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敢问陛下是哪三支?”柳元景问道。

“西面秦州方向一路,为西路军。朕打算让薛安都为西路军元帅,李怀为副元帅。然后南阳方向一路,为中路军,以你柳元景为中路军元帅,宗悫为副元帅。最后东面一路出青州,为东路军。以颜师伯为东路军元帅,垣护之为副元帅。”刘寒说着,让下面的太监将早就准备好的大号地图端了上来,放到了众人的面前。

柳元景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会后说道。

“不错,臣也以为这样的布置甚为妥当,不过想要在三路发动大规模攻势,现在全国二十万的兵力绝对是不够的,臣以为核心战兵非三十万不可。”

“将军说的不错,朝廷想要北伐,非要扩军不可,可是具体各支部队扩军多少,诸位以为应当如何?”刘寒点了点头,问道。

柳元景:“往后北伐的核心战场必然在于中路,东、西两路都是作为策应,牵制魏国兵力。所以扩军当以中路为先。”

柳元景:“宗悫原来负责的几个大州都有相当多的人口,中路军的扩军当以他为先,扩军至九万之数。臣手下只用扩军一万,达到六万即可。”

“陛下,宗悫手下一次性就扩军到九万人,虽然地方州郡可以承受,但是万一他起了二心,起兵造反,可顷刻间便是天下大乱呀。”萧思话由于政治的警觉性,迅速提出了反对意见。

“萧相公多虑了,目前朝廷实行的制度是府兵制,大军除了他身边驻防长安的两万人以外,其余全部都散布在各地折冲府,宗悫平时只有训练士卒和管理的权力,想要大规模调动部队只能请示朝廷。”柳元景摆手道。

听到柳元景的话,不仅是萧思话,刘寒也反应了过来。因为其实他虽然信任宗悫,但是确实也担心拥兵自重的事情发生,毕竟唐朝安史之乱的事情他可太清楚了。但是经过他这么一说,立马就明白了。

当时安禄山之所以可以造反,不仅是因为手中兵马多,而且作为节度使兵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府兵制则不同,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刘寒这个选择性的历史盲都有些好奇为什么府兵制这么好的制度为什么没有一直进行下去了。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他和刘宋都不重要,因为府兵制的死穴就是在土地兼并,而他刚刚实行完土断,搞完均田制。这些东西他完全不用担心。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让他放心大胆的扩军,反正府兵制下士卒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维持兵力的费用不高。武器装备之类的东西慢慢造就行。”刘寒点头道。

“那东西两路军的扩军员额应该为多少呢?”刘寒追问道。

柳元景:“西路军本身是一体的,因为按照陛下所言西路军是由西部军区朱修之的旧部和李怀麾下的义军组成,二者兵力加起来已经有四万之数。只要根据麾下大州人口的多少分配着征两万兵就可以。具体从哪个州征可以让刘相公来决定。”

“嗯,不错,到时候给刘秀之写封信,让他自己决定就好。”刘寒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两位宰相,得到了肯定的眼神后说道。

“最后便是东路军了,老臣没有记错的话朝廷当年给北部军区的员额应该是四万人,垣护之的东部军区应该是两万人。之前的青州之战虽然有损失但是基本上算上后续补充,臣以为如果要扩军可以让垣护之适当扩军到三万人,颜师伯可以扩军到六万人比较好。”柳元景说道。

“朕倒是觉得可以让垣护之手下的兵马多扩一些,到五万人,颜师伯保持四万人的规模就行。”刘寒思索了一会后说道。

“敢问陛下这是为何?”柳元景不解的问道。

“垣护之麾下多以水军居多,而当年的青州一战若不是依靠着水军偷袭了魏军的粮仓,只怕是我军没有那么容易取胜。不久前的秦州之战也是因为我军在渭水附近没有水军存在,否则很快也会取得胜利。”

“东路军靠近中路军的主攻方向,主要是负责策应,而我大宋骑兵不如魏国,但是水军我们敢称第二,天下没有人敢称第一。而我朝水军主要在垣护之的麾下。东路军想要出奇制胜非一支强大的水军不可。”刘寒解释道。

“陛下所言甚是,可是倘若垣护之的水军想要扩军到六万人,恐怕现在水军的船只数量还远远不够。”柳元景拱手道。

“船只数量不用怕,往后四年时间,慢慢制造就行,朝廷税赋上去了会大力支持船只建设的。”刘寒摆手道。

“说到此处,朕刚好将此事定下来吧。工部尚书谢寇,往后工部要专门设置一个制造船支的宝船司,工部侍郎专门过去监督这件事情,另外关于船只的研究和发展都要提上日程,在全国范围内征调擅长制造船支的能工巧匠,朕亲自看过后优秀者直接授予官职。”

谢寇:“臣遵旨,可敢问何时开始扩建船支?”

“现在先去征调全国的能工巧匠吧,建造还不及,而且朝廷目前国力也委实有限,支撑不起太大规模的营造。”刘寒喟然叹道。

谢寇:“陛下圣明。”

“军事上扩军的安排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意见?”刘寒象征性的问了问,毕竟几位宰相和将领没了意见,剩下的人哪里还会有什么意见呢?

但是刘寒想错了。

“陛下,臣有异议!”

刘寒一脸懵逼,而且懵逼的还有一众大臣们,他们想不到,哪个人敢驳皇上和当朝宰相的面子。

刘寒顺着声音望去,却看见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却叫他穿着官服,明显官职不是很低,但是却生了一副外族人的模样。

“这是……”刘寒一脸疑惑的说道。

“荒唐,谁允许他上大殿的,这么重要的朝会,让一个外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