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风笑了,“番邦小国来中原朝贡,历朝历代也就大明一个冤大头了,人家随便拿点什么土特产给你,你就按高于市价几倍给别人赏银。”

“而且,更离谱的是,根据他们来朝贡的人数,还有赏赐,来的人越多,得到的赏赐也就越多。”

“搞得后来那些番邦小国恨不得天天来大明朝贡,倭国几拨朝贡的使者甚至还在宁波打起来了。”

“但下西洋是我们出去,给那些番邦小国自然要赏赐陶瓷和茶叶啥的,人家一看,天朝上国居然给这么贵重的东西,那必须拿自己拿得出手的东西上贡。”

“他们贵重的东西是啥呢?比如象牙,玉石,珠宝,香料,哦,还有,比如那头麒麟。你说我们是赚钱呢还是赔钱?”

朱元璋一听,笑道:“感情这下西洋还这么赚钱啊,看来咱也得考虑考虑了。”

“该怎么说呢?”江风想了想,总结了一句:“郑和下西洋,富的是皇帝,受苦的是百姓,得罪的官绅豪强。”

“怎么说?”朱元璋不明白,既然这么赚钱,那相应的各行各业不都可以得到好处吗?

“你看啊,船队领头的都是太监,太监是谁的人?皇帝的。赚的钱也基本上进了皇帝的内库,但具体干活的呢?当然还是那些官员和百姓。”

“船队出去要大量赏赐,也要庞大的贸易物品,这就需要大量采买,但并不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的方式,而是低价甚至摊派。”

“虽然皇帝派船队下西洋,但仍然严格执行你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大量官绅豪强不但分不到一杯羹,还因为这种畸形的贸易方式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所以,不管在永乐朝,还是后面的洪熙朝、宣德朝,满朝文武对下西洋都是极力反对,甚至抹黑。”

“这相当于具体的事儿是他们办,露脸的是那些太监,赚钱的是皇帝,他们出力不讨好,还在很多方面利益受损。”

朱元璋点点头,虽然损害官员的利益,他不在意,但百姓的利益必须保证。

“对对对,很多事情必须考虑周全,到时再说吧,先去找老四,要那几样东西。”

永乐二十一年,北京紫禁城,御书房。

已经64岁的朱棣依然精神抖擞,他捋着花白的胡子,看着面前这几个重臣: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还有太子朱高炽和皇太孙朱瞻基。

“鞑子犯边,朕要亲征漠北,彻底消除鞑子对我大明的威胁。”

众人一愣,区区几百鞑子,值得劳陛下御驾亲征吗?

兵部尚书方宾说:“陛下,此次犯边的只是鞑子小股部队,已经被大同守军击溃,陛下不必忧虑。”

朱棣眉头一皱,摇摇头。

“虽然是小股部队,但既然他们敢越过长城,深入内地,就说明他们的力量又增强了,我们必须用雷霆手段,不给他们重新喘息的机会。”

工部尚书吴中也说:“陛下,鞑子机动性强,来去无踪,我们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十之八九,实在不宜大动干戈。”

太子朱高炽知道,想要劝说父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父皇,您龙体欠安,还需要调养,如果实在要出征,朝中武将众多,可以派他们领兵出征即可,不需要您御驾亲征。”

朱棣白了这个胖胖的儿子一眼,怒道:

“朕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彻底扫除鞑子的威胁,给你们后世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朕的苦心,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朕召你们来,不是跟你们商量出不出兵,而是商量兵马钱粮如何调度的问题。”

夏元吉看陛下态度坚决,但远征漠北,哪一次不是几十万大军,现在国库根本负担不起这庞大的开支。

他站起身,对朱棣躬身道:

“陛下,迁都北京已经耗空了国库,赈灾、疏通运河、修《永乐大典》,哪一样都要花费巨额的资金,国库实在无力支撑御驾亲征漠北这庞大的军费开支。”

朱棣刚刚已经说了,不是商量出不出兵,而现在夏元吉居然还反对出兵,这一下就惹火了朱棣,大怒:

“国库空虚,国库空虚,一说到用兵你就国库空虚,那要你这个户部尚书有什么用?”

“来人,将夏元吉关进大牢。”

朱棣其实对夏元吉也很是欣赏,关进大牢也只是因为他忤逆圣意,想给他一个教训,顺便让所有反对他出兵的人闭嘴。

哪知夏元吉将头上的乌纱帽一摘,大声说:

“陛下,就算把微臣关进大牢,微臣还是要劝谏陛下,劳师远征,徒耗钱粮,实在与国无益。”

朱棣一听,更加恼羞成怒,他猛地一拍面前的御案。

“立即将夏元吉押入大牢,抄家。”

正在这时,朱元璋、江风和朱允熥三人突兀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刚刚冲进来的锦衣卫,看到三个人突然出现,大吃一惊,正要上前,却看见中间这人竟然穿着龙袍,吓得呆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暖阁里的君臣也都大惊失色,待看清这个穿龙袍的人就是太祖的时候,魂都差点吓飞了。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就连朱元璋自己也满脸问号。

不是要去永乐朝见老四吗?面前这个穿龙袍的老头子是谁?他疑惑地看看旁边的江风。

江风明白了,这是老朱不太认得自己的儿子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朱棣,才仅仅32岁,现在的朱棣,已经64岁了。

“陛下,现在是永乐二十一年,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了。”

懵逼了半天的朱棣,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没有看错,眼前这人就是自己的父皇,只不过比记忆中的似乎更年轻一些。

只是,他仍然想不明白,已经驾崩了二十多年的父皇,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赶紧站起身,躬身行了一礼。

“父皇,太祖,您,您怎么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此时暖阁的众人,也都看清楚了,这人确实跟太祖长得太像了,见到陛下行礼,也赶紧躬身行礼。

“微臣拜见太祖。”

“孙儿朱高炽拜见皇爷爷。”

但是,众人却没有下跪,反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朱元璋也没在意,走上前几步,将一脸懵逼的朱棣推到旁边,径直坐到了他刚刚坐的位置。

江风和朱允熥也走过去,站在朱元璋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