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先生,我想我要收回我刚刚对你的评价。”
“你虽然在一些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但是你在工作上绝对合格。”
“因为你成功说服了我。”
沉默了一小会儿后,托马斯终于开了口。
“成功说服了你?”听到托马斯的话,枫丹特工有些惊喜,“也就是说托马斯,你们不列颠愿意支持匈牙利独立组织了吗?”
“是,也不是。”
托马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
“特工你虽然说服了我,但你也仅仅是说服了我。
而我不能决定帝国的决定,只能决定要不要让帝国做出决定。”
“所以,特工你的说服工作仅仅完成了一半,你成功让我决定让帝国作出抉择,至于是否要支持匈牙利独立组织还要看帝国的决定。”
“没关系,说服工作能完成一半我已经很高兴了!毕竟前进半步总比一步也不前进要好!托马斯你原先可是一步也不愿意前进呢。”枫丹特工微笑着说。
“特工,你说的对,前进半步的确要比一步一步前进好的多。”
托马斯点头,然后继续抿了一口桌上的红茶后,又接着疑惑的问:
“不过我现在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特工你为什么要说服我们支持匈牙利独立组织,这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我们不支持匈牙利独立组织,让你们独自控制匈牙利独立组织不是更好吗?”
“呃……托马斯先生,如果我们有能力的话,我们肯定会独自支持匈牙利组织,但是,我们枫丹公社并没有那个能力。”
面对托马斯的疑问,枫丹特工无奈的摊了摊手,然后说:
“要知道我们枫丹公社可不能比你们不列颠帝国,我们枫丹公社可是一个标准的穷国。”
“在10年之前,我们枫丹全境还打着内战。
而到了10年之后的现在,我国的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仍然穷困。”
“在我国仍然穷困的情况下,我国根本无力有效支持外国的独立组织。”
“而如果我们不能有效支持匈牙利独立组织,那么匈牙利独立组织很有可能被奥地利直接剿灭。”
“所以为了让匈牙利独立组织幸存下去,继续在奥地利内部捣乱,我们只能寻求你们不列颠的协助,让你们不列颠支持匈牙利独立组织。”
“这样虽然会让你们不列颠影响到匈牙利独立组织,但总比让匈牙利独立组织完全覆灭要好。”
“你说对吧,托马斯先生?”枫丹特工笑着向托马斯挑挑眉,然后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特工,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就说得通了。”
托马斯了然的点了点头,然后按照惯例看了一眼怀表后,接着说:
“而了解完这件事后,我也就没有疑惑了。”
“所以,我建议我们立刻结束这次会话,然后去进行各自的工作。”
“特工,你认为呢?”
“我认为托马斯先生你说的对!”
“既然你认为我说的对,那么特工,下次见。”
“下次见!托马斯先生”
——————
15:11
托马斯与枫丹特工的会面正式结束。
15:25
为应对奥地利展开的反间谍行动,枫丹国安局与不列颠军情处不约而同地进入了静默状态,仅保持最低限度的活动。
15:30
奥地利皇家空艇二团正式从维也纳空艇基地升空,前往威尼斯进行轰炸。
15:55
[枫丹王国流亡政府]派遣的小组正式穿越枫丹公社边境,并开始在枫丹公社的边境地区进行活动。
16:00
[阿拉贡防御委员会]的步兵一团,步兵二团改编完毕,并正式投入到前线战场进行锻炼。
16:20
[米兰地下独立组织]开始联系米兰驻军,试图得到米兰驻军的支持。
16:29
[枫丹王国流亡政府]派出的间谍小组成功被[枫丹公社]的公社民兵抓捕。
而间谍小组之所以会被公社民兵发现并抓捕,是因为这群间谍小组都是一群菜鸡。
他们不仅穿着质量良好的布衣,穿着用真皮制作的鞋子,还在向老乡行饭时挑三拣四,不肯吃没肉,没香料的饭菜。
这种极其异常的装扮与极其异常的举动自然吸引了公社民兵的注意,于是公社民兵直接将这些人抓捕归案,并交给了枫丹国安局进行审讯。
16:50
为应对伊比利亚的空袭,[阿拉贡防御委员会]决定派出突击小队,直接突袭伊比利亚的前线空军基地,通过摧毁空艇的方式来解决空袭问题。
17:00
为延缓伊比利亚的进攻,摧毁伊比利亚的战争潜力,枫丹国安局,不列颠军情处联合[阿拉贡防御委员会]制定了一份庞大的[铁路袭击计划],准备对全伊比利亚的铁路干线进行毁灭性袭击。
而为了更加有效率的袭击铁路,摧毁铁路,枫丹公社为本次计划提供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硝化甘油炸药。
硝化甘油炸药的威力比黑火药炸药大得多,体积比黑火药炸药小得多,这可以让袭击人员更加隐秘地接近铁路,更加轻松的摧毁铁路。
枫丹公社相信,在硝化甘油炸药的辅助下,本次[铁路袭击计划]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战果。
17:25
在看过[硝化甘油炸药]的爆炸威力后,不列颠军情处立刻向枫丹公社发出了购买申请。
因为硝化甘油的威力属实是太大了。
如果将该炸药用于军事方面,不列颠的军事实力绝对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面对不列颠发起的购买申请,枫丹公社自然选择了同意。
毕竟枫丹公社在拿出硝化甘油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将其出售的准备。
于是在枫丹公社同意出售硝化甘油配方的情况下,枫丹公社与不列颠展开了具体的销售谈判。
17:50
为反击不列颠煽动叛乱的行为,天主教同盟决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不列颠,也就是在不列颠内部煽动叛乱。
而不列颠内部的确有一个地方适合煽动叛乱,而这个地方就是爱尔兰。
爱尔兰自从被不列颠统治之后,就一直被不列颠当成殖民地来对待。
在不列颠的殖民统治下,爱尔兰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对不列颠有着极大的不满情绪。
只需要天主教同盟略微挑拨支持,就可以在爱尔兰地区制造大规模的叛军。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天主教同盟开始制定[海岛基督]计划,准备在爱尔兰掀起一场规模庞大的叛乱,从而影响不列颠帝国的行动。
18:32
在确定完[海岛基督]计划之后,天主教同盟仍不满足。
毕竟不列颠可是在他们内部掀起了多场叛乱,仅仅在不列颠掀起一场爱尔兰叛乱怎么够?
于是为了更好的报复不列颠,影响不列颠,天主教同盟又开始搜寻可以煽动叛乱的地区。
19:20
经过长时间的搜寻,天主教同盟发现除了爱尔兰以外,不列颠帝国内部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可以煽动叛乱。
现在不列颠内部拥有明显独立情绪的只有爱尔兰,苏格兰,北美洲以及南非。
其中爱尔兰的独立情绪最高,也最好支持,所以天主教同盟便优先制定了[海岛基地]计划,通过该计划来煽动爱尔兰叛乱。
而在爱尔兰之后,独立情绪第二高的便是北美洲。
但是以天主教同盟现在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在北美洲煽动叛乱。
要知道,现在的北美洲可是有卡尔·兰开斯特和乔治·兰开斯特统治的,在他们两者的统治与清洗之下,天主教同盟在北美洲的布置已经被尽数清扫,根本无法煽动叛乱。
所以,在北美洲煽动叛乱并不现实。
而除了北美洲,在苏格兰与南非煽动叛乱也是不现实的。
苏格兰地区的独立情绪虽然高,但是那里是不列颠的核心统治区域,距离天主教同盟也太远,所以天主教同盟根本不可能支持苏格兰叛乱。
而南非地区的叛乱情绪虽然也很高,但是不列颠在南非实行的可是军政府统治。
在军政府的统治下,南非政局稳如泰山,只要不列颠不发生巨大的军事失败,那么南非叛乱绝对不可能有什么起色。
所以这么看下来,除了爱尔兰以外,不列颠真的没有一个可以煽动叛乱的区域。
面对这个残酷现实,天主教同盟在一番唉声叹气之后,只能被迫接受。
毕竟他们接不接受现实都摆在那里,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而在天主教同盟接受现实之后,他们决定将力量集中在[海岛基督计划]上,争取在爱尔兰引爆更大的叛乱,用一场大规模叛乱影响不列颠帝国的行动。
19:45
普鲁士
为了避免被不列颠彻底控制,普鲁士国王霍亨索伦决定与沙俄加深联系,利用沙俄来牵制不列颠的影响。
20:13
在枫丹军事顾问团的建议下,埃及王国开始系统的建立敌后战线,希望通过敌后游击队来影响天主教同盟的进攻。
20:40
在不列颠军事顾问团的建议下,埃及王国放弃了尼罗河河口的海军决战计划。
毕竟埃及王国的船只过于落后,根本打不了什么海军决战。
如果非要打海军决战,那么埃及海军只会变成天主教同盟的靶船,被天主教同盟海军轻松击毁。
所以与其让埃及海军变成天主教同盟的靶船,不如将埃及海军船只上的火炮尽数拆下,补充给陆军,借此来加强埃及陆军的陆上火力,辅助陆上作战。
而在拆下船上火炮之后,埃及海军船只便失去了所有的海上战斗力。
于是不列颠军事顾问团便把这些失去海上战斗力的船只编入运输队,借此来增强埃及的海上运输效率,让沙俄的武器能够更快的运输到埃及王国,增强埃及王国的实力。
21:30
在不列颠的协商下,埃及成功从沙俄那里购买了六门海岸炮。
这些海岸炮将会在经过一个月的运输之后运抵尼罗河河口,加强尼罗河河口的海岸防御。
21:50
在不列颠的磋商下,奥斯曼以市场价从沙俄那里购买了众多的落后船只,并用这些船只加强自己的海上运输效率,保护自己的海上运输线。
22:20
为增强奥斯曼内部的运输效率,奥斯曼向不列颠出卖了国内的铁路建设权,准备让不列颠帮助自己修建一条现代化的铁路干线。
22:45
为获得更多的战争资金,奥斯曼出卖了黑海海峡的部分管理权,同意让不列颠参与到黑海海峡的管理之中。
23:15
为获得更多的战争资金,增加国内的运输效率,埃及王国出卖了国内的铁路建设权与港口运营权,同意让枫丹公社与不列颠帝国参与到国内的铁路建设与港口运营之中。
23:30
有了崭新的战争资金之后,奥斯曼和埃及不约而同地展开了扩军,借此来增加自己的实力,获得这场东方战争的胜利。
23:45
在约瑟夫大公的清洗下,奥地利军队中的意大利人人人自危,生怕自己被约瑟夫安上叛乱的帽子投入大牢。
而在这种人人自危的高压状况下,有一部分意大利军人最终决定加入意大利独立组织,协助他们刺杀约瑟夫大公,借此来迟滞奥地利军队的行动,为意大利独立作出贡献。
23:57
为争取托斯卡纳地区的独立,[托斯卡纳地下独立组织]开始争取工人的支持,希望工人能够踊跃参加到意大利独立行动当中。
9月18日
00:41
在枫丹国安局的帮助下,[埃及敌后组织]成功在亚历山大港制造了一场爆炸。
本次爆炸再次摧毁了亚历山大港口,让刚刚修复好的亚历山大港口难以装卸货物。
而在亚历山大港口难以装卸货物之后,伊比利亚军队便难以获得足够的物资维持战线。
于是伊比利亚部队被迫收缩了战线,准备等后方物资畅通之后,再将放弃的地区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