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烽火生死情 > 第69章 再入魔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和尚带绣娘去鬼子和土匪洗劫过的村子。这次,两人又忙活了一天,就近安葬了村里的死者。忙完这一切,和尚对绣娘说:“绣娘,此手珠为贫僧随身之物,颇能辟邪,你此去凶险万分,此物用来防身吧。”

“师父,你说这干甚?”绣娘随即一想:“莫不是你要走了?”

“是啊。”和尚继续说:“葫芦比你更凶险,非为师不可助他脱险。”

“好!”绣娘说:“三哥临走说,如果我们八年不相见,就让我改嫁。我知道他是怕自己万一……”绣娘说到这儿,鼻子一酸,眼泪流出,她顿了顿说:“好不耽误我,可毕竟是夫妻,他是我唯一的亲人了。他要是……叫我咋办呢?”

“阿弥陀佛!”和尚泰然自若地说:“葫芦果然有福,放心,时候一到,我还你个原模原样的丈夫。只是,佛对你有如下偈语:河水汤汤,田地怏怏,百官惘惘,万民惶惶,恶人彰彰,倭寇狂狂,家园彷彷,人心凉凉。”

“好。我记下了。”绣娘虽然听不懂偈语的意思,但是昨晚亡灵托梦给她指引了一些注意事项。接着她说:“请师父救下葫芦,我先谢过。”

“就此别过吧。”和尚继续说:“有缘必然再见。”

绣娘与和尚道别后,带着大黄继续向东,走着走着,果然遇到有人在摆茶摊卖茶,说是只收茶钱,不收水钱。绣娘本来身上还有八角给她的吃的,但是水没有了,她只得去买了茶水,要了干粮,用零钱结账。

不想,她这一结账用的银元让人起疑了。原因是,那时国家总打仗,为了收住金银,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抗战后法币不兑换金银币,而且还因为法币滥发,导致币值不稳,国民政府在1937年又增发了关金券,依旧无法平抑物价。另一方面,鬼子每占一处,就要发行军票,成立伪政府后,还办中国联合储备银行,发行伪币,强行要求百姓用法币换伪币或者军票,而鬼子用得道的法币在国统区疯狂购买物资,加剧国统区的物资紧缺,来达成鬼子的“以战养战”策略。

而辰飞也知道,货币战争早不是新鲜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日伪政府就相互疯狂印刷对方的钞票,冲入彼此的市场扰乱物价,一度让两边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绣娘拿出银元结账,让人认为她身上有钱,加之她独身一人,自然有人打起了她的主意。

店里的老板给老板娘使了个眼色,对方心领神会,在绣娘即将离开的时候,她走近绣娘,对她说:“哎呦喂,你是谁家的大姑娘啊?咋从西来了啊?”

“大嫂,我家里遭了灾,现在去婆家。”绣娘回答:“我也要跟你打听,这儿离匡城还有多远?”

“匡城啊。”老板娘说:“不瞒你说,俺叫金凤,就是匡城人,嫁到这儿了。要说路是不远了,就是……”随后她脸上满是难色。

“有甚你就说吧,嫂子。”绣娘继续说:“我娘家没人了,男人叫抓了丁,只能回匡城了。”说完,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

“妹子,别哭了。”金凤说:“都是苦命人,谁都不容易。只是你不知现在匡城是啥劲儿啊。”接着她把匡城的情况说了说,原来,当时鬼子已经占领匡城2年多了,那时鬼子杀了不少人,制造了不少惨案。而且还在匡城征兵,绣娘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很容易遭遇不测,所以她建议绣娘不妨去纺织厂,那里女工多,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挣钱,等到匡城情况好转,就可以回家了。

这些事情绣娘也听说过,而且根据所闻所见,发现匡城并不安全。何况,她和刘景荣私下结婚,并没有凭证,也不知道大家会怎么看。本来绣娘还想继续往匡城走,不成想,金凤一个劲儿地劝,不免让绣娘有些心动了。想想刘景荣那边有和尚相救,自己在外打工,等刘景荣来也不错,不求挣钱,只求糊口。

想到这儿,她就问:“嫂子,你说的厂子在哪儿?我从小做纺织和女红,不知道能去不?”

“咦,那咋不中啊。”金凤笑开了花,她说:“俺也是穷苦人,能帮一把是一把。你不知,现在可多人要去厂子里呢。只是,去之前,得先让掌事儿的看一看。”

“好。”绣娘答应下来。

没过多久,金凤带来一个个头不高,身材敦实的人,只见他戴着礼帽,穿着短衫,一脸得意的坏笑,脱下帽子,露出板寸头,看到绣娘后;金凤引荐说:“这是厂里的经纪,麻三爷。”绣娘和他问候,麻三问了几个问题,比如家在哪儿?家里还有谁?为啥来这儿?说完后,还问绣娘是否识字。绣娘起初还如实回答,当听到识字的问题时,她留了个心眼儿说:“瞧您说的,我没上过学,家里只会种地,哪儿学过字啊?”

“中!”麻三说:“这是协议,按个手印儿,咱这事儿就成了,你每个月干活儿,每天管吃住,还给你按月发工资。”

“哦,还不赶紧谢谢麻三爷?”金凤提醒绣娘,笑着说:“你是不知,人家三爷可是个大忙人,能对你满意,绝对亏待不了你,你签了之后,咱这事儿就成了。”

“哦。”绣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三爷。”

“没啥。跟着金凤去里间签协议吧。”麻三对她说,说完,就在屋里得意地抽起卷烟。

金凤带绣娘去了另一间房,从床头柜里拿出一张纸,对她说:“你看,这都是人家签过的,你一会儿在这儿”说着,金凤指着“卖身人”三个字的底下说:“按个手印就中了。”

正这时候,还有另一个姑娘进来了,也像绣娘一样怯生生的,旁边跟着一个40多岁的乡下女人,一看就感觉俩人是母女,长相比较像。她们倒是欢天喜地地说:“她凤姑,俺妮子能去厂里做工,俺是带她来签协议的。”

“哦,中。”金凤说着,又取出一张协议,不知为何,她忽然捂着肚子说:“你一会儿按个手印儿,俺肚子疼,得去趟茅房。”

“中!”母女齐声回答,绣娘也很奇怪,但是当她想起“卖身人”三个字时,就仔细看看所谓的协议,不看不要紧,一看就发现竟然是把自己以3块大洋卖出的卖身契。绣娘赶紧提醒她们:“我说,你俩跟她熟吗?”绣娘这话看似啰嗦,实际是自己多个心眼儿,如果对方是试探她,撺掇她卖身的,那自己就不说实话了,如果她们是被骗来的,绣娘正好告诉她实情。

“她是俺以前亲戚的邻居,交情不错。”年龄较大的说:“俺跟她不是很熟,要不是家里揭不开锅,咋会叫姑娘这么小就出来啊?”

“那……”绣娘小声说:“你们识字吗?”

“不识字。”小姑娘说。

“这是卖身契,要给姑娘卖妓院的。”绣娘小声说。说完后,她俩果然“啊!”了一声。

“这地方不能待,赶紧走!”绣娘说着,就带着她俩出来。

刚走没几步,麻三就从屋里一身烟味儿地出来,站在门口,对她们得意而轻佻地问:“你仨弄啥啊?”

“俺不去厂里了,回家!”母女齐声说。

“回家?”麻三立即换了张怒脸,然后顺手一抄,从腰间抄出一把盒子炮,拉开保险,语气也强硬而威胁地说:“也不看看这是哪儿,也不看看俺是谁?告诉你,国军的便衣队,有老子这么一号。想走,看老子的盒子炮答应不答应?”

“啊……”三人都没怎么见过这种场面,不由得惊慌失措。

“噗……”一股黄烟自上而下冲向麻三的脸上,麻三立即一脸的痛苦,又是流泪,又是流着鼻涕,嘴里的口水都淌成河了,说话也不清了。

绣娘一看,立即拽着母女二人跑出去,店里掌柜的要拦,竟然像是遇到了鬼一样躲到一边。绣娘赶忙说:“大黄,走!”

于是,绣娘带着母女二人立即逃离村子。三人都是跑得气喘吁吁,等到麻三恢复过来,哪里还找得到绣娘三人?

母女二人对绣娘表达感谢,介绍自己叫桂婶和大香,问明绣娘的意图后,她们给绣娘指了路,让她跟着火车道向东,能最快到达匡城,但是要小心鬼子的巡逻车。

绣娘和桂婶大香告别后,大黄也得意洋洋地跟来了,绣娘不用问就知道,金凤拉肚子,应该是大黄偷偷在她的水里放了药,麻三臭屁辣到涕泗横流,就是在她面前表演的,掌柜的怕是中了大黄的圆光术了。这次又是大黄救了自己,如果没有它,自己只怕只能被逼为娼妓了。

刘景荣听到这儿,更是怒火中烧,自己也是国军,打了多少硬仗,而逼良为娼的人逼到了自己的媳妇,甚至还是国军的便衣队员。自己拼死打仗,保护的竟然是这样的人,要说当时不完全是坏人,可是国家能重用这样没良心的人,还允许逼良为娼,这就让人不得不怒发冲冠了。

这之后,绣娘顺着车道走了半天。不想,在路上,正走着,就遇到了麻三,他带着便衣队不断地搜寻,因为一旦绣娘进入匡城领地,他再搜寻就受管制了。

绣娘正走,两边的田地里立即窜出,围着她,麻三得意加怒气地说:“绣娘,想不到吧?今儿个说啥都得叫你快活快活。”

绣娘见势不妙,立即跑,就被麻三所带的人围住给按在地上,手杖也被人拿走。她有苦说不出,只能怒骂:“麻三,你个坏良心的绝种,老娘死都放不过你。”

“搜。”麻三带人就搜绣娘的身,只发现了一些铜钱,连忙问:“你不挺有钱的吗?你的钱呢?”

“我就剩这些了。”绣娘不承认自己有钱,怕这些人谋财害命。

大黄察觉了不对劲儿,正要跑向绣娘,却跑着就被人给网住,它情急之下放屁,却还是被麻三带的人设圈套捉住了。

“走!”麻三得意地说:“回去,咱今晚吃黄鼠狼,好酒好肉好菜都在俺身上。”

绣娘绝望地叹息着,只是她这时被人绑着,还用破布堵住嘴,一再救自己的大黄也被抓了。

不知走了多远,忽然天空中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麻三得意的脸立即变得惊慌失措了,他说:“弟兄们,听这声,是咱那儿招了鬼子了,咱现在回去不就是送死吗?”

“大哥,那咋办啊?”立即有人问。

麻三一阵抓耳挠腮之后,一拍大腿说:“俺有法了,咱去钱财主家,他几头都吃得开。”随后,他带人押着绣娘找到了钱财主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