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灵越没有拒绝保镖的检查,除了肩膀有点红,没什么不适,这才摆摆手:“我经常靠桩的,这不算什么,去吧。”
姜闻凑过来:“让医生看看?”
杨灵越依旧没拒绝:“看呗,走,看看回放。”
随后葛大爷语气夸张地说:“我都听到轰的一声了,这得多大力气,要是撞到我,还不得撞飞了啊。”
别说,你还真别说。
看了看拍摄效果,是真不错,反而有些意外的美感,补拍也就补拍葛大爷因为震惊,楞在县衙门口后的反应。
马科都说到时候把这一段和众人的反应单独拿出来去营销了...
杨灵越却是摇摇头:“你还想着营销?不怕人家说我们剧组连个保护措施都没有?重新检查一遍各式道具吧,刚才要是换个力气小的,真容易出事。”
马科倒吸一口凉气:“你说的对,也奇了怪了,之前实验那么多次,都是稳稳当当,只能说你有点拉偏了。”
“合着我是自作自受呗。”
“那可不,意外的惊喜。”
姜闻打断:“别贫了,没事儿就继续拍。”
于是乎鼓被众人滚回了县衙门口,然后几个穿着特效衣的人用力推动,速度逐渐加快。
杨灵越作一脸憨傻模样。
“鼓呢?鼓呢?叫你别砍,把鼓都砍跑了。”
汤师爷则是一脸慌张地从门洞跑了出来。
“鼓,鼓,鼓!”
接下来拍摄的戏份,依旧在县衙门口。
“不准跪”的戏份。
杨灵越口中的“鹅城百姓”光着上半身,在危笑的组织下,齐声高喊:“青天大老爷!”
姜闻气宇轩昂,霸气十足,给天一枪。
“站起来,不准跪。”
“.....”
“我来鹅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
“鹅城百姓”组织性很高啊,还是统一穿着,剧本中有写,这些人是武状元的跟班。
所以前文书说胡万和武状元一直在想法子挑事儿,挑黄四郎和张麻子的事儿。
毕竟“谁赢他们帮谁”。
中午时,剧组接到陈虹的电话,说能不能把今晚她的夜戏调整一下。
姜闻自然满口答应,随后吩咐:“夜戏改成六子卧室谈穆扎。”
杨灵越拿到姜闻亲自递过来的通告:“这不对吧。”
姜闻已经认定了。
“你能有啥事儿,我次奥,你别跟我说你和那个英皇的....”
姜闻反应过来,英皇的那个霍文希说要过来,他和马科还嘀咕了一阵,原来是这般。
杨灵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哥,你是知道我的,我向来擅于平衡拿捏资本。”
“这牛逼吹的清新脱俗啊。”
“你就说这片子是不是你拍电影以来最轻松的一回吧,一点钱的事儿都不用操心。”
“那倒是,得给你发个奖状。”
“我不在乎这点名声。”
“家里有几条海狗鞭,送你。”
“瞧不起谁呢?一会儿我就安排人去取。”
“就这么着,戏还得拍。”
“拍呗。”
姜闻已经决定不留着杨灵越了,他的戏份能提前就提前,至于如何提前,得看他觉得杨灵越有没有真的准备好,毕竟之前的戏份都不算啥,讲茶大堂可不一样。
中午太热,又有夜戏,下午拍摄时间依旧很短,在县衙内部拍了一场审问武举人和孙守义的戏份。
坐在监视器后的杨灵越身边多了个低眉顺眼的小姑娘,文永姗。
很有眼力见,不问话绝不开口,只要看过去就给你一个笑脸,也不黏人,也不亲密,就在那儿很是乖巧地坐着。
得知杨灵越喝温水之后,杨灵越的水杯的水永远是7分满的温水。
对剧组众人的自我介绍是mani姐的艺人,仰慕杨导,过来探班....
甭管人家是自我修成,还是霍文希调教有方,总之杨灵越没有说什么。
姜闻对此也没说什么,毕竟人家很守规矩,还和她合了个影。
她和霍文希是下午3点抵达的片场,一同带来的还有一大桶凉茶和几大桶酸梅汤之类的饮品。
与文永姗不同的是,霍文希很是大方地问候了杨灵越之后,就在和马科在一块儿聊着工作。
下午的戏份拍了一个小时,也就结束了。
打胡君屁股的杀威棒是泡沫做的,舞起来虎虎生风,打上去也是砰砰作响,效果很好。
回酒店时,马科钻进了杨灵越的车。
“我让霍文希和那个小姑娘坐我车了。”
杨灵越毫无波澜:“哥哥哎,我就不能有个生活助理了?”
“必须能啊,你没把樊兵兵和刘一菲招来,哥哥就谢谢你了。”
“明白,一定低调,差不多我就打发她们回去。”
马科摇摇头:“搞不懂,你说我那弟妹都挺着肚子来探班了,你还来这一出。”
杨灵越笑呵呵地说:“你怎么就知道,你那弟妹不知道?”
“我次奥,你是真牛逼。”
“我们只是坦诚,活的真实。”
“我怀疑你在骂人。”
“那可不。”
马科八卦神色浮在脸上:“那俩都是?”
杨灵越一本正经:“就那小姑娘。”
马科一脸狐疑。
杨灵越依旧一脸平静。
马科不自觉的流露出失望神色,这就没劲了。
也没兴趣再聊这些,兄弟有需要临时喊个小姑娘过来这种事情有什么值得聊的。
要是把那位女强人捎带手地弄了才有意思嘛。
转头就聊起了他和姜闻去年7月份拜访九十多岁的原着作者马老先生的事情。
“也是佩服,九十多岁了,言语清晰,思维活跃。得知老姜自导自演后,老先生拍案爽朗大笑,说“有的看了”。”
那可不,人家活了110岁...
杨灵越也是赞叹一声:“马老确实奇人,一生历经坎坷,信仰却始终坚定不移。哎,马老出生那年,就是袁世凯称帝那年吧。”
“这我上哪儿知道去,别跟我聊历史。”
“1915年嘛。”
“不过你的看法和老姜一致,老姜临走前赠给马老一首诗,后两句是‘双马识途何所惧,也无风雨也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