立一个国家吗?明明是它条件不具备。
这出题人出的题目还是比较狡猾的,实际真正想要知道的是如何把一个国家治理起来吧!
苏明珏也不知道要如何写,又是策论,自己又得仿照之前的贾谊的《过秦论》形式来写篇策文。
这北朔他又没去过,相关的书也没有读过,想要根据它来写一篇文章实在是太难了。
想着那边人骁勇善战,苏明珏决定找个东西做类比来讨论治国之策比较好。
找什么比较好呢?
他一脸的烦恼,旁边恰好一蛐蛐在上下窜动鸣叫,苏明珏想了想,随后一篇以蛐蛐论治国之策的策论在纸上跃然而出。
“蛐盆似国,操蛐者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