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晓草的视线从手中的一叠资料上移开,抬头问道,“所以地址选在隧道出口的南侧?”

张利熄灭手中的烟,答复道,“是的,隧道出口外,南、西、北三个方向山体相连,和东侧的110国道围出了大约2平方公里的区域,计划在这里建设住宅区,这样一来,新的住宅区和山谷住地间只隔了一条隧道,而且有公路相连。

西侧山脉爆破作业后,改变了泄洪道,这片区域已经不再受到山洪威胁,利用好几条泄洪沟,还能够大大减少地下管网的工程量。

陈力的意见是,由于炸药不足,要在这片区域挖掘地基是不可能的,只能从110国道东部取土,把住宅区域整个垫高2米左右,在此基础上开展建设。

详细的规划还在修订中,预定区域内的清理平整工作已经开工了。”

张晓草沉吟了一会,等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资料看向了自己时才道,“从近三天无人机侦查的情况来看,出城的丧尸数量变得更少了,而且其中的一多半不再以我们的住地为目标,而是分散在了郊区外的道路附近。

好的一方面是我们城墙防御的压力将变的更小,坏的一方面是我们外出的道路上将布满丧尸,而且市区内的丧尸密度依然很大,想要进入城市内部还是非常困难。

丧尸下一步的行动暂时还无法预料,但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没有发现任何一只丧尸表现出超自然的能力,所以城墙加火攻的防御体系能够维持住我们的安全形势。

在座的各位可能也听到了“既然目前的防御体系已经足够阻挡丧尸,且丧尸攻城的势头开始趋缓,那就没有必要继续修建城墙”的意见,但我认为,东部城墙必须按时完工,而且只要有条件,我们就应该修建更多的城墙,使我们的安全区更加牢固。

为什么呢?一方面,丧尸群的活动趋势、行为模式不可预测,谁也不知道他们下一步会干什么,有了稳固的防御,我们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另一方面,我们所要防御的很可能不止是Yc市的丧尸群,Nx辖区内其他四个地级市的丧尸群会不会朝我们移动?临近省区内的丧尸群呢?如果其他省区的丧尸群杀光了当地的幸存者,会不会在四处游荡中发现并进攻我们?”

张晓草停顿了好一会,等所有人从沉思和震惊中缓过神来,才继续道,“我曾经反复讲到过,想要在末世里生存下去,一定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当你自认为安全无虞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末日求生容不得片刻的懈怠。

而且,仅仅应对了眼前的风险,是远远不够的。

大家知道,我们自己几乎没有生产能力,目前的绝大多数物资都是搜集而来的,而这些物资是有保质期的。

一年后汽油会失效,两年后柴油会失效,届时,我们绝大多数交通工具、工程机械都将因为没有能源而停摆。

大多数生活必需品三年后会过期,到时候我们连起码得生火都会变的困难。

库存的粮食只能坚持3-5年,如果没有安全的耕地、合理的耕作,那就要面临饥荒。

而以上我所说的这些,还只是建立在现有条件之上的,下一步,安全形势会不会突然恶化?气候会不会变得异常?会不会出现更多新的困难?

我也希望自己是危言耸听,但末世已经用一记又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我们,想要活下去,决不能苟且于眼前的安逸。

尤其是在座的各位,大家都是团队的领导者,一定要把眼光放的更远一些。

末世两个月了,大家作为亲历者,都知道活下来该有多困难,以此推断,这个世界上,幸存下来的人类不会很多。

从全国的人口分布来看,Nx是个小省,按幸存者占比来算,我们可能只是个小团队,但末世前人数越多的地方,现在的丧尸也多,即便他们按照人口比例,能够有更多人幸存下来,但他们要面对的丧尸群也比我们更多,活下来的机会很渺茫,所以地广人稀的地区才有可能建成大的幸存者团队。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团队的规模有可能在全国都算是比较大的。

现在的交通、通讯全断绝了,有没有其他团队?他们在做些什么?我们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的发展只能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决不能奢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以前我们人数少,战斗力量薄弱,团队的重心是保障安全,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规模,就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保障团队长期生存上。

我觉得主要应该做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在3-5年具备自产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至少做到自给自足。要依托现有人力、技术和物资条件,保证在物资耗尽或者失效前,实现自产或者找到替代方案。

二是进一步优化团队章程和组织结构。团队的规模、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零敲碎打的修补无法满足下一个阶段团队发展的需要,必须推倒重来。”

张晓草说到这里,扫视了一下会场,除了陈力外,几位执委、组长、战队队长都在座。

会议开始时安逸祥和的气氛已经不复存在,参会者要么正襟危坐,要么低头沉思,会场内安静的似乎都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张晓草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道,“目前的2500人之所以能够团结在一起,并承受巨大的劳动强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严峻的安全形势让大家别无选择。

现在安全形势有所缓解,一些人难免会有所懈怠,甚至有其他想法。

这是我们必须调整组织结构的原因。

一方面,组织结构要更精细,更系统,要做到不仅在生活上保证所有人的生存需要,而且要真正关心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

另一方面,在管理上要更高效,尽快统一大家的思想,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发动每个人的力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建立起真正能够自给自足的住地。”