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甲九观 > 第165章 只是近黄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昌邑城西城门

年轻的道士轻轻地将他那根印有“仙人指路”字样的大幡子靠在城墙脚下,然后向那群小乞丐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靠近一些。

接着,他开始逐个给这些孩子分发铜板。

每个小乞丐都兴奋地伸出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何道长,那熊二楞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被大内侍卫一箭射死了吗?\" 一个小乞丐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然而,何良辰并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他专注地数着手中的铜钱,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准确的数目——不多也不少,每人五十枚。

另一个小乞丐刚要开口说话,却被何良辰抬手制止。

他看了一眼那个欲言又止的孩子,缓缓说道:“那熊二楞整天逼迫你们进城讨饭,如今被御前侍卫一箭射死,对你们来说岂不是一件好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了一圈围拢在身边的小乞丐们,继续说道:“而且,你们一定要记住他是怎么死的。有时候,知道得太多,又无法管住自己的嘴巴,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闭上嘴,拿好钱,好好生活。”

说完,何良辰把最后一枚铜钱递给最后一个小乞丐,拍了拍手,站起身来。

他抬头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后,他转身离去,留下那群小乞丐们默默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那熊二愣心狠手辣、毫无人性可言!

多年来,他操纵着一群可怜的小乞丐,逼迫他们上街乞讨来赚钱,如果没能讨到足够多的钱财,那么这些孩子们就会遭受轻则打骂、不给饭吃,重则打死打残等残忍对待,其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然而幸运的是,被何良辰遇到了,遂决定送熊二愣一程。

之前何良辰将杜涛的秘密泄露给他,这恰好是熊二楞的催命符。

要知道,想找死在御前侍卫手中可不容易啊,御前侍卫的箭矢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承受得住的。

至此,事情算是暂时了结。

随后,何良辰立即启程前往西城门三十里外的那家驿站。

说起来,那位吏部尚书可是备受尊敬的大儒!

尽管如今他年事渐高,老眼昏花过分宠溺他那不修德行的外甥,但总体来说,人还算心地良善。

何良辰决定亲自护送他一程,确保这位老先生能够平平安安地辞官归隐故里。

沿着蜿蜒曲折的驿道一直向西前行,穿越重重山峦和广袤平原,经过繁华喧嚣的司隶地区以及风景如画的益州之地后,最终就能够到达神秘而遥远的吐蕃境界。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尚书出生于司隶之地,他一生都在为伟大的大夏王朝鞠躬尽瘁。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当他年事渐高终于可以辞官归隐故里之时,却连一艘能够御空的灵舟都不曾拥有,可以称得上是两袖清风、清正廉洁!

二三十里的路,以何良辰的脚程,转瞬便到。

驿站门前,不等何良辰开口,老尚书秦泰兴便主动向他招了招手。

“好一个仙人指路?小道长不是一直在烟柳巷盘桓吗,为何追着老夫到了这里?”

何良辰将幡子往旁边一放,然后对着秦泰兴拱了拱手。

“见过秦先生,先生此番不得已而告老还乡,说到底小道有着脱不开的干系,此番前来,小道备了一些家乡的薄酒,只为送先生西行回乡。”

秦泰兴微微皱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身为一名儒修,他拥有着元婴期的高深修为。然而,与道修不同的是,儒修注重修炼心法,凭借着民众的意愿、帝王的心境以及国家的气运,秉持着一腔浩然正气,当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时,甚至能够做到言出法随。

只是,如今这位曾经身居高位的老尚书已经离开官场,再加上之前那场荒唐的闹剧,导致人心离散,这无疑给他的修行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此刻再看他,整个人显得比以往更加衰老许多,其修为恐怕也已大不如前,难以重回巅峰状态。

\"难道小道长便是近段时间昌邑城中一连串事件背后的主谋吗?\"

何良辰从怀中掏出一坛杏花酿,并顺手拿出两只由旱獭精的大腿骨制成的精致酒杯摆在桌面上。

他轻缓地将酒倒入杯中,直至两杯皆满,随后微笑着向对方做出一个邀请的手势。

\"秦先生过奖了,古人云:上者攻心,智者伐谋!昌邑城内风起云涌,仅凭小道这点微末道行,想要搅动这一池浑水,恐怕还力有未逮啊。\"

秦泰兴心中毫无担忧之意,他深知以何良辰的人品,断不会在此酒中下毒或耍弄手段。

只见秦泰兴缓缓地端起酒杯,先是凑近鼻尖轻嗅一番,酒香瞬间钻入鼻中,但他并未立刻饮下杯中之酒,而是感觉内心仿佛被一团火焰灼烧着一般难受异常,喉咙和肺部更是犹如火烤般灼热难耐。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仰起头,艰难地喝下了大半杯酒。

放下酒杯后,秦泰兴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眸之中突然泛起一丝涟漪,那是对往昔岁月的追思与怀念。

何良辰见状,并没有出声打扰这位老人沉浸于回忆中的思绪。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秦泰兴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似乎要将胸中积压已久的郁闷尽数吐出。

\"好酒啊!\"

随着这声赞叹出口,何良辰亦举起自己面前的酒杯,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随即将两只酒杯再度斟满。

\"秦先生一生育有四子一女,可谓人丁兴旺。可惜造化弄人,如今四子尽皆离世,仅剩一女嫁入商户之家,方得幸免。即便如此,先生仍一心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只是在此西行的驿站之前,昔日那些与先生关系密切之人竟无一来送别先生,就连您那位仅存于世的爱女及其夫婿,亦选择回避,不知此时此刻,先生作何感想呢?\"

秦泰兴喝了何良辰的酒,也接下了何良辰这些戳心的话。

“小道长想说什么?”

何良辰微微抬手,示意秦泰兴再次举杯一饮而尽。

只见秦泰兴双手颤抖着端起酒杯,而这时,何良辰却突然开了口:

“天和元年,正值盛夏之际,新皇即位,普天同庆。然而就在这大喜之时,秦先生您的嫡长子却因服用了宫中所赐下的丹药,于突破元婴境界时遭受心魔反噬,最终不幸夭折。”

说到这里,何良辰顿了一顿,目光如炬地盯着对面的秦泰兴。

接着,他继续说道:“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天和七十三年,太子殿下诞生。秦先生的次子奉命前往参加国宴,但在归途中偶然结识了一名神秘的江湖术士。在那术士的蛊惑下,秦先生的次子竟然毅然决然地舍弃儒学之路,转而投身道门修仙之法。可惜啊,他求成心切,根基不稳,仅仅修炼不到三个月便走火入魔,待有人发现时,他早已横尸于城隍庙之中,且已死去多时……”

何良辰的话语尚未结束,甚至连手中的酒杯都未来得及放下,秦泰兴便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来。

他满脸惊愕地看着何良辰,声音沙哑地质问道:“你究竟是何人?”

关于秦泰兴儿子的那些事,其实在蓬莱的藏书阁中早已有所记录。而对这座藏书阁了如指掌、熟读其中各类典籍的何良辰,对于这些尘封多年的往事当然也是心知肚明。

“秦先生莫慌,小道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生还有一子的事情若是被人知晓,不知道他在京城还能活多久?”

“秦先生此番告老而去,怕是再也无法护他周全了吧,指望你那不争气的女儿女婿,怕是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