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医,对于彭昌龙而言,确实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然而,从近年来的种种迹象中,他也能隐约察觉到华医在华国备受推崇。

他皱起眉头,转向宋明月问道:“宋厅长,我对华医的了解确实有限。作为医疗领域的专家,你认为我们是否有必要引进华医呢?”

宋明月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华医拥有数千年的深厚底蕴,能够流传至今,自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虽然我本人是西医出身,但站在卫生厅的角度,我认为我们应该全面考虑医疗体系的发展。因此,引进华医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她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然而,华医医生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这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资源来培养这些人才。”

宋明月的话让彭昌龙豁然开朗。

医生培养难度大?这对于拥有系统积分的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他可以随时召唤出大批的华医医生。

更何况,华医的优点显而易见——投资少、见效快。

相比西医对检查仪器的依赖,华医更能迅速地完善医疗体系。

于是,彭昌龙问道:“那关于华医药材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宋明月笑着回答:“主席,我们掸邦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药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同时,我们也可以引进那些我们本地没有的药材进行种植。当然,对于一些生长环境要求特别苛刻的药材,我们可能还需要依赖进口。”

彭昌龙深思熟虑后,点头表示赞同:“药材的问题我们可以逐步解决,但关键在于首先要构建起华医的完整体系。那么,关于华医医院的布局和设置,宋厅长,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

宋明月微笑着回应:“我建议在每个市级行政区都设立一座专门的华医医院,作为该地区的医疗中心。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在每个社区或乡镇建立华医医馆,作为下属医疗机构。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还能更加灵活地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至于医馆的建设,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利用现有的建筑进行改建,以节省成本和时间。”

彭昌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高兴地说道:“这个建议非常好!你们卫生厅要抓紧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和选址工作,尽快确定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同时,政府方面也会全力配合,确保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

好的,主席!”宋明月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这将是一个推动医疗系统大跨步发展的重要契机。

彭昌龙转向苏泰,强调道:“老苏,政府方面要高度重视这一计划,全力配合卫生厅的工作。我们需要确保各个环节的顺畅进行,让华医的体系能够尽快建立起来,为掸邦的人民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散会以后,彭昌龙打开系统面板。

军阀辅助系统

占领区面积:16.8万平方公里

人口:1116万

军队:

积分:万

每秒积分增加39

技能型人才兑换:点此展开

武力型人才兑换:点此展开

彭昌龙看着系统的积分面板,目光注视着那逐渐攀升至1.46亿的积分数字。

这庞大的数字虽然令人震撼,然而,背后的真实情况却远非如此乐观。

医院的兴建,标志着掸邦对高端人才渴求的紧迫性。

彭昌龙无法等待医生们缓慢成长,主治医生必须是博士级别的精英,而主任则非教授级别莫属。

通常,一家三甲医院需要设置的科室高达25个左右,但在这里,他必须有所取舍。

他计划首先建立起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影像科、手术室、IcU、麻醉科以及康复科这些核心科室。

按照他的预想,每个科室至少需要一位教授级别的主任引领,再加上20名博士级别的主治医生作为支撑。

这样算来,一个科室的组建仅仅医生就需要耗费高达3000万的系统积分。那么,一个完整的医院就需要高达2.7亿的系统积分。

彭昌龙不禁感到一阵头痛。

他之前从未真正计算过这些积分,因为很久以来,他都没有再为积分而发愁。

然而现在,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尽管他每天都能累积超过300万的积分,但仔细一算,即便是这样的速度,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人员配置——而这还只是基础版,这几乎将医生在当作牛马使用!

更令他头疼的是,除了医生,护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同样需要一大批的积分来配置。

这些人员同样重要,不可或缺。

当所有这些都考虑进去时,一个三甲医院的全面配置恐怕需要高达4亿的系统积分。

而掸邦计划兴建的29家三甲医院和150家乙级医院,加起来就需要惊人的191亿积分。

按照目前的积分积攒速度,在一年内完成这些积分的积累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算了,大不了到时候先完成东枝市、腊戌市、景栋市、果敢市、大其力市的医护人员配置,其他地方在慢慢完善!”彭昌龙心中想到。

以上仅仅只是西医。

彭昌龙还未深入了解华医的现状。

然而,他敏锐地意识到,华医医馆的建设将会迅速展开,因为只要有合适的建筑,便可迅速改建为医馆。

他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地的华医医馆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民众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然而,这也意味着各地的医馆急需华医医生来填补空缺。

彭昌龙开始紧急查阅相关资料,他迫切地想要了解华医医馆一般需要多少医生来支撑其日常运营。

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些关键的信息。

医馆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和乡镇群体的基础疾病,因此不需要像三甲医院那样庞大的医疗团队。

一般来说,只需要几名坐诊医生就能满足需求。

根据掸邦的行政地图和人口分布情况,彭昌龙估算出全掸邦至少可以容纳200家医馆,但是实际情况肯定要根据卫生厅的实际调研来进行布置。

他预想的配置是一家医馆配备一名博士级别的华医医生作为领军人物,再加上五名硕士级别的医生作为辅助。

这样的配置应该足够应对日常的诊疗需求。

当然,除了医生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

但即使算上这些人员,彭昌龙预计一家医馆的总积分需求在200万左右。

他迅速计算了一下手中的积分,发现勉强能够支撑起这些医馆的建设和运营,毕竟积分还是在缓慢的增长,而医生也不用在一天时间之内到位,只需要循序渐进配备就可以。

这让他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