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太祖实录 > 第258章 退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攻总是比后撤容易。

进攻是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它往往能激发士兵的战斗热情,提升士气。

相比之下,后撤对于士兵而言心理影响非常大。

在撤退过程中,士兵可能会感到愧疚、羞愧甚至认为自己是懦夫,这种心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士气和战斗力。

后撤涉及到军队的撤退和重组,这往往需要更复杂的协调和计划。

后撤过程中,军队可能会面临敌人的追击和阻击,增加了撤退的难度和风险,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可能会受到挑战。

士兵们可能会因为恐惧、混乱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方向感,导致撤退变得混乱无序。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可能会增加军队的伤亡和损失。

即便是如此,孙梁也依旧决定后撤,比起被全歼,撤退是更好的选择。

魏军虽然在楚军后撤的过程中,对楚军造成损失,但终究没有达到李雍的预期效果,楚军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由于孙梁提前在后方也修筑了防御工事,所以他们很快就组成新的防御,魏军除了侵占楚军撤退的地盘,并没有过多的扩大战果。

那封孙梁呈上去的奏折,经过京师里的官员转送,最终到达杭安城蔡茂手里。

孙梁在奏折里详细解释为什么要撤入京师的原因,以及魏军的攻势情况。

蔡茂沉思一会,然后写下一个“准”字。

即使来到杭安城,蔡茂依旧是内心不安,他知道要是楚国不保,他躲到哪里都没有用。

魏国吴化大军的情况,蔡茂也已经得知,他苦笑一声。

“李雍当真是不欲朕多当几日皇帝!”

蔡茂从座位上起身,他走到一张名画面前。

那是《晋祚图》。

上面画着历代晋朝皇帝的御容,这是宋朝文宗皇帝让名画家张淦昌根据内藏库里的画像所绘制而成的。

“岂有不灭的王朝!岂有长命的天子!岂有永昌的社稷!”

悲戚之情涌上蔡茂的心头。

楚国京师外的惨烈交战,在西边故都同样上演。

郭奉拿出各种看家本领进攻那座高大的城池,负责守城的韩钦与徐盖也使出浑身解数,以图坚守故都。

“没有主力楚军,我看这里的防御也不过如此。”

奉李雍命令进攻楚国的吴化,笑着对身边的将领说道。

“只不过这里的繁华不如北面,又多茂林,不好行军。”

“将军说的是,只不过那些躲藏在林子里的零散楚军太过麻烦。”

没有足够兵力抵挡的楚国,就采用骚扰的方法对付吴化大军。

“我们现在就稳扎稳打,反正不用太过冒进。”

进展缓慢的吴化大军,再加上他们进攻的地区太过偏远,蔡茂也就对其并不太记挂在心。

经过一场短暂的休战,李雍再次向着孙梁大军发动进攻,他们已经被魏军逼迫到京师脚下。

楚国京师里的守军也在不停的援助孙梁大军,他们或利用投石机和弓箭骚扰,或运送粮草军械以及兵员给孙梁大军补充。

“朕以为一鼓作气而敌可破,孙梁大军已经是临死时的挣扎,我们再发动一次进攻,争取在楚国京师前击败他们。”

李雍挥动手里的令旗,要求魏军做好冲锋准备。

“太子他们同意我们撤进去吗?”

孙梁焦急的询问卢定。

“还没有。”

孙梁用手里的剑重重的劈砍在地,怒吼道:“难道圣命可抵我全部大军吗?”

在他喊完没多久,楚国京师的城门也缓缓打开。

魏军的冲锋也开始了。

“快进去,让城楼上的弓箭手以及投石手阻拦魏军!”

站在城门口的孙梁对城楼上的楚军喊着。

不用孙梁喊,他们也明白不能让李雍的魏军靠近城门。

魏军顶着如蝗虫般密集的箭雨以及从城墙上滚落而下的巨石,毫不畏惧地朝着楚国京师那高大坚固的城门发起冲锋。

眼看着魏军并没有因为前方的阻碍而停下脚步,甚至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孙梁当机立断,下令让还在队伍后面的楚军上前阻击魏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魏军与那些充当绊脚石的楚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由于这些炮灰楚军奋不顾身地阻挡,魏军陷入了困境,尽管他们奋勇作战,但面对源源不断涌来的敌人,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大批楚军顺利入城,却束手无策。

等到魏军终于消灭掉这些难缠的楚军时,楚国军队已经几乎全部进入了城中。

此时此刻,魏军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明白大势已去。

“看来我们要准备攻城战。”

魏暠一边下令收兵,一边说道。

“魏将军不要气馁,一个小小的楚国京师,是阻挡不住我们的。”

李雍对魏暠说。

赶回营地后,魏军顾不上休息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他们要赶制一批攻城用的器械!

为了加快进军的速度,魏暠并没有准备太多的攻城器械,所以李雍要求魏军快点赶制,以尽早投入到攻城战中。

一时间,营地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匠们挥汗如雨,奋力打造着各式各样的攻城武器;辎重兵则源源不断地将所需材料运送到各个制作点;而负责指挥调度的将领们更是穿梭于人群之间,大声呼喊着指令。

整个营地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厂。

就在孙梁进城不久,蔡茂的批复奏折也来到京师。

那些留守在京师的官员以及百姓,多多少少都对蔡茂有些怨言。

有些埋怨他跑路不带自己,有些埋怨他没有皇帝的责任感,有些埋怨他太过胆小。

毕竟战争是要死人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凭什么某些官员和皇帝可以搬到安全的地方,而他们不可以。

这样的心思,自蔡茂前往杭安城时就开始弥漫,直到魏军攻打到京师脚下,他们对蔡茂的不满也越发激烈。

这里面自然有魏国间谍和那些投诚分子的煽风点火,但归根到底还是楚国百姓心里有一些不满的火苗。

无知的百姓和难以明辨是非的人是最好煽动的,他们就像一群绵羊,牧羊犬把他们往哪里赶,他们就往哪里走。

好像他们没有长脑子一样。

他们不知道的是,被牧羊犬驱赶的羊,最终都是别人的美食,而不可能走向幸福美满。

无知是原罪,假明白却是最可恨!

无知可以引导,假明白却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